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十三亿

发布时间: 2010-01-25 16:54:27 作者:

 十三亿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页码:49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802256968/9787802256965
条形码:97878022569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鹏飞一力

内容简介 《十三亿》是从全年全国各地大量的博客里搜取精华,客观记录了13亿中国人民在这特殊的2008年里的喜怒哀乐,乃至癫狂的生活状态以及08年中国的整体社会状态。由老百姓自己讲述13亿人自己一年的故事,每天一篇,365天,365篇,365位作者。囊括雪灾、地震、奥运等大事,也有民俗民风、柴米油盐的小事;展示平凡生活的“原生态”,普通人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经历和境遇,同时关照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与老百姓间的微妙联系。
13亿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要想了解全体13亿人的状况,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我们选取这些博客的时候,也没有这个奢望。但是如果能够每天和一位中国人进行彼此无遮拦的对话,或许可以比较接近了解“13亿整体状况”这个目标。
选取“2008年”这个年份,也正如黄仁宇选取“万历十五年”一样,并没有特别一定的因素,而这个年份也比较巧合的汇集了众多对于中国人来说重要的时刻。我们只能说,“2008年”作为记录实际生活的“切片”比较适合。当然,我们尽量选取的是身处这些时刻里的个人表达,重大新闻事件并非是我们选取的标准,只有当这些事件与某个人的身心碰撞到一起的时候,他(她)的表达才会在这《十三亿》里出现。甚至,我们对这些作者真实的身份都无从知晓,大家在博客里人人平等——也正因此,这些话语具有一种来自“真实的生活土壤”的“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东西文库,致力于思考、创造和交流,注重在中外文化、互联网、艺术等领域的互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版权引进、多媒体艺术创作及策展,曾出版《奇怪@壹》、《我手机》等。
编辑推荐 《十三亿》:366位普通人,自由书写的民间叙事,指向中国过去与未来,每个人的每一天,最真实的人生;卑微而又宏大的声音,发自内心的呐喊,历史中予以尊重个人的方式写就数字时代的新史观。
文字版《清明上河图》,自述版《历史十五年》,个人版《我的世纪》。
目录
序——一人一条小路,一走了之
缘起——每一个人的“十三亿”
01
1月1日 我们的新年
1月2日 2007年家庭大事记
1月3日 三个英雄的生命
1月4日 终于成预备党员啦
1月5日 为退伍老兵落泪
1月6日 新年,民工震撼的讨薪方式
1月7日 调动工作还××民意了
1月8日 倒垃圾
1月9日 我已经厌倦了工业文明
1月10日 中国有了“地役权”
1月11日 爸爸妈妈收不到的信
1月12日 菜市场竞争
1月13日 地铁里的生存
1月14日 家乡柑农辛酸知多少
1月15日 家有高三生
1月16日 政府领导送温暖到我家
1月17日 我的避孕小技巧
1月18日 黑心饭堂事件
1月19日 结婚,我好累
1月20日 书店买书小记
1月21日 南方老渡口
1月22日 审片:制止荧屏“低俗”
1月23日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1月24日 初学炒股感受
1月25日 中国的户口制度
1月26日 转业,明天会更好
1月27日 陪父亲看戏
1月28日 买票难,难于上青天
1月29日 天桥的乞丐女孩们
1月30日 农民工培训小结
1月31日 雪灾断电,又燃起青油灯
02
2月1日 在贼窝里做卧底
2月2日 当群众演员的一天
2月3日 某贪官在狱中给同事的信
2月4日 一天生活琐记
2月5日 冰天雪地求学路
2月6日 要么折腾,要么就死去
2月7日 陪孤寡老人吃年饭
2月8日 UFO入侵事件
2月9日 听医生讲北京的医院之现状
2月10日 太刺激了,太刺激了,哈哈
2月11日 去老公家
2月12日 GRE girl
2月13日 第一天上班
2月14日 写在情人节的晚上
2月15日 50多元一斤的“无毒韭菜”
2月16日 旧城,新城
2月17日 玩游戏的人是孤独的
2月18日 信任?信任
2月19日 只有知耻得彻底,后勇才能足够
2月20日 用心带给山区的孩子一片光明
2月21日 典型趋同心理的有趣过程
2月22日 查毒
2月23日 打工?可怜
2月24日 感冒双周记
2月25日 给下岗的老婆交“公粮”
2月26日 开车远行
2月27日 一个无耻的诈骗学生家长的人渣
2月28日 宝宝日记
2月29日 万科楼盘到底降没降价?!
