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页码:18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500841302/9787500841302
条形码:97875008413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传统精神。
“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亲人的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在千百年历史长河中,在流离触沛、迷惘失措的时空氍,孝维持了长幼有序、父母子女卅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诚挚感谢,是无悔无怨的回馈感恩。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资产她维系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进而成为凝聚社会、国家稳定的要素;
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至善的美德。
做人以仁为本,仁以孝为先。
目录
第一章 孝道演进源流长
孝字的本义/2
孝源于周朝/4
孝道观形成于孔子/6
从追孝到养孝/9
孝道盛行于汉代/11
现代的孝道批评与复归/14
第二章 始于事亲儒孝道
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18
孝是一种最好的教育/19
孝超越一切/20
事亲事君与立身/21
五种不孝之罪/23
礼仪中的孝道/24
儒孝的称谓风俗/26
《礼记》的重点是谈孝/28
门前礼仪/30
天伦之爱/32
孝要合情合理/33
第三章 父母深恩在佛孝
佛教对孝道的看法/38
佛教的孝道更合理/39
善之极莫大于孝/40
孝亲超过敬神/42
孝敬父母的办法/43
用故事演绎孝德/45
佛陀的以身示孝/48
历代高僧的孝道/49
佛光山对孝道的实践/51
第四章 天经地义铸《孝经》
《孝经》作者是个谜/56
《孝经》的主要思想/57
《孝经》各章 大义/60
《孝经》全文/62
《孝经》的力量/67
第五章 慎终追远民德厚
慎终追远的注释/72
慎终追远的来源/73
为什么重视祭祖/76
慎终追远仪式种种/78
慎终追远是孝道教育/80
孝道教材众多/82
孝道教育的弊端/84
第六章 森严孝道见家堂
家堂的形式/88
家堂展示森严孝道/89
血缘孝亲的集中反映/90
挂家堂是尽孝/92
家堂的回忆/94
第七章 年画图说《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虞舜/100
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101
啮指心痛周朝曾参/102
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103
负米养亲周朝子路/104
卖身葬父汉朝董永/105
鹿乳奉亲周朝郯子/106
行佣供母后汉江革/108
怀橘遗亲后汉陆绩/109
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110
恣蚊饱血晋朝吴猛/111
卧冰求鲤晋朝王祥/112
埋儿奉母汉朝郭巨/113
扼虎救父晋朝杨香/114
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115
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116
戏彩娱亲周朝老菜子/117
拾桑供母汉朝蔡顺/118
扇枕温衾汉朝黄香/119
涌泉跃鲤汉朝姜诗/120
闻雷泣墓三国(魏)王裒/121
刻木事亲汉朝丁兰/122
哭竹生笋三国孟宗/123
涤亲溺器宋朝黄庭坚/124
第八章 绵竹年画《二二十四孝》
途经孝泉德孝城/128
由孝泉到孝感/130
一门三孝传千古/132
购藏《二十四孝图》/137
陈少梅《二十四孝图》/141
第九章 《二十四孝》作者演变
作者三种说法/146
郭居敬之说最可信/148
从《百香诗》到《二十四孝诗》/150
《二十四孝》的演变/152
《二十四孝》何以流行/153
日本、朝鲜广为流传/155
第十章 警惕《二十四孝》糟粕
精华与糟粕共存/160
孝感动天的虚幻梦呓/161
郭巨埋儿禽兽不如/163
自戕行为不足取/165
孝道中违背人性的一面/168
辩证看糟粕和精华/170
附录古今孝道格言
附录古今孝道格言/174
后记/181
……
序言 孝道是一面双刃剑,有美好的一面,美好到至真至情至性的极致,是人类最本真的感情;同时,孝道也有糟粕的一面,糟粕到了泯灭人性扼杀灵性,以致受到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激烈批判。孝道又好像是一串金玉项链,戴上它,珠光宝气,可增身价,可添形象魅力。然而,这串项链又可以是一道桎梏,窒息人的生命活力,萎缩人的创造力。
其实,只要看一看古今成就大事业的伟人和英雄,大多都不是因守孝道而流芳百世的。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到为革命离开小家骑马打天下的一批当代伟人,都是因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而为人类所敬仰。
古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古代有一句流行的俗语: “自古忠孝两难全”,既然要为国家干大事,就不能守着父母尽孝;如要当一个孝子,就要永远守在家里,不能仗剑走天下。其实,这句俗语已经婉转否定了孝道的意义,最起码是对孝道提出质疑。而令人疑惑的是,为何古人在婉转否定孝道的同时,又人人都谨遵孝道呢?
到底该如何看待孝道,其实这并非是一个有多少观众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的问题,而是一个仅仅只有3个哈姆雷特的问题,一个是肯定的,一个是否定的,一个是灰色的。
对于孝道应该辩证地理解。首先,要承认它美好的一面,但如果一味地将孝道拔高到至高无上的高度,就会走向美好的反面,这是哲学中度的问题。孝也要适度,如果像古人那样为了孝而辞官不做,那只是逃避个人的社会责任,甚至是逃避挣钱养家糊口的家庭责任——不工作哪里有钱养父母?能给父母提供更优越的物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孝。而天天陪伴在父母身边却不能为父母改善生活,那才可能是真正的不孝。
文摘 插图:

后记 吉祥如花.在幽深的远古图腾处绽放;吉祥如花,是婉约的中华文化独特的表达。穿过谐音隐喻象征的森林,几乎每一种花草都在讲述一个吉祥的故事。每一种动物都在表达一个吉祥的寓意。本丛书就是这样一套希望带着读者一起愉快穿越民间图像美妙森林的导游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对民间俗图的浓厚兴趣从小时候就开始了,这些色彩鲜艳的图案伴随了我童年的梦。后来,我又特别迷恋民间年画.多年兴趣的累积形成了1万多张民间年画和1万多张民间剪纸的藏品。
收藏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在收藏过程中,为了破译这些民间图案的寓意和来龙去脉,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也积累了大量资料,对很多图案做了深入研究和考证。日积月累,藏品与日俱增,研究和考证积累的文字也与日俱增,最终很自然地形成了这样一套书。
这是一套通过民间美术透视传统文化的丛书,是一套通过流传千百年的民间图像解读民俗文化的丛书,每一本书从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一个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介绍、分析和描述。
《众生吉祥——民间年画中的美好寓意》通过民间年画中的图案,从吉祥寓意的源头追踪溯源,破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密码,以专题形式分别解析了各种动物祥图、植物祥图、人物祥图、物品祥图的意味.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动物腾挪喜气来,飞禽翩翩呈祥瑞、植物欣欣意盎然、高情逸韵吉祥花、人物祥图俱欢颜、果品祥物著嘉华的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