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百姓与银行:最新指南

发布时间: 2010-01-31 16:50:38 作者:

 百姓与银行:最新指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31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04928577
条形码:978750492857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个人金融服务时代,正在向我们中国百姓走来。这脚步越来越近。稍加回忆我们便会记起一大串:鼓励消费贷款,街头设ATM机,店里摆POS机,甚至可以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电视银行、手机银行把银行“搬”到我们平民百姓的家里来。忆往昔,恍如隔世。如今进银行,银行职员常告诉你:这业务有新的项目,那业务有新的规定,令我们老客户也常遇上一大堆新问题。这《百姓与银行:最新指南》,正是为着帮助您了解并解决这些新问题而编写的。这《百姓与银行:最新指南》,不是银行业务的百科全书,只介绍跟百姓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那部分银行业务,针对性强,且都是最新的。这《百姓与银行:最新指南》,主要为普通百姓编写,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讲求实用。这《百姓与银行:最新指南》,适合千家万户置于案头枕边,也可供银行工作人员参阅。
作者简介 冯敏飞,福建作家协会会员,现在中国建设银行某分行供职,已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鼠品》、《红豆项链》,散文集《人性.自然.历史》,旅游读物《武夷山自游人》,大众金融读物《用贷款享受今生》、《用钱生利》、《银行VS骗子》、《老板与银行:最新指南》等。
媒体推荐 前言
友人戏言“银行是富人的朋友”,而我至今攀不上“富”,所以我跟银行打交道很迟。直到1994年底创作题为《信用卡》的小说时,我还在政府部门工作,还没触摸过信用卡。其所以要突出信用卡,是想借以表达“我们需要钱与钱之间的信用卡,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用”这么一点生活感悟。为把故事编得真些,我找同事借了一张长城卡,又找在当地中国银行当行长的友人借了本《信用卡业务操作指南》,琢磨了几天才找到些灵感。然而,没想到这之后不久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调到了银行工作。
到了银行我才发现,银行工作专业性非常强。那么,我这半路杀来的程咬金能做些什么呢?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银行与社会间相互有着一种强烈的沟通愿望。一方面是宣传多,综合性报纸上经常不厌其烦地刊载一些金融新政策、新产品阐释性的文章,大同小异,可编辑们一点也不觉得腻。我们几个支行办有《银行之窗》之类的简易小报,各储蓄所柜台又有宣传牌,经常以各种手段向社会大众做业务宣传。但另一方面仍然大量存在着“金融盲”,好比梅雨季节淋不到的旱地:
——缺乏钱币知识。使辛辛苦苦赚来的百元、五十元钱币变成一张张废纸,或是换来一堆废铜烂铁。这种事,在你我的身边屡见不鲜。
——不知道利用银行。会赚钱不会管钱,大把的钱在家里乱藏,如干鱼肚里、破旧雨鞋里或墙洞里等等,结果把钱送到了垃圾场,或成为老鼠口中的美餐。有的人不懂银行卡、电子汇兑结算,还用专车收账,一出事钞票满天飞,劳命伤财。这类昂贵的“趣事”,在大小报刊的社会栏目里头常可以读到。
——不了解金融法规,参与非法集资,弄得鸡飞蛋打。我本人就有过这种教训,这辈子头一回“投资”就吃这亏:曾和同事们一起投股某看上去稳赚大钱的项目,借钱投入8000元,折腾了几年只侥幸讨回800元。这类事也是各地常有所闻。再就是对银行业务不了解,比如跑人民银行去存款等等。
——没掌握金融基本知识。如有位储户继承了爷爷5万多元的遗产,存活期储蓄,一存5年。因没及时将活期储蓄改存为定期储蓄,他至少损失了3万元。又如有人用信用卡时,透支后不及时补足,一拖再拖,到头来支付的是高出银行存款好几倍的利息。吃了这种亏往往自己还不知道。
——不善于管理家庭金融单据。据一些储蓄所反映,常有储户的储蓄存单(折)丢失或被窃后到银行挂失,却提供不出存单的账号、存款日期、金额等资料,有的连存款人是谁都吃不准,造成不少麻烦。还有些人存款后把存折随便一塞就忘,成为“睡眠户”,要等若干年后银行找上门。
——前车之鉴没能发挥警示作用。如用高度贬值的秘鲁币当美元行骗,骗术并不高明,却一再有人上当。又如在ATM机上张贴假告示行骗,前两年就在我们福建发生了,但到现在还有此类“新闻”从其他省市区传出。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金融人家》(http://www.cff.topcool.net)甚至在其主页醒目地写道:“中国的落后在于普遍缺乏金融意识”。这话也许有危言耸听之嫌。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邱兆祥教授冷静分析说:“我国公民的金融意识薄弱,金融知识