03
3月1日 在法国老佛爷购物
3月2日 红色南街村
3月3日 放弃了我的爱
3月4日 现在的农村
3月5日 又一个转折点
3月6日 不惑年英语学习?
3月7日 人工流产全过程
3月8日 三八留印
3月9日 逛街记
3月10日 我们在国外
3月11日 这些“卖肉”小姐,价格低得让人心酸
3月12日 买房:首付&签合同
3月13日 公务近事
3月14日 经商告诫
3月15日 勒紧裤腰带宏图版
3月16日 想念我的父母
3月17日 你考驾照了吗
3月18日 春暖花开
3月19日 塔克拉玛干
3月20日 耻辱身份证
3月21日 签了工作,卖了自己
3月22日 经历生死,不过如此
3月23日 记315
3月24日 亲子课第一周
3月25日 T3
3月26日 到西部当志愿者
3月27日 久远的歌声
3月28日 没有硝烟的战争
3月29日 今天你团购了没有
3月30日 税收宣传日
3月31日 参观杭州跨海湾大桥
04
4月1日 围棋
4月2日 劝表哥
4月3日 小学生作业
4月4日 残忍的艺术
4月5日 办公室的年轻人
4月6日 东航飞行员集体罢飞事件
4月7日 证人作证感悟
4月8日 就户口问题给女儿翟梓淇的一封信
4月9日 蝙蝠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4月10日 小姐到市长楼下拉客
4月11日 嘉禾的灰面孔
4月12日 男人和鞋的故事
4月13 一位农村妇女的坚持与中国农村的希望
4月14日 金晶护圣火全过程
4月15日 警察跟我真有缘
4月16日 单车祭
4月17日 徘徊在婚与不婚的十字街头
4月18日 公家的饭不好吃
4月19日 旁观抵制家乐福
4月20日 权益之争
4月21日 离婚两天
4月22日 理发记
4月23日 小产权房病痛
4月24日 喜欢“吃拿要”的龌龊上司
4月25日 平生第一次拿证不考试
4月26日 城市的距离
4月27日 退化
4月28日 山东淄博今晨火车相撞
4月29日 平常的幸福
4月30日 一辆公车的广告战
05
5月1日 红小兵岁月
5月2日 车的喜剧
5月3日 写在2008年5月4日前夜
5月4日 天马山赛车
5月5日 久违了的销售大会
5月6日 闹市停车贴士
5月7日 刘记煎饼
5月8日 三个“十年家庭规划”
5月9日 包租男女
5月10日 坦赞铁路修建见闻
5月11日 Happy母亲节
5月12日 地震亲历
5月13日 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记
5月14日 相亲的烦恼
5月15日 三十几块的奇迹
5月16日 地震废墟中未发出的短信
5月17日 千年难遇的大地震将导致中国版图扩大
5月18日 女儿,在赈灾中成长
5月19日 全国哀悼日第一天,今夜烛光点点
5月20日 社工该出发了
5月21日 你会救我吗
5月22日 佛日的放生与我们的善心
5月23日 处江湖之远
5月24日 仇恨比暴力更可怕
5月25日 梦回哈尼山寨
5月26日 我为什么不看电视了
5月27日 能歌善舞的菲律宾
5月28日 地震日记:同行没有写进报道的见闻
5月29日 钓龙虾记
5月30日 范忠美妻子对网友的回复
5月31日 地位不对等了
06
6月1日 “医托”
6月2日 无法舍弃呀!我的江湖
6月3日 一起来拍电影吧
6月4日 路在何方
6月5日 缘起缘灭,谁在对岸陪你遥望幸福
6月6日 一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抢救
6月7日 我今天亲自裹粽子吃
6月8日 一桌子的辛酸和泪水
6月9日 我的高考作文
6月10日 旅途好人
6月11日 分手第一天
6月12日 加
6月13日 凄凉的尾声
6月14日 30岁之前别跳槽
6月15日 限塑令
6月16日 洪水,十年一遇的洪水
6月17日 又见庭院深深
6月18日 亲爱的LG看球赛
6月19日 黑社会
6月20日 又涨价了
6月21日 工商局科长收万元回扣
6月22日 阿浪,你怎么忍心走
6月23日 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
6月24日 灾区志愿者
6月25日 女子监狱里的歌声
