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唐诗鉴赏辞典

发布时间: 2010-01-29 17:55:04 作者:

 唐诗鉴赏辞典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页码:1075 页
出版日期:1996年10月
ISBN:9787540204709
条形码:9787540204709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唐诗鉴赏辞典》内容简介: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其意蕴之深厚,艺术之高超,是读不尽说不完的。唐诗中渗透着盛唐时代的精神,汲取了那种雄健豪迈、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取向。初唐诗人已显示了盛唐气息,像王勃、陈子昂等。唐诗注重描述具体可感的艺术情境,容易使人切入感受,产生情感共振效应。唐诗体裁、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艺术趣味。
编辑推荐 《唐诗鉴赏辞典》是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凡例
序言
篇名目录
鉴赏正文
附录:
诗人小传
历代评论摘抄
篇名笔划索引
唐时全图
唐京畿道图
……
序言 去年暑期,育华来,说他决定组织编写一部新的唐诗鉴赏辞典。我认为已有同类书籍,自可不为。育华说,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其意蕴之深厚,艺术之高超,是读不尽说不完的。不仅是从唐代到今天没有研究完,今后也没有完,如果只值一次性的解读,那就不是唐诗了。只要认真体味,深刻发掘,定会后出转精的。我强调说,一定要请撰稿人深入研究已有的成果,出以新意。当然,我们并非主张离开原诗题旨去标新立异,如某些鉴赏文章那样去奇谈怪论。还是刘勰说得好。“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
春节前育华来告,约稿绝大部分已经撰好,他们正在审读。我问质量如何?他欣喜地说,从已阅的文章看,诸撰写人用了心力,老先生们写的,笔墨老练,精微雅致;中青年教师们写的,绝大部分文笔活泼,挖掘也较深;特别是一些博士生和硕士们的文章,角度新,方法新,思路宽,新见迭出,可与旧说辉映。这说明育华先前所言在理。
文摘 三联紧扣“望”字,写傍晚秋原所见之景物。树的。秋色”,写树木摇落变衰的景象。“落晖”,指落日的馀晖。此联“树树”、“山山’重叠,可以看出诗人视线运动的轨迹,“皆”字与“唯”字的前后呼应,又显现出诗人归纳概括的心理感受。棵棵树都在变黄摇落,座座山都沉浸于惨淡的余晖中。肃瑟的山林在落晖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苍茫、空旷。在苍茫暮色中,诗人又看到牧人驱赶着小牛由远而近,猎人的马上亦挂着鸟兽满载而归。这是一个特写镜头,它不仅可以使人想象到牧人野散的情态,猎人得志的神情及犊鸣马嘶的情状,而且与上联搭配得非常和谐,使诗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静态,又有动态,构成一幅有明有暗、有声有色、有形有神的山村秋晚图。
诗人虽然崇尚隐逸,对这种牧歌式的田园生活抱着赏心悦目的态度,但他未能象陶渊明那样在这牧歌式的田园生活中感到全身心的陶醉和得到“欣有托”的慰藉,所以末联又云“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顾”,转过头来看。诗人自遥望这些陆续而来的牧人、猎人,由远而近,直到面面相觑,竞至转头回顾,但没有一个能认识的人,不禁怅惘不已,于是只好长歌。采薇”,以抒发其寂寞孤单,怅惘无依的情思。
关于“采薇”这个典故的理解向有争议,有人认为王绩是借伯夷、叔齐的故事表示自己以隋遗老自居,不与新朝合作的避世隐居思想。何文焕在顾安《唐律消夏录》的批语中就是这样说的。可是吴其昌在唐汝询的《唐诗解》中加批语云:“然王尝仕唐,则通首只无相识之意。”是则“采薇”当化用《诗经召南草虫》末章“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诗意。从王绩的为人看,他受老庄思想最深,不受礼法拘束,不可能有效忠隋朝、效法伯夷、叔齐的思想。所以此诗所表达的主题应是“欲何依”、“无相识”。诗人并不满足于归隐,他在东皋转来转去,不是说找不到一个可以凭靠的地方,而是觉得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人物。如此看来,“相顾无相识”之“识”不仅指认识,还有一层不被牧者、猎者赏识之意在。
读书人网 >诗歌词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