读书人

李攀龙诗文选

发布时间: 2010-01-18 16:49:07 作者:

 李攀龙诗文选


基本信息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页码:27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807107677/9787807107675
条形码:97878071076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济南历代名家诗文选

内容简介 《李攀龙诗文选》精选李攀龙代表诗词及相关文选,重要作品几乎全部网罗其中,并详加编排、题解、注释,是一本较好的古典诗词读本。明代李攀龙诗追求格高调古,配合这一诗风,他善于选择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空间辽阔感的古雅意象造境;同时,其诗歌中还常出现微末不名的“风尘”意象。
编辑推荐 李攀龙,济南历城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是明代文坛“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诗文选》共收入其诗一百九十余首、文十余篇。
目录
前言
诗选
居京时期(1544-1553)
送新喻李明府伯承
经华严废寺,为虏火所烧
送张子参募兵真定诸郡
韦氏池亭同元美、子与、子相同赋四首(选二)
同元美与子相、公实分赋怀太山得“钟”子柬顺甫
香山寺
署中有忆江南梅花者,因以为赋
得殿卿书,兼寄张简秀才
送杨给事河南召募
送子相归广陵七首(选二)
初春元美席上赠茂秦得“关”字
送谢茂秦
怀子与
子与以服散卧病,因赋姬人怨服散三章戏赠(选一)
送恽员外按察郢中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五首(选二)
寄元美
怀子相
送王侍御
送扬子正还济南
送郭子坤下第还济南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送赵户部出守淮阳
送殿卿
送陆从事赴辽阳
送申职方还魏县
宣武门眺望
出守顺德、提学陕西时期(1553-1558)
郡斋
登邢台
哭公实六首(选二)
春兴
送张肖甫出计闽广二首(选一)
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四首
怀明卿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四首(选一)
王中丞破胡辽阳凯歌四章
南溪老树行
即事四首
渡滹沱
广阳山道中
关门雪望
元荚望海见寄
崆峒二首
平凉
上郡二首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
宿华顶玉井楼二首
济南家居时期(1558-1567)
拂衣行答元荚
岁杪放歌
逼除过右史水村,江山人同赋
除夕
春日闲居十首(选一)
夏日东村卧病十二首(选二)
白雪楼
无关以家难羁京,作此为唁四首(选二)
寄元美七首(选四)
赠殿卿
许殿卿、郭子坤见枉园林二首(选一)
哭子相四首(选二)
挽王中丞八首(选三)
寄元荚四首(选一)
夏日袭生过鲍山楼
秋夜白雪楼赠周公瑕
九日登楼
答殿卿过饮南楼见赠二首
同许右史游南山宿天井寺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二首
九日同殿卿登南山四首(选二)
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四首(选二)
杪秋同右史南山眺望二首(选一)
和答殿卿冬日招饮田间二首(选一)
送右史之京十二首(选二)
过吴子玉函山草堂
访刘山人不值二首
寄谢茂秦二首
送欧阳文学之江都
与魏使君宿龙洞山寺同赋四首
与魏使君扶持游太山
与转运诸公登华不注绝顶
神通寺
山申简许、郭二首
涌泉庵
丁香湾
舜祠哭临大雪
集开元寺
观猎二首
酬郭子坤感怀四首(选一)
赠吴人粱辰鱼
寄赠梁伯龙
寄题况吉甫药湖别业,在荷山下
答谢俞仲蔚写《华山图》
酬李东昌写寄么白雪楼图》并序
元日
……
文选
附录
……
序言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人。相传其故居白雪楼在济南东郊王舍人庄东北,华不注、鲍山之间,东距韩仓约十里,今已不存。 因家近东海,自号沧溟,人称沧溟先生。李攀龙主盟嘉、隆之际的文坛,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诗名高于当代,影响及于清初百有余年,是有明一代诗文大家之一。
