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天使望故乡

发布时间: 2010-01-26 14:33:58 作者:

 天使望故乡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6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32748197/9787532748198
条形码:978753274819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Look Hometown,Angel

内容简介 《天使望故乡》是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的处女作。在这部具有浓烈自传色彩的作品中,主人公尤金甘特及其一家基本上是以沃尔夫本人及其家人为原型的。该书中,作者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日常琐碎娓娓道来,把小城沉闷的生活写得生动而耐人寻味。于是,他笔下的文字也就汇成了诗,汇成了人生涵义隽永的劝言。
“天使,望故乡!”这是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的一句诗,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借用它作为书名,写了一本关于故乡、关于成长的书:《天使望故乡》。小说中,尤金对家庭的冷漠、无情和家乡的偏狭、闭塞深恶痛绝,心中不时泛起“逃出”这种环境的冲动。而小说最后他选择了离开家庭,继续去哈佛深造,渴望去体验一种新的人生。就这样,很多时候,故乡真的只能遥望。而每一位对它充满眷恋的人,都拥有一颗天使一样念旧而纯真的心,相信每一位认真聆听的读者也一定能从中找到共鸣。
作者简介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1900—1938),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是第一位超越地区而广受好评的美国作家。1900年他生于北卡罗莱纳州阿什维尔,毕业于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在哈佛大学获得剧本写作硕士学位,后在纽约大学任教。沃尔夫创作于大萧条时期的作品描述了美国文化的变化和多样。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分别是《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网与石》和《你不能再回家》,并以这些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获得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刘易斯、福克纳和海明威差不多同等的地位。沃尔夫的作品感情奔放,文字流畅,气势磅礴;作者的主观感受强烈,以暗示和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感染读者。1938年沃尔夫去世后,威廉福克纳将他列为他们那一代最出色的作家,而自己则甘拜其下风。“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也将沃尔夫视为自己的文学偶像。
媒体推荐 他很有勇气,他写起来好像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似的。
  ——[美]威廉福克纳
沃尔夫的创作力极强。与他同代的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具有他那样的热情、能量和对语言的控制力。
  ——《纽约客》
托马斯沃尔夫的小说充满活力,可以毫无愧色地和我们的最佳作品媲美。
  ——[美]辛克莱路易斯
《天使望故乡》语言丰富,充满雄心,颇具美国人的张力。
  ——[美]查理弗雷泽
美国男孩作为文学形象早已不为鲜见,我却在《天使望故乡》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影子,并且深深迷恋上了书里充满诗意的语言。
  ——[美]罗伯特摩根
编辑推荐 《天使望故乡》:威廉福克纳心目中最出色的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文学偶像诗意语言大师,托马斯沃尔夫倾力打造的自传体成长小说乘上八十年前的列车,去看沃尔夫的旧风景,那里流淌着一条由音节构成的、处处翻滚着沃尔夫式短语的密两两比河。
序言 这是一本处女作,作者写于其中的体验距今已很久远,一去不复返,但这曾是他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所以假如哪个读者要说这本书是“自传性的”,作者则无话可说:在他看来,所有真心诚意的文学类作品都是自传性的——例如,很难想象《格列佛游记》不是一部自传性作品。
然而,本段文字主要是写给本书所描写的年代里与作者或曾相识的那些人的。作者想对这些人说出他们肯定已经知道的事,亦即,这本书是以纯真和不加掩饰的态度写就的,作者的主要用意是赋予他在本书中塑造的人和事以丰满、生动、激情。在此书即将出版之际,作者要强调指出,这是虚构的故事,他在此没有以任何人的形象为原型。
但是,我们本身是生活中每时每刻集合而成的产物——我们身上具有的一切都在其中体现出来,我们对此无法规避或掩盖。如果说作者采用了生活的土壤来堆塑他的作品,他也不过是做了所有的人都必须做的事,谁也无法不采用这些材料。小说不等于事实,但它是在事实经过筛选和思考之后产生的,小说是事实被有目的地加以编排和充实的产物。约翰逊博士说过,一个人要翻遍半座图书馆才写得出一部书:以此类推,一个小说家要找遍一座城市的半数居民才塑造得出他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这不是普遍规律,但作者相信,这是一种整体法则,任何一部从不偏不倚的心理距离、不怀旧恨或不良意图而写成的书都会遵循这一法则。
文摘 第一部
……一块石头、一片叶子、一扇未发现的门;关于一块石头、一片叶子、一扇门的事。以及所有那些已想不起的面孔的事情。
我们衣不遮体、孤独地流落他乡。当我们孕育在母体里时,见不到母亲的面容;脱离母体的禁锢后,我们又进入到这个不可言说又不可沟通的人生牢笼。
我们当中有谁曾理解过他的弟兄?有谁洞悉过父亲的心思?有谁不是永远的囚徒?有谁不是一生无助和孤独?
喔,迷失而一无所获,在灼热的迷宫里,迷失了;在闪烁的群星之中、在这极其乏味而又暗淡的灰渣之地,迷失了!我们一边默默回忆着,一边寻觅那伟大却已忘却的语言,寻觅那无迹可寻连着天堂的小巷尽头,寻觅着一块石头、一片叶子、一扇未发现的门。在何处?又在何时?
喔,那迷失的、风儿为之哀号的灵魂,归来吧。
第一章
天意引领一位英国男人来到一位荷兰女人身边,这够奇特的了;然而,从埃普瑟姆到宾夕法尼亚州,又循着公鸡那伴着日出的高亢打鸣声及天使那柔和而坚毅的微笑进入环绕着阿尔塔蒙特的山区,这样的命运安排则起于一种阴郁的奇特机遇,这机遇在一片灰尘扑扑的地带产生出新的奇迹。
我们每个单独的个体合成了难以计数的总和:假如把我们再倒回到赤身裸体、黑暗混沌的状态,你会看到昨日在得克萨斯州才结束的那场男欢女爱开始于四千年前希腊克里特岛上的同一件事。
导致我们毁灭的种子将会在沙漠里开出花朵,而拯救我们的抗生药物却生长在高山岩石旁;我们的人生受到佐治亚州一个懒妇的困扰,只因当初伦敦的一个扒手没有被处绞刑。每个时刻都是四万年的结果。一分一秒的时光都至关重要,它像嗡嗡叫着的苍蝇,走向死亡的归宿。每一时刻都是窥视整个时代的窗口。
以下便是这样的一个时刻。
一个名叫吉尔伯特冈特的英国人,后来他改名叫甘特(大概为了顺应美国人的发音),于1837年乘一艘帆船从布里斯托尔来到巴尔的摩。被他买下经营的那家小酒店很快就被他喝酒喝光了盈余。他向西流浪,来到宾夕法尼亚州,靠在乡村谷仓的空地上斗鸡糊口,过着毫无保障的生活。他常被关进乡村班房,关了一夜后再逃走,扔下死在斗鸡场的种鸡,身无分文;有时因躲闪不及脸上还留下农夫大拳的印痕。但他总能逃脱。最后,在一个收获的季节,他来到了荷兰人的居住区,深为那块富饶土地所触动,便在那里安下身来。不到一年,他便娶了一位粗悍的年轻寡妇,她拥有一个井然有序的农场。和其他所有的荷兰人一样,她着迷于他那见过世面的神态和夸张的言辞,尤其
……
读书人网 >小说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