贫乏,常常不能保护自己的金融资产安全,使自己白白遭受经济损失。学习金融知识,强化金融意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一门必修课。在一个国民金融意识贫乏的国度,难以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并使之高效运转,也难以为经济快速增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身为银行系统的作家,我由此意识到某种义务。何况我在银行是协助负责优质服务方面工作的,在实际工作中亲身感到已经有越身为银行系统的作家,我由此意识到某种义务。何况我在银行是协助负责优质服务方面工作的,在实际工作中亲身感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对金融知识表现出渴求。
每当有新的金融业务出现,社会传媒便会作为热点炒作,前来储蓄网点咨询的人也会形成一个个高潮。银行的团员青年上街搞业务宣传,有时会给挤得水泄不通。此情此景,真叫人感动,也叫人坐立不安:该为百姓了解银行多做点什么?
银行业务在大小报刊做了不少普及性的宣传,也出了一些通俗性的图书,在量上远远超过其他行业。但显然还存在不尽如人意处:
1.缺系统性。报刊登的东西零零碎碎,碰上有得看,没碰上就没得看,且不便收藏。
2.缺大众性。正如一篇书评所写:“金融书籍偏重内部管理和理论探讨,专业性强,仅供业内人士使用。”又如储蓄所门前常悬挂“热烈庆祝××××银行储蓄存款突破××××亿元”的巨幅标语。几千亿,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并不能从中看出什么实际意义,也就是说这宣传也只能让圈子里头的少数人看。
3.缺公正性。商业银行间壁垒森严,甲银行搞业务宣传虽不会攻击乙银行,但也绝不会说乙银行的好话。例如前不久出的一本书,据说是“目前为止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商业银行各种业务产品的普及读本”,但他也仅限于某一家商业银行的某一个城市分行。这样,图书也只停留在一般业务宣传的层次,没有提升到“金融文化”的高度。
4.缺时效性。国家改革开放形势如火如荼,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但有关书籍的出版却远远滞后。例如1996年出版的一本名为《如何与商业银行打交道》的书,看起来是为百姓大众写的,但所用的数据等资料竟有许多是1989年的,只能供研究金融历史之用。
5.缺艺术性。其他行业甚至妇女用品厂家做广告,也会讲究些诗情画意,而银行业宣传要么专业得让人看不懂,要么是直露的白话:“存款请到×x银行”,表现方式单一。一位金融部门的编辑说,写金融的东西,我自己看都没劲。
……
编辑推荐 “百姓”是《百姓与银行:最新指南》的立足点;“最新”是《百姓与银行:最新指南》的着眼点;“指南”是《百姓与银行:最新指南》的着力点。《百姓与银行:最新指南》对于百姓普遍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作为千家万户备置于案头枕边的个人理财顾问。同时,也适合银行业内人士参考,相互学习,开展服务竞争:人家能办的业务我也能办,人家能简化的手续我也能简化,从而进一步为当地百姓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百姓与银行:最新指南》献给:想“借鸡生蛋”的创业者、杨精打细算奔小康的家庭主妇、想乘金融东风直上青云的莘莘学子、想为普天下百姓创新更多服务的银行人。
目录
第一章 热门话题
银行体制改革与百姓
一、我国的银行体系
二、主要商业银行
三、其他有关金融机构
降息与百姓
一、近年8次降息
二、对百姓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鼓励个人消费信贷与百姓
一、国家政策
二、消费国情
三、商业银行的举措
四、商家的举措
五、消费者的反应
六、银行与消费者间的难题——建立个人征信制度与百姓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百姓
金卡工程与百姓
一、银行卡的妙处
二、银行卡的种类
三、卡多的烦恼
四、金卡工程的进展
征收利息税与百姓
一、恢复征收利息所得税的意义
二、利息税的征收方式
金融创新与百姓
银行百货化与百姓
人民币管理立法与百姓
一、人民币管理立法的意义
二、基本内容
存款账户实名制与百姓
一、为什么要采取实名制
二、实名制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反应
四、储户担心的问题
最新《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与百姓
一、个人结算账户有三大功能
二、结算账户为结算,储蓄账户为理财
三、股民提取现金需用“银证转账”
外汇管制与百姓
一、外汇管理
二、逐步放松外汇管制
三、整顿外汇市场
四、加强外币现钞管理

