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人民
页码:434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9月
ISBN:7210024352
条形码:978721002435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内容简介 面对浩如烟海的西方学术经典,任何人竭毕生之力也无法读尽。由各学科权威学者主编的西方学术名著提要丛书,为读者铺就了通向西方学术殿堂的捷径。《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被中央党校及多所地方党校选为辅助教材,发行量超过5万;《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也已被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院校选为素质教育教程的参考教材,初版发行即逾万册。李银河主编的《西方性学名著提要》一出版,即引起书界关注。
本书是“西方学术名著提要丛书”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色诺芬的《长征记》、凯撒的《高卢战记》、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等西方军事思想学论著,并对这些名作的内容进行了极为精辟简练的总结概括,使读者花不长的时间就可以纵览这些西方历史学的名著。
该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可供对西方历史学感兴趣的读者及专业研究者参考。
媒体推荐 绪言
或许是由于军人更注重行动而非言论的缘故,尽管古希腊历史上先后爆发了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等一系列大规模战争,涌现出米太亚得、地米斯托克利、埃帕米农达等一大批著名将领,但对战争理论做专门研究则是很晚才出现的事。根据19世纪初德国著名军事史学家德尔布吕克的研究,直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一些希腊诡辩学家才开始总结战争艺术。而且按照当时人们的著述惯例,对战争问题的零星认识,大多还夹杂在有关历史的叙述之中,依附于埘政治、宗教事件和风士人情的描写。被誉为西方军事理论鼻祖的色诺芬,其代表作《长征记》,同样是以战争回忆录的形式,重点描述自己那段非凡的军事冒险经历。作为一个军事理论家,色诺芬以及后来的古罗马军事统帅凯撒无疑是幸运的。色诺芬曾经指挥过一支希腊雇佣军进行远征,凯撒也率领着罗马大军夺取了高卢战争及内战的胜利。这些军事历程使他们有足够的资格谈论战争。色诺芬在返回希腊后不久便开始了终生的写作生涯,凯撒则根据规定,需要把自己在高卢指挥作战的详细过程写成报告逐年送交罗马元老院,这就为《长征记》《高卢战记》等西方古代军事名著的成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对大多数古希腊、罗马军事作者来说,指挥战争的经历是无从寻觅的。他们只是坐在书斋里的文人,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记载先人的伟大业绩,使之不至于因年代久远而湮没不彰。他们追求的是知识(包括战争知识),却很少有人想到要运用这些知识登坛为将,一展沙场点兵、摧城拔寨的军事才能。他们从未想到要把发达的古希腊哲学引入军事学领域,整体提升排兵布阵、行军筑城等实用之学的理论层次,就连色诺芬的老师、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偶尔谈起军事问题时,竟然也鲜有哲人思辩所特有的睿智和机敏。作为一名军事理论家,在当时的社会里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位,其作品也很难引起国人的重视和共鸣。被今天学术界视为古罗马时代最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论军事》一书,在成书之时默默无闻,只是到了作者死后600余年的欧洲中世纪晚期,随着重装骑兵的衰落和步兵的兴起,才受到各国将领的喜爱。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希腊、罗马历史上出现了那么多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自然科学家,军事理论家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在名将如云的古代希腊、罗马战争舞台上,没有产生一位像东方兵圣孙武那样的军事理论巨匠,没有出现一部像《孙子兵法》那样构建出完整军事理论体系的千古名著。
近代是西方军事理论家群星璀璨、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是西方军事理论体系奠基的时代。16世纪以后,欧洲逐渐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阴影,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以及为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被誉为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先导的马基雅维里耳闻目睹当时封建雇佣兵制度的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广泛实行以市民为主体的普遍义务兵役制的状况,呼吁在政治改革的前提下,建立一支新型的资产阶级军队,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战略战术。
真正将这一历史使命付诸实施的却是横扫欧洲的法国名将拿破仑。以总结拿破仑战争经验为契机,欧洲的军事理论家们对战争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最终由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瑞士军事理论家若米尼奠定了西方军事理论体系的基础。他们的著作(战争论》和《战争艺术概论》一反过去单纯就作战谈作战的著述传统,以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相互作用、精神在战争中的作用等一些战争领域中最基本的关系为切人点,深刻总结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实践经验,运用辩证法的原理,从概念元素的分解与综合出发,对战争中各种现象进行了全面而富有哲理的分析,举凡战争的本质、军队建设、战略战术、攻防作战的基本原则等都有一整套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见解,成功地构建起西方军事理论体系。
……
目录
绪育
色诺芬 长征记
凯撒 高卢战记
弗龙蒂努斯 谋略
韦格蒂乌斯 论军事
拿破仑 拿破仑文选
……
文摘 书摘
法军的别耳亚尔将军则更是在有利的条件下贻误战机,将到手的胜利拱手相让。优柔寡断、缺乏战略眼光和坚强的意志使他最后选择了投降的道路,给法军造成了耻辱。他手下有14000人,足以保卫城寨、加沙和开罗周围炮台的。如果他留下一支小规模的机动部队进行防御,而率领主力部队主动出击,坚决与并不占优势的正面敌军进行决定性会战,那么他就可能改变战争的命运和他自己的命运。当英土联军的两支主力部队被尼罗河隔开,再度出现各个击破敌军的战机时,别耳亚尔又坐失了良机。即使是在最后,他兵精粮足,弹药充足,完全有能力守住开罗,等待出现转机,但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投降的道路。
埃及法军的总司令梅努则犯了在敌情严重的情况下分散兵力的兵家大忌。他不顾其他将领的反对,在与英军作战时,没有建立本可以建立起来的优势兵力。当战斗打响后,英军战斗序列的左翼出现薄弱环节,梅努将军应该集中力量攻击敌军左翼,当敌出现混乱时,再以骑兵插入敌中部和左翼接合部,直趋敌后方,威胁敌军退路,使敌陷入危险境地。同时,法军中、右翼应相应地向左翼靠拢。在后来的战斗中,梅努将军又一再犯了分兵的错误,贻误了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战机,最终导致了埃及战局的失利。 拿破仑各种著作摘要这一部分主要有“对1816年巴黎出版的《军事艺术评论》一书的十七项评论摘要”、“《马伦哥》一书摘要”、“给总参谋长的命令”、“《腓特烈二世的战争论纲》摘要”、“对1817年伦敦约翰梅列亚出版社印行的题为《循无人知道的途径从圣赫勒拿岛传来的手稿》一书的四十四点评论摘要”。拿破仑在这些摘要中阐述了他对军事学术的一些见解。主要内容有:
一、关于步兵
这是拿破仑对罗尼阿提出的有关观点进行的评论。拿破仑认为,不应盲目地羡慕古风,效法古代将步兵分为轻重两种的做法;对特技骑兵的训练重心应在于使他们掌握灵活的战术而不仅是队列训练、奔跑、卧倒和隐蔽;步兵的作战队形应该更加灵活、更加有利于发挥各兵种掩护攻击的能力;步兵和骑兵应该进行相互密切的配合;步兵的基本装备有五种:枪、子弹、背包、四天的口粮和一件普通的土木工具。这五件装备不能与士兵分离。虽然俄国人曾在作战前让士兵们解下背包,但并未产生什么效果,因此不要用一些表面上的似乎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蒙蔽自己;为了安全和防止敌人侦察,士兵在宿营时不应使用帐篷。帐篷只是在需要书写文件、保护物资时才有用。帐篷能使敌人侦察时绘制配置图,容易暴露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