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山书社
页码:31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ISBN:9787807075714
条形码:9787807075714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安徽历代方志丛书
内容简介 《浮山志》记载了浮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而且详尽地介绍了它的地质成因、自然环境、旅游开发。客观地反映了自然环境及人物的社会活动,达到了思想性、资料性的统一。题材以志为主,兼用述、记、传、图、表、录等表达方式。《浮山志》对进一步开发浮山、发展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安徽历代方志丛书》前言
《安徽历代方志丛书》出版说明
《浮山志》提要
重修《浮山志》序
《浮山志》序
《浮山志》序
《浮山志》序
《浮山志》序
校阅姓氏
浮山总述
重修《浮山志》缘起
《浮山志》凡例
浮山合图
浮山志卷之一
形胜
浮山志卷之二
建置
华严寺(11)金谷岩(13)会圣岩(13)
壁立岩(14)啸月岩(14)筛子岩(14)
普陀岩(14)报亲庵(14)
桥亭
渡仙桥(15)望江亭(15)泛槎亭(15)
四顾亭(15)石龙亭(16)洗心亭(16)
烂柯亭(16)
祖塔
释迦如来舍利塔(16)远公塔(17)众僧塔(17)
普同塔(17)古庭禅师衣钵塔(17)天柱塔(18)
三宝塔(18)本公塔(18)朗公塔(18)
慈照法师塔(18)云浪律师塔(19)淡公塔(19)
清公塔(19)连云碧云两师塔(19)
无可禅师爪发塔(19)普光尊宿塔(19)
新普同塔(20)山足禅师塔(20)
宗六禅师塔(20)淇清禅师塔(20)
浮山志卷之三
法谱
正宗住持(21)宗门名宿(28)华严监寺(30)
本山静主(30)补遗(33)
浮山志卷之四
御制
明神宗皇帝御赐龙藏敕书碑文(34)
碑记
新建藏经阁碑记(35)华严寺斋僧田碑记(36)
御书石刻心经跋(37)重修浮山华严寺碑记(37)
塔铭
远录祖师塔铭(39)朗目禅师塔铭(39)
无可禅师塔铭(40)
赞
大通禅师真赞(41)浮山舍利塔赞(41)
朗目大师像赞(42)
引
《浮山九带》引(42)《九带》引(43)
修浮渡山舍利塔院引(44)题《耻斋卷》(44)
募修华严寺引(45)
说
九带长语(46)九带一缕(46)
喜复浮山道场说(47)题浮山《法会卷》说(48)
书洞山价禅师《新丰吟》后(48)
拈《九带》语示清隐(49)
书博山无异和尚示《云浪卷》说(49)
浮山净供说(49)浮渡山报亲庵说(50)
序
浮山旧志序(51)报亲庵序(51)
古庵禅师语录序(53)浮山华严寺弘戒缘序(53)
书投子青和尚《颂古集》序(54)浮山纪游序(55)
山足和尚《一茎草诗》序(56)
送山足法兄运天界青原两《录》赴嘉禾入藏序(57)
浮山志卷之五
记
浮山华严寺记(59)游浮渡山记(59)
浮山护国大华严寺重新记(62)
游浮山记(65)复华严寺田记(67)
远祖塔院斋僧田记(69)《浮游渡记》撮要(69)
浮山游记(69)游浮山记(74)
浮渡华严因缘偶记(75)游浮山记(76)
佛母岩记(80)连云峡记(81)
幻度松记(81)重修华严寺记(82)
浮山志卷之六
书
与焦弱侯太史(84)与刘晋川总漕(85)
柬祝石林宗伯(85)柬焦漪园太史(86)
柬袁伯修(87)上杨锦仙明府(87)
柬朗目和尚(90)请淡居和尚住浮山大华严寺(90)
又请住浮山会圣岩(91)与体中司马(91)
请觉凡和尚住持华严寺(92)上沈王殿下(92)
柬张首岑工部(93)留别吴观我太史(94)
与清隐和尚(94)请清隐和尚回浮山(94)
与赵枞江居士(95)复清隐大师(96)