6月26日 狗日的短线客
6月27日 我想杀人了
6月28日 澄江支教一年
6月29日 两重宇宙大循环
6月30日 我为什么选择深圳
07
7月1日 数字生活
7月2日 继母离世了
7月3日 冥想,让心安宁的家园
7月4日 清理浒苔战役
7月5日 献血
7月6日 当跳槽成为一种情绪
7月7日 北京机场雷雨
7月8日 黄埔华庭迷局
7月9日 公交线网优化跟车调查
7月10日 告所有爱我的和我爱的网友们
7月11日 我又要去流浪了
7月12日 两岸直航
7月13日 追思表姐
7月14日 早市有感
7月15日 和电话骗子开个玩笑
7月16日 骂人不带脏字
7月17日 茨中天主教礼拜
7月18日 世界语画轴神州传递
7月19日 市委书记接待上访市民
7月20日 法官的自由量刑权
7月21日 单双号限第一天
7月22日 跳楼
7月23日 公交车查包
……
08
09
10
11
12
后记
……
序言 表面上看,这是一堆草稿,一些无聊人的无聊事,草草了之。往深里看,这还是一堆草稿,上帝安排的各色人等的命运草图,中国人太多,忙不过来,只好胡乱将就,一人发一条小路,一头走到黑。
大概上帝没上过MBA,不懂管理学。或者说,老人家老了,未能与时俱进,天下苍生,自食其果。
中国人在读《诗经》的时候,总是啧啧称赞,称其多少风雅颂。那是经过多少代人的描红,才能铁棒磨成针,成其经典。
相信最早的时候,无事生非者收集上来的,无非也是一堆草稿,七拼八凑,他们图个啥?估计是领导要求文化部门四处搜刮,找出潜伏的造反派,因为那时候的造反分子都用民谣来闹事。结果呢,让不讲政治的人搞来搞去,搞成了文艺;两千年来,又让讲政治的人搞来搞去,搞成了考古。
想想看,那时候中国有多少人?一百万?二千万?现在昵?
十三亿中国人在做些什么呢?你猜?
有人说,从来就没有群众自己书写的历史。群众也不敢。只是碰巧有了互联网,就能观其意,取其智。
二○○八只是一个刚过去的年份,用三百六十六个小人物公开书写的日记编成年史,也许是可笑的。因为生活不是历史,生活只是命运,它就像是蒲公英,偶尔逃脱地心引力、满天乱飞,也只是为了生存。而历史是一根羽毛,只有轨迹,没有目的。
如果是那样,那就把这些个人生活当成糖葫芦吧,串在一起,只是为了好卖,为了吃起来方便。或者,把它们当成一本逆时针的日历吧,串在一起,只是因为所有人,都听从于时间的安排。
因为,时间就是我们唯一的不可反抗之神,命运的插图师。我们现在做的,只是跑到它的背后,看看它的背影。
十三亿条命运交叉的小路,好事者收集了三百多个脚印。随便找几个人一天的故事,呼应一下,重叠,可以编出多少好看的电影啊,够中国所有的导演忙个半死吧。
文摘 01
1月1日 我们的新年
没有想到会是晴天,虽然今天是2008年的第一天。昨天降温幅度很大,应该是今冬最为寒冷的一天。晚饭后在楼下遛弯儿,虽然羽绒服的帽子我扣得还算严实,寒风照样钻进来,让我对于寒冷十分地敏感起来。好多单位在燃放烟花,与天上的星星月亮还有路灯相辉映着,五光十色,半个天都变了颜色。楼区里却几乎没有燃放的。
早上起来,感觉没有那么冷,天空呈现着蓝色,东方的朝霞也在逐渐地扩散着。我意识到,今天是个好天。2008年的第一天是个晴天,是不是预示着一年的事情都能够顺利呢?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但愿。
新的一年就这样地走来,我们每个人都长了一岁。年龄增加了,知识学识素质能力水平是否也会增加呢?每个人的情况不会一样。有的可能要长点儿脾气,有的可能进一步地磨掉棱角,有的人做事情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有的人可能性子越来越急了。所有的变化都是符合人生的常情道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不仅在哲学的范畴里,即使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永远都是一对无法和解的矛盾。我们在这样的矛盾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也学会解决矛盾。
