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笑看云起共潮生:诗风华韵中唐朝诗人的

发布时间: 2010-01-22 00:48:33 作者:

 笑看云起共潮生:诗风华韵中唐朝诗人的秋水长天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2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10406137/9787510406133
条形码:978751040613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古典悦读纪

内容简介 《笑看云起共潮生:诗风华韵中唐朝诗人的秋水长天》内容简介:霓裳、剑器、烈酒、狂歌……唐传奇中的浪漫与不羁,陆助诗人精神世界的净化与升华,获得了超脱时光的力量。穿过黯淡的刀光剑影,越过远去的鼓角铮鸣,气象高远的大唐华韵被收归于诗歌中,变成永恒。
初唐诗人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激昂;盛唐诗人气度悠远、高壮华丽的恢弘;晚唐诗人抒情表意、抑郁感伤的颓靡。那些在千年时光长河中依旧眉韵清晰的诗人风骨与至今仍掷地有声的万千诗篇,注定是永远的传奇。
作者简介 李建峰,安徽阜阳人,曾用笔名司空羽、海浮、蓝色骨头、远慕等,2001年起陆续在《散文诗》、《杂文选刊》等杂志报刊发表文章若干,黑铁艺术网站创建人之一,乌托邦文学网站首席执行官。
编辑推荐 《笑看云起共潮生:诗风华韵中唐朝诗人的秋水长天》:苍凉的琵琶声,登高相思的歌女,沙行水泊的归客舀一瓢长江水,煮沸人间百态:捧一怀塞上雪,掩埋秋月春花。金戈铁马,醉梦迷情,千年唐朝时光碎影中,留存的是永远的华丽与恢弘。揭开绝代诗词背后的隐秘,以全新视角“悦读”唐宋传奇,天涯社区、网易社区文学版联袂推荐!
最古典、最真实的品鉴!最现代,最华丽的解读!
抽离了诗意的世界是坚硬的,生在其间的人们被世界本身所放逐和驱赶,让人惊恐无措,身心俱疲。于行色匆匆中驻足,让灵魂跟上脚步。半阕古诗、一句唱词,当我们沿着华夏千年风韵顺阶而上,寻获的是久违的灵性之音。
“古典悦读纪”第一季浓情上市!开启千年唐宋、绝代诗词的传奇之旅。
初见人间芙蓉色——那些在千年唐宋中轻舞宋中轻舞飞扬的女子;
花落烟云梦——乱世情迷中宋代词人的怅惘情怀;
笑看去起共潮生——诗风华韵中唐朝诗人的秋水长天。
目录
前言:于唐诗中感受心灵的悠然之境
卷一 九天之上舞霓裳
先锋的号角——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绝响——崔颗《黄鹤楼》
月夜情迷——若虚《春江花月夜》
酒香四溢的诗篇——李白《将进酒》
恰同学少年——杜甫《望岳》
送你一船明月——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渴望——期禹锡《西塞山怀古》
跨越时空的悲悯——王昌龄《出塞》
呜咽的琵琶声——自居易《琵琶行》
绚如繁花——杜秋娘《金缕衣》

卷二 寄梦天涯醉鸣铮
金戈铁马,豪情万丈——杨炯《从军行》
美若塞上雪梨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飞马踏燕——韩愈《雉带箭》
匹马戍凉州——卢纶《塞下曲》
刀锋上的舞蹈——王翰《凉州词》
落日大旗行——王维《使至塞上》
战场之外的冷静和悲悯——高适《燕歌行》
踏着你的忧伤,跳吧——孛端《胡腾儿》

卷三 社稷江山铸金鼎
响彻千年的呐喊——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书生的脊梁——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侠客行——李白《行路难》
大地悲歌——孛绅《悯农》
以介子推之名——孟云卿《寒食》
拷问灵魂——李顾《古从军行》
国殇——杜牧《过华清官绝句》
红颜乱——占居易《长恨歌》
临渊羡鱼的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既嫁从夫——张籍《节妇吟》