与集万侄孙(96)与函云水部(97)
与山公书(98)与山师书(98)
请无和尚爪发建塔华严与田伯昆季(98)
……
浮山志卷之七
浮山志卷之八
浮山志卷之九
浮山志卷之十
……
序言 余于五岳游其四,而近在千里之内名山胜地,有足迹不至者焉,余深愧之!今年夏,归扫先赠君墓于寿春,屏居田壑,无所事事,触暑自寿春趋浮山,自浮山趋黄山,虽在炎产,烧灼之时不废登临,然未敢一见,当事作裢械状,唯日与高僧、道侣芒鞋竹杖,穷幽跻险袢,遍肆搜讨,退而篝灯煮茗,风回月落,山阿涧户,犹海受壑、饿夫梦,良无餍足。
比归金陵,道微师持山足大师札至,索余《浮山志序》,尚移余情于斋钟粥鼓间。循览其道场,岩洞、选石、名泉、陵梯、架壑,凿峡飞流,与夫桃花、胡麻之涧,应真、杵药之台,绿萝、华严之庵,醉仙、雪浪之崖,舍利、三宝之塔,如观李龙眠山庄图。道路如画,触着磕着处如见所梦,如悟前世,喟然而叹。山光潭影,禅房花木,影现卷帙间者皆余昨所游处。游而乐,乐而欲居之,归而悔,悔而几几乎得一再往三四往者,亟劝枣梨成,以当余卧游。庶几残生暮年得遂白香山庐居草堂之约?吾杖所植、履所到,悉以此志为质的焉!浮山有三十六岩、七十二洞之胜,大江环之,望之若浮,故以浮名。虽不迨黄山之奇峭拔地,而玲珑天曲不可名状,是必有神物司启闭、给扫除。于此必得一二盖世伟人树幢唱演其中,供养十方微尘,一切如来众生,庶几证明无净无秽之净土,证明无苦无乐之极乐!我游黄山,见黄山之奇,退而见檗庵老于云谷院中,以为人中之黄山非黄山不足以居之矣。
文摘 上沈王启
恭惟国主殿下位高禹甸,德重尧亲,忠孝为刹利中尊,圆通作菩萨上首。法施财主方便,施福等虚空直心深心回向心,行周法界。何期敝邑,不腆浮山,偶比丘投芥之因缘,现帝释支茅之影像。金轮藏海,重瞻北极慈云宝纲珠林,顿显西方妙土。正勤正觉,大智大慈,六相十玄,般若门中,三昧一华亿国僧祗,劫外千秋。旃檀价直娑婆,讵羡周文之藻?优钵时开震旦,羞称汉武之桃。罄地法流,祝圣人而莫尽普天佛种,仰大士以知归。职雁不能鸣,敢遁阴阳之寇酰方在覆,宁分日月之光。会圣岩前,窃此丰穰之畏垒存心殿里,遥投安隐之耆阁。灯王座高,若须弥飞精五体陶家轮移,来妙喜结想诸天。敬修筐笛之将用,藉冈陵之颂伏,愿普门漩复毗卢主伴交参方纲,庄严华藏,刹尘平等。龙文虎变,全彰狮子之威麟趾螽斯,尽效象王之步。
请博山无异大师住浮山华严寺启
恭惟老师座下鹭隐月中,早佩寿昌之密印莲栽火里,重拈曹洞之枯禅。偶缘哲考西归,衣珠旧系,遂使法坛东涌,宝镜新磨。见面过闻名,不请友从华藏至,藏身还示迹无心。人自道场来,寂住峰前,木马绕麒麟之殿,胜因刹底泥牛,掀翡翠之入廉。宗亦通,说亦通,慈力合众生悲仰主成就,众成就,圆音想一道神光。争传投子再逢,收拾布衫皮履快睹远公复山,商量瘦肚肥边。
后记 2003年10月,县史志办胡中付、许道祥两位主任亲临我家,言及省志办决定整理旧志重新出版一事,并带来有关文件和资料,委托本人代为点校清代《浮山志》。
受命后,我即阅读了有关文件和资料,在领会上级要求的前提下,着手本志点校工作。先是将志中的繁体字、古体字、异体字一律换成规范的简化字,将原文由直排式打印成横排式样,然后再进行断句、标点和划分段落。历时一年两个月,完成了本志点校送审稿。
在点校过程中,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虽然过去在浮山研究了10年、编写出版了新山志,但对旧志中的佛教典故、和尚隐语以及诗文中的深奥词汇、孤僻的难字怪字等,缺少深入地研究,因而对文中有些地方理解不透,有的地方似懂非懂,有的地方根本不懂,以致点校有可能失误。值此送审之际,敬请专家、学者予以正之。在点校本志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安庆图书馆提供了底本,县史志办公室钱肃秘书做了许多联络、服务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