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2

发布时间: 2010-01-31 16:32:24 作者: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2


基本信息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页码:34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9787806805947
条形码:97878068059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杜里特的马戏团》
为了还债,精通动物语言的杜里特带上他的几位忠实哥儿们(其实就是几个动物),加入了一个流浪马戏团。看到马戏团里的动物处境悲惨,他和马戏团的团长(团长名叫大花朵)开始了饶有风趣的周旋…… 马戏团有个受尽苦难的海豹,杜里特异想天开,要把海豹偷运到遥远的北极阿拉斯加大海上的老家去。逃亡路上层出不穷的危险,构成了这部童话的精彩篇章。

《杜里特的动物园》
杜里特在他的私人动物园里建立了“动物城市”。城中各类动物组成自己的社区,有狗类之家、鼠类俱乐部、穴熊酒店和松鼠旅社等。它们在自己的“城市”里各不相扰,各行其是,游哉悠哉!最好玩的是鼠类俱乐部,每天晚饭后,要举行“餐后故事会”,轮流讲述各自的鼠生故事。某晚听说杜里特本人要来听讲,报名上台的争先恐后,实在安排不过来,连讲了几天几夜……个个故事曲折离奇,扣人心弦,最后一个“马厩鼠的故事”会令你紧张到喘不过气来。

《杜里特的大篷车》
杜里特医生领着一帮动物朋友,在一辆大篷车上办起了“动物剧团”。偶然的机会,杜里特买回了一只会唱歌的金丝雀,名叫蓓蓓妮拉。这个蓓蓓妮拉,会谱曲,会写词儿,它用“咏叹调”的形式,为医生演唱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故事深深打动了医生,他一边记录,一边把鸟语翻译成英语,或者别的语,让大家都来分享。后来医生把它的身世编成了歌剧,蓓蓓当主角,其他动物分别担任角色……“动物歌剧”轰动了伦敦,演遍了英伧……最后动物剧团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伦敦城的孩子们,坐着大篷车,又流浪去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休?洛夫廷(Hugh Lofting,18861947):生于英国,美国国籍。他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土木工程,毕业后到非洲、西印度群岛和加拿大工作。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强烈反对战争、暴力和残忍。为减轻战争带来的压抑,就给家中的孩子写信讲故事,这些故事,成为后来风靡世界的童话经典《怪医杜里特的故事》的雏形。他一生共写了12部以杜里特医生为主角的作品,1922年获得美国纽伯里儿童文学奖。

译者简介:
梁家林,山西崞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翻译协会理事。西安外国语大学副译审。中学时因病致腿残,后师从著名教授马秉功先生,学习英语。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英美国家儿童文学翻译与介绍,重点译介美国著名作家休?洛夫廷的系列童话。 迄今已出版文学译作十数种,近二百万字。曾获陕西省译协文学类译作一等奖。
《杜里特》系列,梁家林从1982年—2002年整整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寻找原著进行翻译与不断修改。
编辑推荐 ? 弘文馆经典文库?20世纪十大儿童文学经典回顾
盛行百年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齐名的经典之作
享誉欧美家庭教育的成长读物;美国著名纽伯里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
《怪医杜里特的故事》(2)
讲述动物医生周游世界的历险故事,自然知识丰富、文字趣味横生
温馨的自然界联盟、搭建动物与人类的友爱桥梁
作者手绘插图 译者十年心血 国内首次完整出版 超值收藏

好莱坞多次改编同名影片《怪医杜里特》热卖不衰 1967年获得奥斯卡大奖

这是在欧美盛行近一个世纪而不衰的大型系列童话,作者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毕业于医科大学的杜里特博士为主人公,围绕他和他的一群动物朋友写了十二部长篇童话,是喜爱童话的读者的一部好书。
杜里特是个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因为懂动物语言,后来就成了动物医生,成了全世界动物界中一呼百应的人物。他有一帮动物朋友,和他一起云游天下。靠着动物们特有的功能,他扶困济危,救人水火。这许多不可思议的奇事,像糖葫芦一样串起了一个又一个情节曲折,内容新颖,语言幽默,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大小读者在这里得到的,将是一顿无比丰盛的精神大餐。
杜里特医生虽然其貌不扬,不善于世俗交际,但通晓动物语言、学识渊博。这样一个小人物,一进入他所喜爱的大自然中,到了他的动物朋友中间,就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为帮助弱者而奋不顾身的精神。这样充满爱心、融知识于故事中的杰出作品,在当今纷扰的世界中更分外动人、弥足珍贵。
专业书评 重拾那颗最初的童心
?明天  
对于我们这一代看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长大的人来说,不看童话,似乎就是一个不完整的童年。甚至于现在,给女儿讲完故事后,我仍然会将童话书放在枕边,作为自己的睡前读物。但是前几天读到一篇报道,说是现在中国的孩子越来越成人化了,不看儿童书籍,不唱儿童歌曲,甚至也不玩儿童游戏了。他们热爱的东西,比如流行歌曲,比如主流电影,还有电子游戏,几乎与成年人的热爱没有差别。心里有些发酸,为孩子们过早地失去童年而遗憾,为传统概念中童话书的固定模式而唏嘘。难道除了那几本压箱底的童话书之外,我们再也找不出一本让孩子们回归童真的心灵之书了吗?
  
