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沿着我荒凉的额

发布时间: 2010-01-25 12:09:53 作者:

 沿着我荒凉的额


基本信息出版社:知识出版社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6月
ISBN:7501534411
条形码:97875015344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苏德的九篇网络小说。苏德的文笔细致,触觉敏锐,她善于以小说结构来彰显出人意料的结局,擅长都市校园情感题材,上海味十足。本书所选的九篇短篇小说以写校园爱情为主,体现了她的创作特点。
全书共有九篇短篇。第一篇是“烟逝”,描写了激烈的爱情背后的激烈的不安定,反映了现代人的迷茫、不安以及颓废;第二篇是“我是蓝色”,是她的第一篇小说,描写了一个叫蓝色的女孩的很伤感的一段爱情故事,反映了她的经历和感怀、忧郁和孤寂以及脆弱和执着;第三篇是“星期四到星期二”,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主人公“我”五天来的所见所思所感;第四篇是“戒情人”,作者用美丽的文字让人看到了死亡的图景,泛起记忆和淡淡的感伤;第五篇是“雎鸠她们”,刻画了一群有些颓废、有些放浪、有些玩世不恭的处于青春期的男女;第六篇是“哦,莫恪”,刻画了一个 少女莫洛的形象;第七篇是“遗失在五月”,是作者对青春、对爱情的缅怀;最后两篇分别是“用它,怀念过去”和“生活”,是对生活的思考和领悟。
媒体推荐 序《网络书系》
张颐武
网络进入中国,并在这里安营扎寨,虽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其发展趋势却相当惊人。它就像一种注射在中国大地上的高级振奋剂,使我们的整个民族都焕发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活力。有人把它叫做“网络经济”,也有人把它称为“网络经济”,也有人把它称为“一种看不见的生意”,犹如一只轻易看不见的手,把把市场经济搞活了。同时,它又让人们的大脑开窍了!据有关方面统计数字预测,有可能21世纪将会是网络的世纪。也许,这真正到了科学造福于人类的时候了。最让人高兴的是,人们也充分地认识到了,科学在他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网络,更是充当了其引导者的角色,不但能给人们快速地传递各种讯息,还能让他们异地进行有效的咨询、交谈和交易,程序简单而便利,既省去许多长途跋涉的劳累,又少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真是一举多得,谁都能尝到它的甜头,所以,它愈来愈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它不仅仅是一种简简单单的社会现象,而是充分证明社会进步了,甚至还可以说是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开始觉醒了。
当然,随之而来的中国大众网络文化也逐渐活跃起来,“上网”、“玩网吧”、“到网上聊天”等已不再是一些陌生或者时髦的话语,这不是语态失境,而是社会在开始转型。在这个快节秦的转型过程中,青年一代由于他们接受快、头脑灵敏,所以他们受益也多。他们不仅在短期内获得了世界各地的最新知识讯息,还增强了他们与全人类文化对话的真正能力。从调查方面看,网络文化自然要比传统文化感觉更轻松,接受更方便,更适合于现代人的口味。因而,它获得亲睐也是很正常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毕竟,由内心革命给现代人的思想、生活以及享受带来的模式与以前已大不相同了,如果我们还以老眼光看问题,以老一套去要求他们,不但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而且也是极不现实的。用社会学的观点来说,只要是一种积极的现象,只要它对社会长远发展有益,我们就应加以引导、扶持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代人在未来世界里,具有一种参与网络竞争的实力,做真正的网上强人。
再说到“网上文学”,它是这几年发生的一件新鲜事物,由于它的形式集知识、娱乐于一体,与现代人的观念、意识更接近,更能反映出现代人的心声,所以许多人又称它为“精神快餐”。它的产生也是有其背景的。现代人在电脑边工作、学习的机会多了,时间长了,自然需要一种东西来进行调剂,换一句话说,就是需要一种更好得休息方式,于是“网上文学”就应运而生了。往往是轻轻松松打开来,边阅读、边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遇到阅读障碍还可以直接与作者交流,甚至还可以与作者共同探讨,真是其乐融融。对于作者,也能及时得到读者面的反馈讯息,这对创作理所当然能带来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好处,“网上文学”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短小、精悍,富有娱乐趣味,这对于作者就要求更高了。同时,由于它在体裁方面打破了许多界限,在文字方面更具娱乐魅力,情节方面更引人入胜,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均有其开放性和互动性,所以它更加贴近大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又推动了文学的进步
