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知识出版社
页码:10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1555567/9787501555567
条形码:97875015555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华传统节日诗歌选
内容简介 《七夕节》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也是古代少女、闺妇最重视的节日。农历的七月初七正值夏际,天气温暖,草木茂盛,天地之间,生机盎然。晚上,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牵牛星和织女星因其特殊的位置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于是它们有了两个朴实而动人的名字:牛郎和织女。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勤劳而多情的年轻女子,牛郎则是一个朴实而勤劳的小伙儿。这对夫妻十分恩爱,在经过一年漫长的分离后,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他们通过鹊桥相会了。在这个心情愉快的晚上,织女会赐给向她乞巧的凡间女子智慧和巧艺,更重要的是,她还能赐给她们美满姻缘。据说,如果哪个小姑娘在夜阑人静之时,在古井之旁,或是葡萄架下,听到牛郎、织女隐隐的对谈或是哭泣的声音,她就必能得巧。
作者简介 张晓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与节日相关的主要科研成果:主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出版),《东方道德研究(第8辑)》(中国工商联出版杜2005年出版),《东方道德研究(第9辑)》(中国工商联出版社2008年出版),《新世纪首都青年追踪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发表“中华传统节日——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30日第8版),“丰富而浪漫的中华传统节日”(《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第7期),“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与精神家园建设”(《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浅析传统节日的入文境界”(《东方道德研究(第9辑)》)等。
编辑推荐 《七夕节》,一个象征着美好爱情的节日。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这一传诵千年的爱情佳话,是对中华民族的爱情理念的最完美的诠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赞美的是不看门第出身,不重金钱权利,没有朝朝暮暮,只有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目录
序
引言
诗经小雅大东
迢迢牵牛星
燕歌行
七月七日
为织女赠牵牛诗
七夕咏牛女诗
和王义兴七夕诗
织女诗
七夕
七夕穿针
七夕
七夕诗
七夕
七夕
七夕
七夕宴悬圃
七夕
七夕
七夕
七夕
他乡七夕
七夕
七夕
七夕
七夕
池唐七夕
七夕诗
七夕
七夕
七夕二郎神
鹊桥仙七夕
七夕
鹊桥仙
鸪天
菩萨蛮
鹊桥仙
鹊桥仙
鹊桥仙
行香子
鹊桥仙
和人七夕韵
银河
七夕
七夕感兴
七夕
七夕
七夕感事
旅中七夕
浣溪沙
……
序言 由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组成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系,宛如一幅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卷,令人陶醉。作为将中华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精神命脉,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文化符号,它们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向往与追求。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国传统节日的开篇是以“阖家团圆”、“辞旧迎新”为主题的春节。它是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持续时间最长、内容和仪式最多、节奏感最强的节日。回家过年,是华人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期盼。除夕之夜,全家老少,团聚一堂,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相互祝福,在爆竹声中,迎来新的一年。
元宵节,一个朦胧又透亮、通俗又诗意的节日。“一年明月打头圆”。在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天上的明月与人间的灯火交织成“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奇景。“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金狮、踩高跷、跑旱船、唱秧歌,放怀适意子“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狂欢。
清明节,一个庄重而忧伤的祭祀的日子。清明到,儿尽孝。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先人,追贤思孝,认祖归宗。在祭奠追思中,更多地领悟对亲人、对长辈的亲情与义务,增强对家庭的认同感,这是一种伦理道德文化的体现。同时,这一天也是播种希望的日子。在大地复苏、万象更新的时节,扫墓踏青,亲近自然、慎终追远,从中体会生命的宝贵,生活的美好。
端午节,一个最具有文化内涵与活力的节日。“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由于全民族的共识,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得以传承千年不衰。粽子是其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龙舟千载,楚水湘江”也可视为全民族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的缩影。
七夕节,一个象征着美好爱情的节日。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这一传诵千年的爱情佳话,是对中华民族的爱情理念的最完美的诠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赞美的是不看门第出身,不重金钱权利,没有朝朝暮暮,只有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文摘 插图:


此诗主要写的是对牛郎织女相聚时促的怜悯,同时天上与人间、传说与节日两相关照。前六句主要是写天上。第一句既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对时间的交待:当时正值初秋。第二句是接上一句表明这一天是七月初七,因为银河边的牛郎织女相约的是七月初七相会。第三、四句是景物描写,但描写得十分迷离。星与云都在似见非见之间,创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第五句暗示了牛郎织女的不忍离别,第六句是两人埋怨相见得太晚。此两句委婉地表达出了对织女与牛郎命运的怜悯。最后两句是写人间乞巧节。而写乞巧节是抓住贵族家女子养蛛结网这一点来写。第八句中的一个“空”字表达了作者对乞巧的态度:一切都是枉然。
有观点认为桥的意义属于关梁范畴,而古书记载牵牛星则“主关粱”,所以牵牛星是桥神。桥多架于水上,桥与水相依并存,因而我们对桥的研究先从水入手。如《说文解字》有:“桥,水粱也。”而水又是女性的代名词。古戏曲小说中亦称女人是“祸水”,称妓院为“水户”,称女子貌美为“水灵”。
既然水代表女性,象征女阴,而横架于河谷之上的桥梁在人类的原始观念中则为男根的象征。法国南部有一座桥梁,上面刻有男性生殖器的浮雕,以象征驱除恶魔的灵物;越南也有以桥作为男性生殖器之象征的习俗。“桥”“粱”二字皆从“木”,木在原始思维中常被看作男性生殖崇拜的对象。《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云:“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囚怀妊,十日,产子男十人。”其中说沙壹触沉木而感孕,显然这在神话文本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男女交媾的实质,而“沉木”当为男根的象征。按照上述原始思维心理.象征男根之桥(木)与象征女阴之河的结合,也便有了男女鱼水之欢的象征意义。而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一些习俗中又有过桥求子的仪式,为这种解释作了有力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