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词林观止

发布时间: 2010-01-26 14:09:01 作者:

 词林观止

  • 市场价:¥36.00
  • 卓越价:¥25.90为您节省:10.10元 (72折)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1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0)
  • 4 颗星:
  • (1)
  • 3 颗星:
  • (0)
  • 2 颗星:
  • (0)
  • 1 颗星:
  • (0)看全部1篇评论 (1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最后的精灵
    共计价钱:¥62.80
    同时购买共计:¥42.8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岳麓书社
    页码:346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06652817
    条形码:97878066528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目前这册于二十一世纪初完成的《词林观止》,是一个贯通唐宋词和元明清词的新选本,名为“观止”,非自诩所选评之词已臻于尽善尽美,而只是表达我们的一种愿望,即希望所选评的作品能较为全面的反映出词林的丰富多彩,使读者能充分欣赏和领略到词的美。在借鉴古今各种词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力图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回顾过去,编写出既适应现在读者的审美需要,能感动人们心灵,又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新型词选。想让读者一册在手,便可通词林的茂盛和华美,既见森林之广袤,又见一棵棵姿态各异的树木。
    《词林观止》是一部贯通唐宋和元明清词的新选本,全书精选了三百多首最令人叹为观止的绝妙好词,在简注的基础上,编撰者对每首词都作了简明扼要、精致独到的点评,是一部适应新世纪读者审美需要的新型词选。由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毅教授和他的两个学生马兴祥、徐利华共同完成。
    媒体推荐 前言

    唐诗过后是宋词,所以传统的说法是词源于诗,是诗歌的一种变体。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唐初歌辞,多是五言诗,或七言诗,初无长短句。自中叶以后,至五代,渐变成长短句。及本朝,则尽为此体。”认为词是由五、七言近体诗演变而成。也有人认为词是从乐府诗里变化出来的,如朱熹.《朱子语类}说:“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正因为如此,询被称为“诗馀”,当做广义的诗体的一种。南宋作家编次文集时,有的将词作为附录,列于诗后,标名“诗馀”。这种文体分类的名称,后来成为词的代名,如明人张埏将所编词谱题作《诗馀图谱》;于是有诗降而为词,词为诗之馀波别派之说,认为“诗馀”即“诗之馀”。
    词最初由曲子词发展而来,是受合乐歌曲影响较深的音乐文学,“倚声填词”与作诗毕竟有所不同,何况“诗之馀”的说法隐含诗尊词卑之义,故清代词学家认为以“诗馀”名词并不妥当。汪森《词综序》云:“自古诗变为近体,而五七言绝句传于伶官乐部,长短句无所依,则不得不更为词。……古诗之于乐府,近体之于词,分镳并骋,非有先后。谓诗降为词,以词为诗之馀,殆非通论矣。”为了推尊词体,清人在考镜词体源流、制定词谱词律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取材益富,持说益严。谈平仄之不足,进而论上去;论上去之不足,更进而言四声;言四声之不足,更进而言清浊阴阳,以至词律较诗律更为严格,体式更为复杂。清末词学家况周颐在《蕙风词话》里直言:。“词之为道,智者之事,酌剂乎阴阳,陶写乎性情;自有元音,上通雅乐。……曲士以诗馀名词,岂通论哉?”又 说:“诗馀之‘馀’,作‘赢馀’之‘馀’解。唐入朝成一诗,夕付管弦,往往声希节促,则加入和声。凡和声皆以实字填之,遂成为词。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馀于诗,故曰‘诗馀’。世俗之说,若以词为诗之剩义,则误解此‘馀’字矣。”这种对“馀”字的新解是尊词体主张的体现,但并没有能改变词源于诗的传统观念。
    自近代以来,随着民间俗文学的价值及其意义受到重视,词的起源问题有了新的说法。1905年,刘师培在《国粹学报》发表《论文杂记》,认为“夫民谣堕谚,皆有抑扬缓促之音,声有抑扬,则句有长短。乐教既废,而文人墨客,无复永言咏叹以寄其思,乃创为词调,以绍乐府之遗。……足证词曲之源,实为古诗之别派。至于六朝,乐章尽废,故词曲之体,亦始于六朝o”意谓词起源于六朝民间乐府。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也说:“楚词之作,《沧浪》、《风兮》二歌先之;诗馀之兴,齐梁小乐府先之。”所谓齐梁小乐府,指的是六朝民间小调。后来,胡适在《<词选>自序》中明确提出“词起源于民间”的说法,在现代词学界风靡一时,反响很大。这除了受新文化运动和新思潮影响外,还在于得到了词乐研究方面的支持。
    虽然六朝梁武帝(萧衍)作的《江南弄》就具有了词的雏形,但是词作为既适合于歌唱又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文学样式,是到了中、晚唐才逐渐形成的。词最初是唐代音乐的产物,主要是配合燕乐的,如龙榆生《词体之演进》所言,张炎《词源》的八十四调之说,本于《隋书音乐志》所讲的燕乐系统的八十调,而燕乐在当时原称俗乐,实只二十八调,其所包涵乐曲,虽或源出雅部,而变为胡声,杂有俚曲。教坊曲是隋唐燕乐的典型代表,崔令钦《教坊记》所录曲名三百二十多个,都是当时的流行新曲。在《燕乐探微》中,著名燕乐研究专家丘琼荪曾考得唐代法曲的二十五个曲调名,其中以初盛唐时期从民间歌曲、边曲中采集改造的新声最多,可证成上说。
    ……
    目录
    前言 张毅
    无名氏(六首)
    抛球乐
    菩萨蛮
    望江南(二首)
    菩萨蛮
    ……
    文摘 书摘
    张孝祥(四首)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他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擢进士第一,即上疏要求给岳飞昭雪,为秦桧所忌。入仕后因反对主和,赞同张浚的北伐,他不断遭到主和派的排挤,符离兵败后,被劾落职。著有《于湖居士文集》等。张孝祥是南宋初期促使词风转变的著名作家,兴酣落笔时,发为慷慨壮烈之音,气概有更甚于稼
    轩词者。其《于湖词》存词二百二十多首。、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山,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简注]
    长淮:即淮河。莽然:草木茂密的样子。销凝:想得出神,指作者的忧思。洙泗:即洙水和泗水,流经山东曲阜,是孔子聚徒弦歌讲学的地方。膻腥:牛单等的腥臊味,这里指被金兵践踏。毡乡:指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毡,一种帐篷。区脱:本为匈奴族所建立的土室,用来作为进行军事上的侦察之所。这里指金军的防御工事。名王:指金军的统率。骑火:指骑兵手持的火把。埃蠹:指武器为尘埃覆盖,被蛀虫腐蚀。零:尽,结束。神京:指北宋的都城汴京。干:指舞者所持的盾和雉尾等道具。烽燧:古代建筑在高地上的报警信号,点火为烽,生烟为燧。冠盖使:指宋金准备和议的使者。冠盖,冠服和车盖。翠葆霓旌:指皇帝的车驾。翠葆,用翠鸟的羽毛作为装饰的车盖。霓旌,彩色的旗帜。
    [点评]
    远望当归,长歌当哭。此词写遥望北方失地时的满腔悲愤,声调节拍急促,词情激昂悲壮,无一毫浮靡之气,可谓“骏发蹈厉,寓以诗人句法”。有一种忧愤深广的浩瀚意境,六州歌头和庞佑父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简注]
    吴钩:指宝剑。然犀:即燃犀。中国古代有点燃犀牛角来洞照水妖的风俗。《晋书温峤传》记载:
    ……
  • 读书人网 >诗歌词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