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愿力的奇迹

发布时间: 2010-01-28 22:59:19 作者:

 愿力的奇迹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2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3939362/9787503939365
条形码:97875039393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愿力的奇迹》:生活是一串由烦恼和痛苦串成的念珠,而禅者是能够微笑着捻动它的人。学佛读禅,可摆脱烦恼,获得解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在《愿力的奇迹》中,作者以地藏菩萨的愿力为切入点,以四大佛教名山中的九华山(地藏道场)为载体,以通俗优美的散文体语言,结合一个个发人深省、启人心智的禅宗故事,系统介绍“佛教的智慧与慈悲”,“给人信心,给人勇气,给人欢喜,给人力量”,为读者解决现实生活中所要面对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照,能净化心灵,助你脱离烦恼,心生菩提。

作者简介 马明博,问禅人,茶隐士,文字客,云游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天下赵州生活禅》、《一日沙门》、《禅遇》;主编有《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文化名家话佛缘》、《蓝眼睛与菩提树——外国文化名家话佛缘》等。
媒体推荐 我读《愿力的奇迹》,如饮甘泉。
——鼎力

编辑推荐 《愿力的奇迹》:在痛苦面前,微小的勇气,胜过丰富的学识。微小的勇气,来自愿。愿,是步入禅境的第一道门。发愿,为习禅者必具的行门。
在九华山、地藏道场,你会感觉到:只要有愿力,就会有奇迹。
愿力是克服障碍、超越自我的能量源,也是成就一切事业的根本。诸佛都是以愿力来成就,都有很多度众生的愿力,阿弥陀佛有48大愿、药师佛有12大愿等等。在九华山,借助愿力,地藏证得正果,出家人屡屡造就“肉身舍利”的奇迹,而对于众生来说,只要我们学会加持愿力,就能破除烦恼,生欢喜心,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目录
目 录

推荐序?莫言
自 序

壹  在大觉寺醒来
    01 缘来如此/002
    02 我们是彼此的灯/007
    03 月亮的味道/012
    04 感谢你,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017

贰  灵山九华
    01 大地的莲花/022
    02 花瓣与露珠/026
    03 灵山一会,俨然未散/031
    04 各自的朝圣路/036
    05 柯村一笑/040


叁  明月前身
    01 三生石上/046
    02 漫游的灯盏/051
    03 明月前身/055
    04 自性地藏/062
    05 没看到他,但我知道,他在这里/066

肆  欢喜地
    01 散文片断中,隐约甘露寺/072
    02 把握当下,佛在祗园/077
    03 佛法并非化城寺的展品/082
    04 在百岁宫五百罗汉堂,寻找前身/087
    05 幽冥钟上,一只栖息的蝴蝶/092
    06 回香阁的金塔/096
    07 “另一个我”,在旃檀林徜徉/101
    08 肉身殿外的忧思/106

伍  愿力的奇迹
    01 我们身体的地水火风/112
    02 神奇的舍利/117
    03 愿力的奇迹/121
    04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131
    05 沉重的肉身/136
    06 临终的眼/141

陆  陪云漫步
    01 山路上的《心经?》/146
    02 闲坐观蚁忙/152
    03 陪云漫步/157
    04 品茗香樟花园/163

柒  地藏本愿
    01 弘一法师的哭泣/170
    02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174
    03 世间多少地藏/178
    04 我们内心中的黑暗/183
捌  寂静的流水
    01 起止凤凰松/190
    02 水深处的十二因缘/194
    03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200
    04 六种不同的盐/205

玖  林下相逢,山中作伴
    01 山中何所有/212
    02 与菩萨为友/218
    03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224
    04 佛有爱/230
    05 生活在别处/235
    06 小石头与中观/241

……
文摘 “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出自法国诗人兰波笔下。这个美丽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句子,是19世纪一个法国天才诗人用一生时间为之努力争取的梦想。
兰波以它作为诗句,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以其作为小说的书名。开玩笑地说,兰波创造的这句话,写在巴黎大学的墙壁上,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而米兰?昆德拉?把这句话弄得世人皆知了。
近年来,我接触了许多禅修者。有许多是我的读者,他们在读了我的书之后,和我进行交流。就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时,我发现,他们虽然学禅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刚皈依,有的学禅半年,有的学禅多年,但大都没有得到受用。
受用,辞典上解释为享受,得到好处。在禅林中,指享用,又指灵活运用机法。如达于自由自在之境地,能随己意而任运自如,称为受用如意。又,学者受到师家之点化,顿然开悟,其后不再受任何系缚,称为受用不尽。
释迦佛的教导,我们在实践之后,要以有无受用为衡量的标准之一。
对于是否从佛法中得到受用,我提问了三点:“学禅之后,你的身体是否变得轻松安祥?你的心灵是否变得开放平和?在待人接物中,你是否充满喜乐?”
许多禅友的回答并不乐观。
我提醒说:“如果一点也没有体会到,请你马上反省一下。对照释迦佛的教导,查一查哪里出了问题。不要在错误的路上狂奔。此刻停下来,就是进步。如果能体会到一点,那也说明你已得到了受用。如果能体会到三点,我要恭喜你,因为你不但前进的方向对了,而且非常精进。”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人其实不能生活在别处,所以也不能禅修在别处。
释迦佛好比拥有一座花园的人,园中种满莲花。我们羡慕他园中的莲花,甚至梦想到那里享受花香。释迦佛告诉我们,如果从此时此地开始,从身边开始,我们一棵一棵地种植莲花,等莲花开放时,我们不必到他的花园里,也已生活在花香之中。

2

经?过柯村时,南泉、南溪想再拍些地藏菩萨大铜?像的照片。
宗学师把车停在路边,我也跟着下车。望着远处云遮雾绕的群峰,我合十低眉。
作为过客,终究要离九华越来越远了。
“禅师应该在距离你三座山之外的地方,由于受到崇山峻岭的阻隔,你想见他就要不辞劳苦地跋涉。惟有通过这段跋涉,你才能感受到禅师智慧的启发和激励。”一位禅师曾这样说。
然而,如果在九华山住过几天,有幸对愿力有所体会的话,此生之中,无论身在何方,九华山、地藏菩萨都会和你在一起。
路边的沙石间,有一块精美的小石头,静静地躺着。我看到了,笑了笑
……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