  其实是有的。当我看见休?洛夫廷这套在欧美盛行近一个世纪而不衰的大型系列童话《怪医杜里特的故事》时,心中的感动是无以复加的。毕业于医科大学的杜里特博士是个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无意中学会了动物语言,于是成为动物界中一呼百应的人物。他带着一帮动物朋友云游天下,靠着动物们特有的功能优势,比如猫头鹰的听觉、狗的嗅觉、老鼠尾巴的感觉等等,扶困济危,救人水火。一件又一件不可思议的奇事,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简单幽默的语言,却巧妙组成一顿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杜里特虽然其貌不扬,不善于世俗交际,但却通晓动物语言、学识渊博。这样一个小人物,一旦进入他所喜爱的大自然,到了他的动物朋友中间,就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为帮助弱者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你能在《怪医杜里特的故事》丛书的每一本中,发现那颗贯穿始终的爱心;也能在每一个故事中,发现那些你所不知的自然科学知识。
  
  我经常在给女儿讲《怪医杜里特的故事》时突然发笑,或者忘记言语顾自看故事。为此,女儿已经向我表示了她强烈的抗议。每次她不开心的时候,我只要跟她说说杜里特医生,她的情绪立马就会好起来。甚至有一次她的小朋友请她帮忙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说:“杜里特医生曾经跟狮子国的国王说过,每一个人都会有需要帮忙的时候,我想我应该帮助你。”听到女儿说出这样的话,我真的是打从心底里喜欢杜里特。
  
  出生的牛犊总是不畏虎的,我们每一个人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几乎都会有冒险的念头,所以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打败怪兽,能够拯救人类。当我带着女儿进入布嘟儿巴小镇,介绍她认识杜里特医生时,她的那种兴奋既在我的预料之内,却又大大超出了我的估计。杜里特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家伙,他带着动物们横跨大海只为了去非洲给猴子们看病,他见识过长着两个脑袋的马,也见识过各种各样的老鼠,他还曾经男扮女装去解救山鸣鸟,对了,他除了当医生,还开办过一所罕见的邮局呢!不过,女儿最喜欢的时刻,是每次杜里特历经险阻,最后回到布嘟儿巴小镇——他自己的家。无论我拿出《怪医杜里特的故事》丛书的哪一本,念到这部分段落的时候,女儿总是要求再听一遍,然后轻轻地松一口气,抬起头看着我说:“真好,妈妈,杜里特医生终于回家了。”我总是感动于女儿那颗细腻柔滑的心,她稚嫩的言语,总是道出我们遍寻许久而不得的真理。冒险的故事可以塑造女儿开阔爽朗、积极向上的性格,温情的结局让女儿从小就明白,家才是最温暖幸福的港湾。而杜里特冒险路上所遇到的种种自然现象,又可以让女儿提前接触一些概念,学习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
  
  去逛书店的时候,在教育类书架上可以看到各种各种琳琅满目的童书,可是,有一些是写给成人的童话,另外一些则是满满的图片掩盖住只言片语的内容,单薄而苍白。很多时候,我都不禁茫然:现在的孩子们到底应该看些什么,读些什么。
  
  在过分成人化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过早地遗忘童心,大人们应该为此歉疚。童心是最透明的快乐,是最单纯的希望,是最质朴的真诚,是每个人生命中最最重要的记忆。不要说遗忘,哪怕是不小心破坏了这份童心,你的生命便是不完整的。我们要照顾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身体,他们纯真善良的童心更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所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从阅读一个童话故事开始,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保有那颗初始的童心,你会发现,真善美的魔力并不仅仅是杜撰的寓言。