李攀龙生当明代中叶,仕于嘉靖、隆庆两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李攀龙赐同进士出身,试政吏部文选司,第二年以疾告归。嘉靖二十六年,授刑部广东司主事,三年之后升任员外郎,寻迁山西司郎中。嘉靖三十二年(1553)外放顺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有政绩,三年后擢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不满一年即拂衣东归,从此隐居故里,十年不起。隆庆改元,起为浙江按察司副使,二年后迁参政,寻迁河南按察使。隆庆四年(1570),母丧毁顿,暴疾而卒,终年五十七岁。
李攀龙一生的文学活动,大体与其仕宦生涯相终结。其生平,大体可分为六个阶段。
李攀龙的先世无所称名,其父李宝“以赀事德庄王为郎,善酒,任侠,不问家人生产”①。
文摘 其四
使者殊旁午,吾生自不辰。
文章看长物,道路竟何人!
寒食孤城外,檐帷大泽滨。
那堪杨柳色,风雨傍行春。
从诗中“闻道渔阳战,方论卫霍功”,知此诗作于嘉靖三十四至三十五年(1554-1555)之间。李攀龙曾将王忏比作霍去病、卫青,见《王公传》。王忏于嘉靖三十四年(1554)三月奉命总督蓟辽,于嘉靖三十五年十一月奏凯(详前《王中丞破胡辽阳凯歌四章》题注),而李攀龙在嘉靖三十五年冬即赴陕西提学副使任。第一首写其出知顺德,奉迎官长,孤独无聊,心中无限愁苦。第二首写自己遭贬外放,虽有微名而无益国事,安边定国的大事只能得之耳闻。第三首说自己懒散被人看作傲慢,古人如此各有所成,今政事追踪古人,希望自己的诗作得到赏识。第四首说自己整日拜迎监察官员,文章而外没有知己,春色烂漫之时更感寂寞。
(注释)
①“浮云”四句:浮云,喻富贵。语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此指做官。如,同。浪迹,行踪不定。诗人认为京官外放,如同沦落天涯。且,近。邢州,即顺德。磬折,屈体如磬,谓拜迎官长。磬,石或玉制弯形乐器。萧条,寂寥。客,诗人自指。二句言我从京城来知邢州,如今春天将至,在这里整日拜迎上级长官,孤独无聊,其中愁苦只有自己知道。②“孤城”四句:孤城,指顺德。山,指太行山。大陆,即大麓,泽名。详前《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注⑤。请郡,请求任为郡守,是对朝廷委派的委婉说法。风尘,喻仕宦。二句言整日坐守邢州,眼看韶光流逝,做官毫无意绪,这种仕宦生活令人厌倦。 ③“天涯”四句:天涯,本谓偏远。此对做京官而言,顺德虽为京畿而与朝廷则咫尺天涯。薄宦,卑微的官职。漂蓬,即飘蓬。蓬草当秋而枯,随风飘散,因喻漂泊不定。分符,谓朝廷任命。符,符信。
后记 《李攀龙诗文选》1993年12月出版,至今年12月恰好十年整。我们高兴地看到,在这十年间,李攀龙诗文整理及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同时,对本书所涉及的问题,我们的认识也有所提高。李攀龙是明代中期文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但自“道光本”之后,其诗文集却未曾整理。在我校点《李攀龙集》时,济南出版社约我选注李攀龙诗文,我即邀请宋尚斋教授和石玲教授参加这项工作。我们都是山东人,又都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将李氏的诗文成就、生平事迹介绍给大家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但因教学任务繁重,选注的时间又比较分散,加上学力限制和工作的粗疏,致使奉献给读者的这本小书存在太多的错误。1994年初见到样书时,即发现原文校对、标点、注释以及注音中的若干错误,常愧疚难安,深感对不起读者!为此,在这十年间曾翻阅几遍,随时对书中的错误作了记录,希望有机会得到纠正。非常感谢济南出版社给予这次修订的机会,使我们终于可以纠正书中的错误,向读者有个交代了!
当此书修订之时,宋尚斋教授已调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石玲教授忙于科研课题,只有我尚有余闲。同时,因为我是这本书的主要作者,并负责最后通稿、定稿,书中错误亦应由我负责纠正。所以此次修订工作就由我一人承担;修订本出现的问题,自然也应由我负责。
读书人网 >诗歌词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