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页码:197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802471795
条形码:97878024717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投资组合绩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在进行详尽精密的数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投资组合绩效评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投资组合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和模型的适应性,为今后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阶段性的结论和参考性的建议。
作者简介 杨宽,1968年出生。管理学博士,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管理科学》《管理评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了《投资学》的翻译,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1项。
编辑推荐 《投资组合绩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在进行详尽精密的数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投资组合绩效评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述了单期均衡定价的模型、绩效评价、投资组合评价指标等内容,探讨了投资组合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和模型的适应性,为今后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阶段性的结论和参考性的建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金融定价理论研究的评述
1.1.2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
1.1.3 证券投资组合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
1.2 研究动因
1.3 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本书创新期望
1.3.1 技术路线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本书的创新期望
第2章 追踪参考证券的单期均衡定价模型
2.1 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的行为
2.1.1 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影响力渐现
2.1.2 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行为偏好
2.2 多因素定价模型
2.2.1 均值方差模型(MV)和追踪误差模型(TEV)
2.2.2 资本市场均衡
2.3 实证分析
2.3.1 样本描述
2.3.2 检验方法
2.3.3 实证结果
2.4 小结
第3章 单期均衡定价模型修正与绩效评价
3.1 传统投资组合绩效评价模型
3.1.1 Sharpe指数
3.1.2 Jensen指数
3.2 业绩持续性比较分析
3.3 业绩与持续性的实证
3.3.1 样本来源及研究方法
3.3.2 实证结果
3.4 小结
第4章 追踪参考证券的速率函数绩效评价
4.1 简化模型的分析
4.1.1 投资期分析
4.1.2 典型值与偏差
4.2 投资人行为分析
4.2.1 投资者行为假设
4.2.2 投资者行为与期望效用最大化
4.3 投资组合绩效评价指标
4.3.1 速率函数I的理论分析
4.3.2 投资绩效指标的参数口的分析
4.4 实证分析
4.4.1 样本来源及研究方法
4.4.2 实证结果
4.5 小结
第5章 绩效时变特征的条件性参数检验
5.1 计量经济学条件性检验方法
5.1.1 估计方法和检验构造
5.1.2 条件信息变量
5.2 条件方法参数检验
5.2.1 条件绩效评价模型
5.2.2 条件择时评价模型
5.3 实证分析
5.3.1 样本选择
5.3.2 实证结果
5.4 小结
第6章 绩效时变特征的条件性非参数检验
6.1 随机折扣因子的绩效评价方法
6.1.1 随机折扣因子的经济学解释
6.1.2 随机折扣因子的绩效评价原理
6.2 实证分析
6.2.1 样本选择
6.2.2 实证结果
6.3 小结
第7章 动态交易策略的信息量绩效衡量与综合分析
7.1 信息量指标:相对熵
7.2 信息量指标和常用模型的联系
7.2.1 信息量指标与随机折扣因子
7.2.2 信息量指标与其他常用方法
7.3 实证分析
7.3.1 样本来源及研究方法
7.3.2 实证结果
7.4 小结
第8章 投资组合绩效综合评价指标
8.1 指标构建
8.2 主成分分析
8.3 小结
结论与后续拓展研究
1 结论
2 本书的局限性
3 后续的拓展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已具有相当规模,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7年8月9日,沪深股市总市值突破21万亿元,逼近22万亿元,首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就一个新兴市场而言,这样的总量水平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历程。正因为股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日益重要,投资于股市的股民比例日益提高,对于股市运行规律的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
自Markowitz奠定现代金融理论基础以来,不断衍生出很多深远的理论。投资组合绩效评价理论作为投资组合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部分,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对它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有价值的成果。同时这些理论也在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特别是被应用于对基金业绩的评价上,因而一直是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投资基金始于英国,盛行于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快速发展,成为金融领域中举足轻重的投资力量,对各国金融市场甚至整个全球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力都不可忽视。2000年底,全球开放式基金资产总额达到121 530亿美元,占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总市值比例的39%。以基金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市场为例,90年代后期共同基金的资产规模一举取代传统上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商业银行而成为美国金融市场上的第一大金融中介。在中国,1998年3月首只证券投资基金成立,截至2006年11月底,各类基金已突破300只。
文摘 插图:

1.1.1金融定价理论研究的评述
金融学定价理论最早出现可追溯到1896年Irving Fisher最先确认并作出解释的基本估价关系,它说明一项资产的价值等于其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之和。金融学中产品定价和产品价格预期均涉及未来的不确定因素,通常采用折现的期望值方法(如期货、期权的定价)和在一定的置信程度下的产品价格(如VaR方法)给出不确定价值的确定性价格(certainty equivalence)。与经济学同源,金融学从一般均衡来导出金融资产的价格,从Arrow和Debreu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完全市场一般均衡理论开始,金融学中所采用的一般均衡理论(如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企业投融资决策、博弈理论等)已在市场是不完全的条件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在有限(状态)证券市场的情况下。
无套利分析是金融学特有的方法,也是金融定价的研究基础之一。其中,从数学的角度看,“鞅”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完全和无摩擦市场的假设条件下,一般可通过复制套利分析得到金融产品的价格,在唯一“等价鞅测度”下,这个价格是唯一的,金融学中的风险中性定价方法与唯一等价鞅测度方法是等价的。但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等价鞅测度通常不唯一,即可通过无套利分析得到金融产品的无套利价格区间。
在完备市场的假设中,人们常用基于资产基本价值的现金流贴现模型,从生产经营活动的角度去分析股东持有资产所获取的未来收益,进而对资产估值(valuation)。另外,也可以基于资产风险和收益关系的风险收益模型,从资本市场交易去考察资产的预期收益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博士毕业,三年又过去了,当我坐在枫叶遍天的爱晚亭,想起自己在求学期间尊敬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已没有先前的笑靥,满是离别的惘然。此时,心中涌现的不仅仅是无限的感慨,一幕幕恍若昨昔。
十年前,从为生计奔波中逃离出来的我,有幸成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有幸成为陈收教授的弟子,倍感荣幸,但每次步人千年学府,面对国际前沿的金融学研究,虽孜孜以求,努力上进,但资质愚钝的我心存惶恐,加之急功近利,不能脚踏实地,常有负老师的希望。在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中,常感自己的浅薄和无知,选择这样一个有难度的课题作为博士论文,完全得力于导师湖南大学副校长陈收教授精心指导,陈老师在论文的选题、框架的构建、内容的讨论及成文的修改等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迪、帮助和鼓励。导师的高风亮节、博学和睿智将会深深影响和教育着我;导师的巨大的人格力量也将化作我今后自我完善、自我塑造的源动力和行为准则。在这里再一次感谢导师九年来给予我的谆谆教诲、无私帮助、极大鞭策和鼓舞!在此,向陈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谢意!
还要特别感谢其他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谢赤教授、马超群教授、曾德明教授、袁凌教授、单汩源教授、王道平教授、雷辉教授、张玲教授、张佳林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