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页码:1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807295023/9787807295020
条形码:97878072950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式成长:微利时代下的体育营销》内容简介:国人总被批评为善于遗忘而不擅于总结。决定编写这《中国式成长:微利时代下的体育营销》,整理和分享若干活跃领域企业的体育营销实践,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试图去告诉读者有关“对”与“错”的判断与答案;唯一期待的,就是帮助大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快速浏览行业企业“如何去做”的基础上,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认知,从而在未来营销策路规划与操作过程中加入更理性的成分。
有关研究表明,未来20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逐步完成。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此过程中,体育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市民阶层的生活方式,而体育营销,必然会成为建立品牌资产的利器。无论是大如奥运会、亚运会之类的综合性运动会,还是F1、四大满贯之类的国际单项赛事;无论NBA、CBA之类的职业联赛,还是“3对3”、社区运动会之类的民间草根运动,体育资源将以更加丰富的方式呈现在选择者面前。乱花渐欲迷人眼,资源的选择以及伴随其后的营销活动,能够达成什么样的成果,取决于你想要什么。还是那句话,你衡量什么,你得到什么。
相信《中国式成长:微利时代下的体育营销》对于营销实践者以及有志于此的营销专业学生会有所裨益,前提是你带着怎样的目的去阅读。
作者简介 “Mr.Key关键先生”是关键之道(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知识产品的“品牌代言人”,集合了关键之道多年体育营销的从业经验、智慧结晶、洞察力和使命感。
希望通过体育来帮助企业、运动组织更好地发展,以务实态度、系统性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关键之道,将成果服务于客户。
主要业务包括,体育投资、场馆运营,体育组织(运动协会、赛事组织)咨询服务,企业体育营销顾问咨询、事件管理、媒体传播以及培训。
客户包括中国篮球协会、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中国网球公开赛(China Open)、美国橄榄球大联盟(NFL)、体育用品、快速消费品等企业。
所设立的关键体育价值研究院,是关键之道的知识管理与创新研究部门,涉及体育投资决策分析、体育资源价值评估、体育消费者行为研究、体育赞助营销评估等,为商业资本在体育领域的投资决策提供分析和效果评估,基于体育之社会和商业价值的探索,发掘体育对国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之道。
媒体推荐 在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减速、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形势下,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能起到促进体育消费、拉动内需的特殊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
越南曾经经过一段经济危机,但是当越南夺得了东南亚足球赛的冠军时全国欢庆,越南人民又重拾信心,越南政府也利用冠军来促进大家克服困难的信心。因此,体育本身就是恢复信心的一个有效方法。
——中国体育产业、奥运产业之父魏纪中
体育,本身就是一个游戏手段和生活方式。
——中国体操协会副主席、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副主席、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宁
与其跨国竞争对手相比,中国企业的营销预算通常少得可怜,因此它们正试图创新性地利用体育,以较低的成本提高其品牌形象。
——FT《金融时报》中文网
人们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降低体育健身的需求及对体育赛事的兴趣。人们参与体育锻炼、进行体育消费的意识和热情,不会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而止步。
——《中国青年报》
编辑推荐 《中国式成长:微利时代下的体育营销》:关键之道:将体育洞察力转化为商业社会影响力!
目录
序言
引言一微利时代成长的烦恼
引言二中国式体育营销战略
第一章 方向,走在中国特色的大道上
Kappa的差异化生存
彪马变“黑马”
大众的奥运时速
个性多一度
体育基因是如何炼成的?
头等舱的短途客
第二章 我要我的,合适才对昧
GE,化繁为简的艺术
代言人,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中国运动员品牌价值排行及资源使用分击
埋伏也上位
谁为谁做嫁衣裳?
王老吉的擦边球
资源选择,面由心生
第三章 我劝企业重抖擞,不拘一格用资源
“透心”凉,才好喝
0>4>5?
体育营销,全员战役
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中国体育用品的集体过河
第四章 新渠道,更大声
从AIDMA到AISAS——经济危机下传播方式的改变
到群众中去!
