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文学经典书库:元明清曲选(上下)

发布时间: 2010-01-31 17:27:07 作者:

 中国文学经典书库:元明清曲选(上下)


基本信息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页码:113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
ISBN:7806801936
条形码:978780680193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经典书库》除却主体的作品部分,还另有五种既断代又互为联续衔接的《中国文学史》,虽然各自具载相对读立性,但整合总观之,则成为从先秦直及现代的通史。考虑到前面主体部分既有的“导论”、“品鉴”及此书中的《中国文学流变概说》,已经构成的效错呼应的网式框架所涉及过的内容,为了避免重复,同时也便于改变、拓展视野,故这部文学通史则侧重于对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上整体文学面貌的宏观把握,注重描述其行进过程中产生的艺术流派及创作风格、文学思潮、重大现象等,尽可能地弱化一般作家作品的具体剖析。当然,在总则方面遵循这种撰写精神的基础上,各断代文学史也有各自的特点,方式方法并不求整齐划之一。
目录
《元明清曲选》上册
元杂剧
导论
实甫 西厢记
汉卿 窦娥冤
潜夫 灰阑记
致远 汉宫秋
朴 梧桐雨
群祥 赵氏孤儿
进之 李逵负荆
光祖 倩女离魂
名氏 陈州祟米

元明清散曲
导论
元好问
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
商道
一枝花 叹秀英
杨果
小桃红 采莲女三首
杜仁杰
耍孩儿 庄家不识构阑
刘秉忠
干荷叶 春感三首
王和卿
一半儿 题情
四块玉 别情
四块玉 闲适二首
大德歌 秋
一枝花 不伏老(套)
盍西村
小桃红 江崖水灯
严忠济
天净沙 元题
商挺
步步娇 无题
白朴
醉中天 佳人脸上黑痣
驻马听 舞
寄生草 饮
沉醉东风 渔父


沉醉东风 渔樵
喜春来 春景二首

王恽
黑漆弩 游金山寺
卢挚
黑漆弩 晚泊采石矶歌田不伐《黑漆弩》因次其韵寄蒋长卿佥司刘芜湖巨川
节节高 题洞庭鹿角庙壁
沉醉东风 闲居
寿阳曲 别朱帘秀
姚燧
凭栏人 寄征衣
普天乐 别友
满庭芳 登眺
奥敦周卿
折桂令 咏西湖
刘敏中
黑漆弩 村居遣兴
陈草庵
山坡羊 叹世二首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拨不断 无题
折桂令 叹世
寿阳曲 远浦归帆
寿阳曲
拨不断 归隐
耍孩儿 借马(套)
王实甫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王伯成
喜春来
冯子振
鹦鹉曲 山亭逸兴
鹦鹉曲 农夫渴雨
珠帘秀
寿阳曲 答卢疏斋
刘致
殿前欢 即事
端正好 上高监司(套)
曾瑞
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闺中闻杜鹃
郑光祖
塞鸿秋
张养浩
山坡羊 潼关怀古
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
沉醉东风
红绣鞋 警世
薛昂夫
塞鸿秋 凌台怀古
庆东原 西皋亭适兴
周德清
蟾宫曲 自嗟
阳春曲 别情
张可久
醉太平 感怀
水仙子 次韵
折桂令九日
清江引 春思
卖花声 怀古
水仙子 归兴
一枝花 湖上晚归(套)
乔吉
折桂令 自述
满庭芳 渔父词
水仙子 重观瀑布
山坡羊 寓兴
睢景臣
哨遍 高祖还乡(套)
鲜于必仁
寨儿令 隐逸
周文质
寨儿令
贯云石
红绣鞋 欢情
殿前欢 道情二首
任昱
折桂令 咏西域吉诚甫
钱霖
哨遍 看钱奴(套)
徐再思
阳春曲 闺怨
沉醉东风 春情
水仙子 夜雨
杨朝英
清江引
……

《元明清曲选》下册
导论
汤显祖
牡丹亭
第一出 标目
第二出 言怀
第三出 训女
第四出 腐叹
第五出 延师
第六出 怅眺
第七出 闺塾
第八出 劝农
第九出 肃苑
第十出 惊梦
第十一出 慈戒
第十二出 寻梦
第十三出 诀谒
第十四出 写真
第十五出 虏谍
第十六出 诘病
第十七出 道觋
第十八出 诊祟
第十九出 牝贼
第二十出 闹殇
第二十一出 谒遇
第二十二出 旅寄
第二十三出 冥判
第二十四出 拾画
第二十五出 忆女
第二十六出 玩真
第二十七出 魂游
第二十八出 幽媾
第二十九出 旁疑
第三十出 欢挠
第三十一出 缮备
第三十二出 冥誓
第三十三出 秘议
第三十四出 调药
第三十五出 回生
第三十六出 婚走
第三十七出 骇变
第三十八出 淮警
第三十九出 如杭
第四十出 仆侦
第四十一出 耽试
第四十二出 移镇
第四十三出 御淮
第四十四出 急难
第四十五出 寇间
第四十六出 折寇
第四十七出 围释
第四十八出 遇母
第四十九出 淮泊
第五十出 闹宴
第五十一出 榜下
第五十二出 索元
第五十三出 硬拷
第五十四出 闻喜
第五十五出 圆驾

