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22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33927400/9787533927400
条形码:97875339274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名家散文典藏
内容简介 《阎连科散文(名家散文典藏)》讲述了:二姑去世很早,在我的记忆中,未曾有过她的身影。三姑住在我家河的对岸,十余里路,每次去,除了得水过河,还要爬上一段山路。那次回家,到三姑家里是到了大姑家当日的后晌,三姑不像大姑那样信神,可她那幽暗的屋里,也摆有神像和香炉。没有看到三姑像大姑那样烧香磕头,祈祷祝福,但见那三姑家墙下的那张条桌中央,放有一尊老寿星的石膏像,而与老寿星并排立着的,则是我这个晚辈入伍后寄回家的穿军装的照片。十几年后,三姑得了癌病,奄奄一息,我又回家过河探望,她已经基本走完了她那平淡的一生,可到了她生命的最后,我的照片仍然同老寿星一道,立在那张条桌的中央,而她却在见我不久,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作者简介 阎连科,一九五八年出生于河南嵩县,一九七八年应征入伍,一九八五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一九九一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一九七九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情感狱》、《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为人民服务》、《丁庄梦》、《风雅颂》等八部,中、短篇小说集《年月日》、《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等十余部,散文、言论集五部;另有《阎连科文集》十二卷。曾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文学奖项二十余次。其作品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荷兰、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等十余种语言,在二十多个国家出版。二○○四年退出军界,现为北京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目录
敬畏散文(自序)
第一辑
我是谁
掏鸟窝
感谢祈祷
邮电蓝的自行车
想念父亲
母亲过年
大姐
那个少年
中学时代
一桩丑行
感念老师
渗入的感念
尘照
第二辑
早逝的两个同学
三个读书人
镇上的银行
村头的广告栏
乡村与性
乡村三谜
乡村八题
乡村六说
第三辑
我本茶盲
萎缩
堵塞
观看战争
见到墓地
说男人
一去不再复返
谁在孤独
阅读与经历
作家与批评家
是什么牵动我的阅读——读《田原诗选》
第四辑
到海北去
云南行
黑土地上的苍白
内蒙行
海上漫想
富锦的想象
……
文摘 第一辑
我是谁
我是谁?有点文化的人都这样问,并无谁可以答曰。有次,随友人去他朋友家里。他朋友家住在北京西长安街,房宽,人贵,物华。入得门去,见宾朋满室,友人便向宾朋介绍我了。
说:这是作家某某,写过某某小说。
大家也斜着看我,不知小说某某是何。
友人看场面尴尬,又说:部队的,校官。
大家看着我的便服,笑笑,点了头,握了手,坐了。
一场不欢。
不久,回到老家。老家在豫西嵩县由湖镇上。穷地,县是历年的全省贫县之首。从洛阳坐两个小时长途客车颠颠荡荡,午时到嵩县的田湖小镇,汽车悠悠停了,有许多农民围着车窗兜售煮熟的鸡蛋和自己做得不够卫生标准的袋装汽水,还有自炒的葵花子、西瓜子等等。围车窗的,只见举起的手和物品;围车门的,恨不得不收分文把那些物品塞进客人的衣兜。我在下车的人流中间,村人们把物品塞到我身上的时候,忽然认出我来,都说,哎呀,原来是你呀连科!说,吃吧鸡蛋,自己家煮的。有一个小小的姑娘,把一袋汽水塞到我的手里,转身跑了远去,没有一句言语。望着她的背影,我想起了我曾和她哥是同桌。还有别的,卖甜杆的,卖杂肝的,卖苹果梨的,都是同镇的村人,都拉着我去吃一点什么,哪怕是卖单的一个红枣。有收工的邻居,过来说了一声回来了啊,跟上吃晌午饭、就把我的行李挑在了他的锄上。我的叔伯哥们,在街上正帮人盖楼,站在高高的架术之上,见我。来,大声地唤着,对我说家里没人,母亲到田里去了,大门锁了,让我先到他家,由馊子烧一碗水喝。
我应承一阵走去,看见一群跑来的侄男甥女,拉着我的手要糖吃哩,还说他们的奶奶、外婆——我的母亲正在河滩锄地,知我今天回来,让我到家后借车子骑到田里锄地。
于是,我终于知道我是谁了。
掏鸟窝
在日光酷烈的盛夏,盛夏的午时,小麦将熟未熟,乡村的街道上浮荡着白浓浓的麦香。大人们搁下午时的饭碗,都歇午觉去了,把整个乡村都交给了孩子。
这时候,我就和几个同龄的孩子相邀而去,扛上谁家的梯子,提上柳条编的鸟笼,到邻居家的房檐下,到村头的树林里,先低头察看一阵,看哪儿的地上有一堆一片的鸟粪,依此断定那儿有没有鸟窝;然后,再在鸟粪多的地方,悄然站下,竖耳静听,看有没有小鸟饥饿的叫声。或者,看见鸟窝之后,没有听见小鸟的尖叫,就藏在那儿等待,等待那些孵蛋的鸟雀在窝里的动静。也许她孵得累了,会起来抖抖身子,换种姿势,这时就有羽毛从空中落下;再或许,她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