新年的变化一定是很大的。医保正在从城市走向农村,惠及的人群包括了普通的农民。工资也在调整着,包括已经退了休的。住房等人们十分敏感的事情国家也在想着,国计民生,牵动着每一个公民。政府不容易,老百姓也不容易,大家都知道了彼此的不容易,也许,所有的事情就都变得容易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党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吧。
人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担心,就是物价问题。从来都是工资未涨物价先行。前几天去超市里购买食品,猪肉和牛肉已经都是十几元钱一斤了,其中牛肉每斤是19.50元。我家很少吃肉,也很少买肉。好长时间没有买肉了,遇到这样的价格把我吓了一跳。同事说,肉价早都涨上去了。工资永远都跟不上市场物价。我似乎对这样的话语有些理解。各个行业的人都是需要生活的。于是,凡是存在着的事情就都是正常的。
新年,我们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情。即使我们可能要遭遇到某些不快,也还是要让自己的心情有一个很好的保持,因为,我们的日子不会停下来。
1月2日 2007年家庭大事记
1.2月19日,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据医生说是脑疝——脑出血中最严重的一种,享年62岁。
2.父亲去世后,奶奶搬到邻村姑姑家居住,由姑姑照管。6月份,出现轻微的脑血栓,经保守治疗,现已好转,但不能自理。
3.教育方面,大侄子考研复习正如火如荼;女儿与二侄子皆高考不理想,现在同
……
后记 是这样开始的。
2008年8月10日,饭桌上,说,今年大事这么多,选亲历者的博客来编一本书吧。那些真实的、个人的细节,留存成一本书,它的态度是平实的,它的价值随着时间会递增。
标准:一要平常人,不要知名人士,不要媒体人士;二要记录了发生现场的叙事博客,被广泛转载的不收录;三要覆盖尽可能多的生活题材。
实质上,这书和博客无关,和2008年无关。只是碰巧用了这么一种文本,只是碰巧遇见了一个大时代背景。
希望这个角度,能与格拉斯的《我的世纪》、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默契。
书名呢?就拿人口普查的数字来吧,精确到个位。不好记?那就——《十三亿》。
开始查、读、选,期间,想法、做法调整多次。
给每篇入选的“当事人博文”加一个新闻体的说明作为背景?这样是否更便于健忘的人们回想到当时?
随后对“大事”起了怀疑。全民所注视的是生活中的所发生的,其余的,一样属于生活。特定的日子和平常的日子,不要被区别对待,一个平常人最平常的一天,和所有人的每一天,都具备同样的生命价值。
每天一篇的形式,是此书所要表现的态度,所要体现的价值。
看上去,有了这个形式,选什么博客都没有什么要紧,不必权衡事件的大小,只尽可能丰富选择范围,每个人记录下的任何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都很有趣。
博文和书的价值真的没有关系吗?书还是用来读的,不要纯粹的评论,要故事,要细节,要覆盖到当下生活中的特征领域,但回避媒体所热度关注的类型事件,至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立场、看法,均作原始的保留,给聪明的读者看。
设计的调整亦想了不少。
时间、数字、事件、人、博客等元素,让设计的可能性太多。
想到过用《人民日报》每日的头版扫描图片来与每天的文章相配。
想到过用黄历对应日期;想到过设计有时间刻度的书签。
想到过做一个盒子来包装书……
这些太巧妙的玩意儿,逐一放弃,决定用朴素和有重量的方式来设计此书,封面有三,诗意的和哲理的一起落选,呼喊的站了出来。
历时近200日,参与者约15人,约谈近10次,消耗烟酒果茶若干。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