洪异
长生殿
第一出 传概
第二出 定情
第三出 贿权
第四出 春睡
第五出 禊游
第六出 榜讶
第七出 幸恩
第八出 献发
第九出 复召
第十出 疑谶
第十一出 闻乐
第十二出 制谱
第十三出 权哄
第十四出 偷曲
第十五出 进果
第十六出 舞盘
第十七出 合围
第十八出 夜怨
第十九出 絮阁
第二十出 侦报
第二十一出 窥浴
第二十二出 密誓
第二十三出 陷关
第二十四出 惊变
第二十五出 埋玉
第二十六出 献饭
第二十七出 冥追
第二十八出 骂贼
第二十九出 闻铃
第三十出 情悔
第三十一出 剿寇
第三十二出 哭像
第三十三出 神诉
第三十四出 刺逆
第三十五出 收京
第三十六出 看袜
第三十七出 尸解
第三十八出 弹词
第三十九出 私祭
第四十出 仙忆
第四十一出 见月
第四十二出 驿备
第四十三出 改葬
第四十四出 怂合
第四十五出 雨梦
第四十六出 觅魂
第四十七出 补恨
第四十八出 寄情
第四十九出 得信
第五十出 重圆

孔尚任
桃花扇
试一出 先声
第一出 听稗
第二出 传歌
第三出 哄丁
第四出 侦戏
第五出 访翠
第六出 眠香
第七出 却奁
第八出 闹榭
第九出 抚兵
第十出 修札
第十一出 投辕
第十二出 辞院
第十三出 哭主
第十四出 阻奸
第十五出 迎驾
第十六出 设朝
第十七出 拒媒
第十八出 争位
第十九出 和战
第二十出 移防
闰二十出 闲话
加二十一出 孤吟
第二十一出 媚座
第二十二出 守楼
第二十三出 寄扇
第二十四出 骂筵
第二十五出 选优
第二十六出 赚将
第二十七出 逢舟
第二十八出 题画
第二十九出 逮社
第三十出归 山
第三十一出 草檄
第三十二出 拜坛
第三十三出 会狱
第三十四出 截矶
第三十五出 誓师
第三十六出 逃难
第三十七出 劫宝
第三十八出 沉江
第三十九出 栖真
第四十出 入道
续四十出 余韵
……
序言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会天然地形成一种非常优势,使得中国文学有可能在足够漫长的时间里创造出辉煌业绩,给人类文明留下极为丰厚的精神遗存,供我们民族永远怀想受用。不过,像许多事物都拥载着多元复杂属性一样,如果从对面角度来看的话,则又同时变作某种很沉重的承传负担。因为一旦面对这些山聚海积般浩繁汗漫的书册卷章,便立即涌生出接受的困难困惑:你到底应该读些什么?究竟怎样读?而实际上又能够读得了多少?--局限于主客观种种条件的制约,社会或个人都难以做到无论巨细差等,皆通体包纳,所以,就必然性地出现了如何选择乃至精选的问题,并进而牵涉到一系列的判断观念和运作标准。
新世纪伊始,直面自然人文等各学科门类的分工日趋专精细密、生活工作节奏紧张快捷:实用功利目强化而竞争异常激烈严峻的局面,现代中国早已疏离了古代农业社会那种伴青灯明月、细细把玩体味以穷年皓首的闲散心境与惟求任心适意、不需再计虑效果收益的淡泊无为态度。那么,已然产生凝定而属于历史的文学作品,怎样才能够跟随不断发展前进的时代步伐,仍成为文明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融人未来,并由民族走向世界,张扬它永恒的美?换言之,永远是人们感性的愉悦飞扬和理性上育导教化的绝不能被替代的必需。
文摘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外扮老夫人上开]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一个小厮儿,唤做欢郎。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在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我想先夫在目,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只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红娘何在?[旦侏扮红见科][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闲散心耍一回去来。[红云]谨依严命。[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着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旦唱]
【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读书人网 >诗歌词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