卷四 挟酒纵啸荡云霞
我本山人——白居易《自题写真》
难得赤子心——知章《回乡偶书》
山色留人——张旭《山中留客》
且放歌行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自有尽兴处——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梦江南——杜苟鹤《送人游吴》
悲喜菩提——贾岛《剑客》
十年——枉牧《遣怀》
离歌——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卷五 相顾执手刻真情
谁言寸草心——孟郊《游子吟》
思念是一种说不出的痛——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亲爱的,我爱你——李商隐《夜雨寄北》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梦李白——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月亮代表我的心——张九龄《望月怀远》
朋友,比生命更重——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故乡,故乡——刘长卿《余干旅社》
莫道郎心如铁——元稹《离思五首》
真爱永恒——崔郊《赠婢》





卷六 天语惊神暗星斗
神女应无恙——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不羡鸳鸯不羡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人间与幽冥的款款深情——李贺《苏小小墓》
听,那些远去的钟声——张继《枫桥夜泊》
此心安处即我家——贵休《山中作》
禅悟——王维《秋夜独坐》
画松——景云《画松》



卷七 瘦马孤舟遣五湖
于孤独中眺望人生——王绩《野望》
即此悔读书——孟郊《游终南山》
一杯热酒暖肝肠——白居易《问刘十九》
心中的空山胜景——王维《山居秋瞑》
天地一沙鸥——枉甫《旅夜书怀》
泛若不系之舟——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钓寒江——柳宗元《江雪》
不如归去——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后记
……
序言 很多时候。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已经习惯于每时每刻都低着头急匆匆地赶路了。因为似乎总有数不清的计划、目标在前方等待着,召唤着,无始无终。我们咬紧牙关,在永远没有上限的面子、票子和位子之间挥霍自己微薄的精力。在每一个即将到来的下一秒中,用各种键盘敲打盘点得失与欲望之间的关系。并且乐此不疲,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我们走得太匆忙了。越来越快的脚步让我们忘了挽留耳边呼啸而过的晚风。映在眼眸里的世界,再也无法穿透时光深处那隔世般的阑珊灯火,大块大块赤裸裸的荒芜着。抽离了所有诗意和神性的世界是坚硬和充满敌意的,生存其间的人们被世界本身放逐和驱赶,于是孤独和寒冷潮水般席卷而来,让人惊恐无措。
这时,请略微停一下脚步,回首张望下唐朝诗人们的世界吧。你会感到一股暖流跋涉过人世千年的沧桑,抵达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汩汩流动的暖流,洗涤着你疲惫的容颜。那儿有一个声音传来,寻声而去,你会发现一处真正的桃花源。
它一直都在的。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唐朝那样,从建朝开始到王朝结束这将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都被完完全全笼罩在萌动的诗意里。在那个如梦如幻的岁月里,所有的史实皆与诗歌有关,所有的传奇皆由诗歌构成。
文摘 插图:




唐武德九年,颉利可汗趁唐朝立足未稳之时,举十万精锐挥师南下,一口气打到渭水河畔,离长安不过四十余里。唐太宗无奈,只得大摆空城计,仅带六个随从赶到渭水河畔质问颉利。后来签订了对大唐而言相对屈辱的渭水之盟。事后,唐太宗亲自下校场锻炼兵将,发奋图强。到了贞观二年,恰逢北方草原连年灾祸,而国内各种准备已经充足了。于是,唐太宗委任开国大将李靖为兵部尚书,领大军讨伐骄矜猖獗的突厥。
这一战,创下了一个传奇。中国汉族政权,历来饱受北方少数民族的搅扰。周朝有猃狁,汉代有匈奴,晋时有五胡乱华,唐朝有突厥,宋朝有辽金,明朝有蒙古女真。这些少数民族的入侵,多是掠夺、破坏,让边境人民苦不堪言。而李靖这次对突厥一战的完胜,让唐朝的边境安宁了上百年。
卢纶的《塞下曲》,或许并不是单为这次战役而写,但是,把诗歌和李靖大破匈奴一事对照来看,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月黑,是指没有任何光亮、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雁飞高,则是写众鸟高飞,无声无息的夜。暗示着我军衔枚疾走,推进神速,意在攻其不备、浑水摸鱼。而单于的溃逃,就是我军奇袭所收到的绝佳效果。
反观李靖用兵,正是善于行险用奇。贞观三年,唐军初与突厥交兵。李靖就仅率领三千兵马,轻装简从,趁颉利可汗没有任何防备之时,自马邑连夜进军,直逼突厥在恶阳岭的营地。当突厥众将士发现后,无不大惊失色。
读书人网 >文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