但勿庸讳言,就网络文学本身而言,也有其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文学的虚。拟性,网络为作者提供了最自由的发挥空间,他可以任意驰骋想象而无须负半点责任,这不仅因为作品,还因为作者本身也可以隐身于网络背后,而不以真实面目示人,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如果以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来理解网上作品与人物,就难免会产生幻觉和错觉。二是因为网络出版的高度自由性,或者可说是不负责任性。网络文学创作者创作出作品,向网上发。就完成了“出版”的工作,没有任何人,任何单位对网上作。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苏德的九篇网络小说。苏德的文笔细致,触觉敏锐,她善于以小说结构来彰显出人意料的结局,擅长都市校园情感题材,上海味十足。本书所选的九篇短篇小说以写校园爱情为主,体现了她的创作特点。
全书共有九篇短篇。第一篇是“烟逝”,描写了激烈的爱情背后的激烈的不安定,反映了现代人的迷茫、不安以及颓废;第二篇是“我是蓝色”,是她的第一篇小说,描写了一个叫蓝色的女孩的很伤感的一段爱情故事,反映了她的经历和感怀、忧郁和孤寂以及脆弱和执着;第三篇是“星期四到星期二”,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主人公“我”五天来的所见所思所感;第四篇是“戒情人”,作者用美丽的文字让人看到了死亡的图景,泛起记忆和淡淡的感伤;第五篇是“雎鸠她们”,刻画了一群有些颓废、有些放浪、有些玩世不恭的处于青春期的男女;第六篇是“哦,莫恪”,刻画了一个 少女莫洛的形象;第七篇是“遗失在五月”,是作者对青春、对爱情的缅怀;最后两篇分别是“用它,怀念过去”和“生活”,是对生活的思考和领悟。
目录
烟逝
我是蓝色
星期四到星期二
戒情人
睢鸠她们
哦,莫恪
……
文摘 书摘
不谈恋爱,或是说根本谈不成恋爱,也是因为我的归属问题。在恋爱的掠夺过程中,我惧于轻易地迷失自己,而附属于爱情,所以我逃避。我要我属于自己,时时刻刻。stanley仍然很深地爱着我的妈妈,与此,我无奈。塞能够在我需要他的时候及时地来到我的身边,曾经我对他说过,我永远不会属于任何人。我是独立的,甚至被这个社会所遗忘,我的妈妈加入了新加坡国籍,我的爸爸常年不在中国。在上海,我是孤独的,尤其在外公和宋妈回了浙江的老家之后。塞喜欢把我比喻成《内慌》里的玛丽陀思,骄傲却自卑。我知道自己渴望附属于谁,这个在我十四岁后就丧失的权利。在他们离婚的日子里我成了一件挺值钱的东西,在他们的交易里面。我知道我是他们婚姻惟一的遗留品,谁都想保存着,永远地。双方都对我描绘了另一个国度的美丽:俄罗斯有很壮观的雪景,对于出生在南方的我来说的确极具诱惑力。新加坡没有冬天,亚热带风情时时刻刻都美丽,郁郁葱葱的城市风景,没有垃圾。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很深地爱着这两个国度,我可以在彼得格勒的大街上和俄罗斯小伙子跳舞,并且接受他们的热吻;我可以在实龙岗的马路上开Stanley的保时捷,遵守交通法规地靠左行驶。那段日子我总是不断地接受选择或者抉择的痛苦——到底跟谁?
哪都不去,我要留在上海。于是他们开始整理行李。似乎他们对于这样的结果还是满意的,因为谁都没有个人地得到他们婚姻的惟一遗留品。我安在上海,折中的,让他们满意。他们决定,夏天我去俄罗斯,冬天我去新加坡。其余的时间留在上海念书,哪里都不要去。我的生活在14岁那年开始分裂成两端,我的档案也因此而更改。居然我没有哭。不像别的父母离婚的孩子感到天塌下来的危险,也许因为我明确地感到他们仍然相爱着。也许世上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因为骄傲而失去最爱的人,我想他们便是如此。我不怨天尤人,总相信自己的生活会因此而呈现另一种美丽。爸爸先离开的,14岁的春天。
走的时候妈妈还给他织了条围巾,挂在他的脖子上:那天,她居然哭了。这在我的印象中是惟一的一次,包括后来因为亚洲金融风暴公司毁于一旦的时候,她都没有掉眼泪,反而是那次,哭了。1997年的时候,从泰国泰铢贬值开始,金融风暴以最快的速度在新加坡登陆。
失业率的急剧增加,新币的大幅度贬值,她们的公司从两百多员工到后来只剩下十四个员工——从总经理到接待小姐。妈妈上网的次数开始减少,她隐瞒着,我问起的时候,她总是:没事,影响不大。一直到1998年的
……
读书人网 >网络小说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