《杜里特的故事》和我的成长记忆
?王溪桃
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有与动物的亲和力,小时候我家里冬天养了一堆小麻雀,喂它们吃食的时候,听惯了它们的叫声一度闭着眼都知道哪只是哪只.后来放飞的时候,"秃尾巴老李"还飞回来过几次,弄得我依依不舍.
  杜里特的故事让我回归了童年的时光,不知道为什么,人一长大,到了城市里,就听不到动物的声音了.也没有了和动物一起的故事,城市里人们现在圈养的宠物也不如小时候的那些动物有灵性.
  很多时候,我很忧虑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们,他们成长的环境没有真正的自然,没有兄弟姐妹们的同龄倾诉,除了四个老人两个家长的溺爱和叫做"电脑"机器的虚拟世界,他们没法倾听动物们纯真的声音.这真的是一种这个年代成长的遗憾吧.
  如果这种遗憾既成事实,我是多么希望他们能和父母一起来读读这本经典的童话故事集.在我读过为数不多的知识趣味成长读物里,我一直觉得<杜里特的故事>与<丁丁历险记>是最值得收藏也最值得与别人一起共享的.
  <丁丁历险记>里有一只勇敢幽默的白雪,一只经常制造混乱的鹦鹉让人映象深刻;<杜里特的故事>里有更多更有趣的动物朋友:聪明的燕子\精明的猫头鹰\灵敏的吉扑狗\多嘴多舌的拱卜猪……如果现在的孩子们见不到这些动物,也可以通过杜里特去认识它们,它们一个个活灵活现,在杜里特的历险故事里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作为童话故事,经典的永远是最耐读的,这么多年我的书橱里永远都有它们的身影《格林童话集》《安徒生童话集》《丁丁历险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杜里特的故事》。这也许是我从小太过热爱动物的原因吧。
  现在出了新的版本,而且,买了以后,让我非常高兴,里面有那么多珍藏的作者插图,清晰温暖,让人一边看一边感受时光倒流般的年少时光。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发现它们,并喜欢它们。
目录
第一章
1 炉边故事会
2 路遇老友
3 谈判加入马戏团
4 悲惨的马戏团演员
5 杜里特失望了
6 来自阿拉斯加的苏菲
7 北极送信人
第二章
1 计划逃亡
2 深夜出逃
3 藏身废花园
4 警犬队的头目
5 潘彻奇城来的班车
6 小餐馆遇险
第三章
1 劫路大盗
2 奔向海边
3 杜里特被捕了
4 “夜里转”狐狸
5 杜里特牌安全袋
第四章
1 回到马戏团
2 药品事件
3 会说话的马
4 又一匹会说话的马
5 最后一轮明星演出
6 “跑不动”老马立大功
7 天堂般的牧场
8 马类退休者协会
第五章
1 到了曼彻斯特城
2 动物话剧
3 广告与雕像
4 辉煌的成功
5 大花朵神秘失踪
6 杜里特当了马戏团经理
7 马克当了副经理
8 马戏团的节日
……
文摘 插图:


《杜里特的大篷车》
动物银行开了张

医主认为动物们应该有自己的钱,这个想法已经引出了不少故事,还有一段趣事,就是“动物银行”的故事。这个故事不长,却值得一提——因为这既是杜里特办过的一件好事,又是动物世界史上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事件。
吉扑—吉扑一直对那些命运远不如自己、生活远比自己可怜的狗类弟兄们的福利倾注了很多的关心,正是吉扑—吉扑的这个想法,促使医生考虑到了开办动物银行的事。
“医生您想,”吉扑—吉扑说,“我能赚钱,我的那些同类们按说也能呀!它们没有这样干,原因之一,就是挣了钱也没处存放呀!所以我想,应该建立一家动物银行。一旦动物们能像人类一样拥有财富,想想吧,其意义该有多么深远?动物有各种技能,都能挣回钱来,但是,首先得有个银行,好让它们存钱。”
“我明白你的意思,”医生说,“我也一直在思考着这些问题,比如说驾车的马儿,它们就该有自己的薪水——它们拉着车,身上的负荷该有多重啊!既然夜班看门人有工资,那看门警戒的狗也该有钱呀。干着一样的活嘛,况且很多的时候甚至狗干得更好!行,应该搞一个动物银行,叫什么呢?叫‘畜类劳动者储蓄银行’,或者叫‘狗猫信托公司’,怎么样?”
“不行,不能叫狗猫,”吉扑—吉扑说,“这听起来像是要打架似的。此外,这里头没有猫的事情,猫儿们与挣钱的事不大相干,它们什么也挣不来。猫天性较懒,对公益事情从不热心,它们所追求的,就是在太阳底下暖身子,或者在火炉旁打呼噜。我看,就叫‘动物通用银行’好了,任何种类的动物,凡有此愿望、有此需要的,都可以把钱拿来储蓄。”
“你说得很有道理,”医生说,“下一步商量一下具体该怎么个干法,我估计要找个银行职员来干这件事不大容易呢。你也知道,银行职员一般都是所谓高级职员,让他们给一匹马、一条狗办储蓄手续——这不有损他们的斯文吗?我去找找那位挺有钱的自然科学家,就是借给我们鹈鹕的那位,他本人在各大银行都有钱、有利息,我想听听他的主意。”
就这样,医生开始利用空闲时间,筹办动物银行。那位有钱的科学家很支持医生的想法,表示愿意尽力帮忙。
“杜里特先生,仅仅是广告一项的收入,”听了整个计划的解释以后,那位科学家对医生说,“仅这一项,就足够在改变人们对动物的态度方面做不少事情。这个计划听起来有点儿不着边际,但是如
……
读书人网 >文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