第二章 理财类
要注重藏钱于银行
要注重请银行帮助理财
要注重建好家庭金融档案
要注重利率的长远走势
要注重投资
钱生钱的11个关键词
外汇投资
金、银投资
钱币收藏
一、古钱币
二、人民币
三、外币
四、银行卡
五、外汇券
出入境换汇
一、现行政策
二、换汇地点的选择

第三章 申办类
如何申办个人消费信贷
如何申办个人住房贷款
一、中国百姓的“住房梦”
二、贷款种类
三、贷款条件
四、申办手续
五、利息计算
六、付款方式
七、注意事项
如何申办“住房银行”业务
一、推广“住房银行”
二、上海“住房银行”
如何贷款买车
一、国家鼓励私人购车
二、申请办理
三、银行大力支持
四、全新的贷款方式
如何贷款购买耐用消费品
一、主要品种
二、贷款条件
如何贷款上大学
……

第四章 操作类
第五章 窍门类
第六章 应急类
第七章 其他
……
序言 友人戏言“银行是富人的朋友”,而我至今攀不上“富”,所以我跟银行打交道很迟。直到1994年底创作题为《信用卡》的小说时,我还在政府部门工作,还没触摸过信用卡。其所以要突出信用卡,是想借以表达“我们需要钱与钱之间的信用卡,更需要人与人之问的信用”这么一点生活感悟。为把故事编得真些,我找同事借了一张长城卡,又找在当地中国银行当行长的友人借了本《信用卡业务操作指南》,琢磨了几天才找到些灵感。然而,没想到这之后不久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调到了银行工作。
到了银行我才发现,银行工作专业性非常强。那么,我这半路杀来的程咬金能做些什么呢?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银行与社会间相互有着一种强烈的沟通愿望。一方面是宣传多,综合性报纸上经常不厌其烦地刊载一些金融新政策、新产品阐释性的文章,大同小异,可编辑们一点也不觉得腻。我们几个支行办有《银行之窗》之类的简易小报,各储蓄所柜台又有宣传牌,经常以各种手段向社会大众做业务宣传。但另一方面仍然大量存在着“金融盲”,好比梅雨季节淋不到的旱地:
——缺乏钱币知识。使辛辛苦苦赚来的百元、五十元钱币变成一张张废纸,或是换来一堆废铜烂铁。这种事,在你我的身边屡见不鲜。
——不知道利用银行。会赚钱不会管钱,大把的钱在家里乱藏,如干鱼肚里、破旧雨鞋里或墙洞里等等,结果把钱送到了垃圾场,或成为老鼠口中的美餐。有的人不懂银行卡、电子汇兑结算,还用专车收账,一出事钞票满天飞,劳命伤财。这类昂贵的“趣事”,在大小报刊的社会栏目里头常可以读到。
文摘 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方便顾客申请贷款,缩短贷款评估和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要围绕消费信贷的各个环节,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加强联系,在消费政策、中介服务、担保、抵押及抵押登记等诸多方面,争取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说:这个《意见》发布后,将推动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和有效地防范消费信贷风险,并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挥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和现有社会条件尚不完善,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将会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除了银行系统的努力以外,仍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从消费政策、收入政策、中介服务以及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等方面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
二、消费国情
我们从父母、从爷爷奶奶、从老祖宗那里流传下来的消费观念,没有一句鼓励借钱花的。
我们的传统太悠久了,早已潜移默化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基因之中。稍加回忆,便能想起一串俚语:提倡节约的有“信了肚,卖了屋”、“一日省一口,一年省一斗;一日省一把,十年买头马”等。要求防备的有“丰年要当歉年过,免得歉年挨饥饿”、“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日思有日”等。嘲讽花钱的有“芋荷叶装水不住”等。反对举借的有“省一分不算啥,借一分就是钱”、“借钱要忍耐,还债要舍疼”等。这也可以理解。在农业文明中,生产力太低了,赚几个钱太难了,岂敢超前消费工业文明时代的商品?
又如《增广贤文》。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汇编了我们祖先人生经验的“精华”,流传极广,在民间的影响恐怕不亚于孔、孟经书。随便一翻,也有不少忠告我们重积蓄轻消费的文字,如“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土深耕足养家”等等。也难怪,历史上,平民百姓根本就没有“社会保障”,而“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的事并不是没有可能,“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也就无可厚非了。
读书人网 >投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