新媒体如何玩转体育营销?
……
序言 国人喜欢跟风,营销界也不例外。奥运热催生了体育营销热,回望2008年前的那段日子,从体育组织到企业,从媒体到意见领袖,不谈“体育营销”似乎就要被贴上落伍的标签。有道是张弛有道,物极必反。这不,08奥运过去仅仅一年时间,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又似乎什么样的营销概念都不好使,安全赚钱成了硬道理。其实,这也不能责怪那些对“体育营销”始乱终弃的人,毕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活着”,是第一要务。而所谓“中国式成长”,乃一说辞而已,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实践出真知。
前不久,某国内著名快消品品牌掌门人非常郁闷地问我:“包括奥运会在内,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做‘体育营销’,但是为什么就没有累积下来一些有价值的品牌资产呢?”闻听此言,我忙鼓掌相庆,连声说“好”;一时间反倒令此君不解其意,细问缘由。我说,当你看到问题的实质所在,距离解决问题就不是很远了。
的确,和那些动辄散尽千金买个自个儿乐呵,或者为某种形势所迫扎堆凑热闹的企业相比,这家公司至少关注到了“体育营销”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品牌资产——即通过参与体育,同目标受众建立某种联系,进而将体育的某方面特质融人品牌联想,融人消费者大脑中,贡献于最终的品牌溢价。
事实上,无论是“体育营销”还是“娱乐营销”,亦或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体验营销”,在一个个时髦的营销名词背后,最根本的,还是手段背后的目的,以及与目的相关联的可衡量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衡量什么,你得到什么”。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方向,走在中国特色的大道上
Kappa的差异化生存
“即便是对这个市场并不了解,但是当你站在这个城市的潮流汇聚_之地稍加留意,你就能发现究竟是哪些品牌活跃在年轻人的生活之中。”来自摩根?斯坦利的投资分析师这样解释他们最初盯上Kappa的原因。
新定位打开新市场
从体育娱乐明星到泡夜店的都市白领,修身的版型、强烈的色彩以及夸张的字母造型,Kappa仿佛一夜间成为了内地青年一代眼中动感时尚的代名词。“Nike和Adidas好像满大街都是,已经有些过时,并且你分清真假,所以我穿Kappa,只有它才配得上我的个性和身材。”某“超级女声”毫不掩饰她对Kappa的偏爱。
“kappa”,这个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意大利运动品牌,一直以其与生俱来的变革勇气创造着与众不同的行业风范,比如2002年世界杯意大利球队的“紧身球衣”等等;但真正夺人眼球的;却是它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所书写的营销神话。连续3年以100%速度增长至年销售额7亿元人民币,即便是在行业平均增长率高达30%的体育用品市场,如此高增长率的经营业绩,也属奇迹。奇迹的创造者,就是在内地及澳门独家拥有运动服装Kappa品牌所有权,于2007年10月10日登陆香港联交所的“中国动向集团”。
来自法国巴黎百富勤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即将进入历史上第三个消费高峰,其原因是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正在成为中国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人数庞大,仅1982年至1998年出生的总人数就已经接近了3.2亿,到2008年左右,他们将成为中国消费的主力军。更重要的是,他们生长的环境远远优于上一代人,他们更加不喜欢储蓄,追求消费行为带来的舒适便利和品牌个性。“对美的追求是人的一种本能。而且马上要奥运了,大家越来越关心体育,运动现在是很时尚的生活方式了……”前奥运冠军孔令辉的女友、名模马苏的话颇具代表性。对于越来越多的内地都市年轻人而言,运动不再仅仅是和金牌、汗水联系在一起,人们更多地把运动看成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这或许就是以其差异化市场策略所创造“运动时尚”路线的“中国动向”,能够创造惊人增长业绩的社会基础。
奥运也时尚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无论是奥运合作伙伴阿迪达斯,还是耐克面对刘翔退赛而引发的危机公关,仍然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而Kappa在面对奥运会前后的系列做法又给我们指明了另外的一条道路。
一直以来,Kappa都在努力推广其独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