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页码:301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801932587
条形码:978780193258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恒阳财经丛书
内容简介 “大话政策市”收录的100多篇杂谈精选自水皮2001年以来发表的400余篇评论,分为大是、大非、大智和大惑四个部分。
什么是大是?所谓是,即规律。不管是“国九条”还是“救市”,解决的都是中国股市的“矛盾”,从而为中国股市寻找一个光明的“未来”。
什么是大非?所谓非,即失误。“挤泡沫”挤出一个“千点论”,指数被推倒了,但是市场却没有重来,相反,来的是一个丑八怪的“企业板”,这个板能够如此顽强的诞生,说明利益集团的力量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
什么是大智?所谓智,即智慧;大智,即大智慧。股权分离是中国市场的特色,也是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的差异,要解决国有股“减持”,要让法人股滚动成“C股”,要最终实现“全流通”,我们需要时间,需要我们这代人的不具备的大智慧。
什么是大惑?所谓惑,即困惑,“IPO”新政为什么得不到认同,“制度”建设为什么那么困难,尚福林究竟是有为还是无为,“经济学家”扮演的究竟是有良知的公共知识分子还是唯利是从的资本代言人。事实告诉我们,股市充满了名利之争,所思未必所言,所言未必所行,所行未必有果。众人忧果,萨菩忧困。
政策市向何处去?事关每一个投资者,事关每一个中国人。
作者简介 水皮者,吕君平波也。甲辰年生人,壬戍年苏州之高考状元。修习新闻七年久,一枝秃笔写春秋。已巳年随报人丁望创办中华工商时报,后开办财经评论专栏,拆“波”字为“水皮”。于是世仍皆晓水皮,而不知吕君。其文如匕首、如投枪,直若股市鲁迅。
媒体推荐 书评
100多家的券商,1300多家的上市公司。3000亿的基金,7000多万投资者,40000亿市值,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速度之快令华尔街都感到汗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让华尔街感到不可思议。
中国股市是不是赌场,有没有泡沫;国有股该不该减持,全流通该不该补偿;中国股市有没有价值,是不是在边缘化;千点论有没有道理,会不会推倒重来;创业板有没有意义,估值论有没有市场;“国九条”能不能落实,管理层有没有能力,自从2001年上证指数见顶2245点以后,围绕中国股市何去何从的讨论就没完没了。
中国股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立在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公有制基础上的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是这个市场的经济形式,中央集权才是这个市场的政治内核。因此,任何照搬华尔街治理模式的努力都难免教条主义,都难免无的放矢,都难免走向南辕北辙。于是,“市场化”演变成了“垃圾化”,“国际化”演变成了形式化;史美伦成了牺牲品,海归派成了替罪羊;股市投资成了高危行业,证券市场成了绝大多数投资者厌恶的地方。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70年后的1991年8月,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1935年1月,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70年后的2005年元月,中国证券市场如同遵义会议召开时中国革命陷入了有史以来的低潮一样。从1921年到1935年,中国革命历时14年才找到一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1991年到2005年,同样是14年,中国股市能够找到自己新的历史发展方向吗?
驱逐李德容易,寻找毛泽东难;批判海归派容易,确立新思维难;攻击证监会容易,建设新机构难。
政策是我们的生命,策略同样也是我们的生命。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的100多篇杂谈精选自水皮2001年以来发表的400余篇评论,分为大是、大非、大智和大惑四个部分。政策市向何处去?事关每一个投资者,事关每一个中国人。政策是我们的生命,策略同样因为是我们的生命。
目录
序言:政策和策略
第一部分:大是
【关键词:未来】
最大的政策隐患是什么(一)………………………………………………(3)
最大的政策隐患是什么(二)………………………………………………(6)
最大的政策隐患是什么(三)………………………………………………(9)
……
文摘 书摘
的政策隐患是什么(一)
若干年前,水皮出过一套杂谈文集,《中国股市政治批判系列》之一取名就叫《猴市》,这是水皮对中国特色股市本质的认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和熊市,只有政策折射下的猴市,那种上蹿下跳的猴市。
若干年后,中国股市迎来了农历猴年的最后几天,就在有人判断年尾猴尾要翘起来的时候,股指却再次围绕着1300点上蹿下跳,显出典型的猴市特征。
12月22日,星期三,上证指数在这一天突然暴涨30多点,从1275点重新上攻至1307点,力度之大为近期少见。不过就在市场莫名其妙之时,第二天,12月23日,星期四,上证指数又暴跌20多点,从1307点重新滑落到1282点,跌幅之大同样为近期罕见。
暴涨暴跌之间究竟有什么玄机呢?猴年之尾亦是政策多发之时。
12月10日,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结算公司联合发布非流通股场内转让的办理规则。在水皮的眼中,这本来是一个迟到的市场操作文本,因为早在2001年9月,中国证监会就已经发出过类似的通知,要求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场外交易,不准搞场外拍卖,不准搞电脑撮合竞价。12月10日的规范文本实际被整整耽误了四年。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文件实际和国有股在二级市场减持和所谓的全流通是没有内在联系的。
但是,世界上的事就怕联想。
4年之中,困扰中国股市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什么?中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全民讨论又是什么?是全流通!
规范非流通股的场内交易让人联想到全流通也是正常的。一方面,都在一个市场中交易,另一方面非流通股出现了l%的零售交易类型,这和以往的整体协议转让的确不同,也的确在客观上形成了可能的竞价局面。人们担心的资金分流还在其次,关键的是,法人股市场的交易价会对A股市场的交易价格产生巨大的地心引力,牵引A股价格的价值中枢下移,对目前已经饱受“估值论”困扰的市场雪上加霜,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又是一个不需回避的问题,因为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估值体系,股价表面上看和业绩预期紧密相关,但是实际上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供求。供过于求,再好的业绩股票的价格也上不去;供不应求,再次的业绩股票的价格也落不下来。法人股市场的规范运作会出现场内的法人股价格,也会对A股价格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与H股和B股价格对A股的价格影响没有本质的区别。
因为法人股的流通规范对于A股市场而言影响是有限的,更多的在于心理。从指数上看,情况也是如此。消息见报当天,上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