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210029699
条形码:97872100296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庐山的散文。本书以独特新颖的视角,描绘了庐山百年来的人文景观。就每一篇来说,都是很好的写景抒情、怀古凭吊的散文。本书文字清晰明净,质感很好,遇速平稳、沉着,又不乏激情。在整体上本书像大型交响乐,往复回环,整个将庐山人文地志写活了。
千百年来,是人类的足迹和创造赋予了大山以灵魂。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庐山所披挂的政治色彩正如庐山忽晴忽雨、云牵雾绕的天气一样变幻莫测。尤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庐山实为国民政府的夏都,随之演绎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悲喜剧,使其在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以探索的笔触徜徉于庐山的青山绿水之间,撩开笼罩在那个讳莫如深、错综复杂、浮花璀璨年代的神秘面纱,围绕夏都时期的人物和故事,一章章、一节节把读者带进既是怀旧的又是全新的发现之旅。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近代史上众多的知名人士与庐山的关系,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近代史上历史人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文字清晰明净,质感很好,遇速平稳、沉着,又不乏激情,是值得一读的。
媒体推荐 后记
当我为这本书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不禁长舒了一口气。从最早写庐山的相关篇章到最后结集成书,前后断断续续有两三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经历了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的跨越。世纪之交,人们对时光的含义和流逝已去的岁月有了格外的敏感与关注。百年政论《世纪末的追问》中说,人们对当下时间的瞬间即逝有了怎么也抓不住的感觉。人们的当下时间是可口可乐似的每一分钟都在走气两小时就会失效的时间,是一种人造的、虚构的、无根的感觉,太轻、太短暂、太多泡沫。要喝就得赶快喝掉,趁它还在冒着气泡。
但人们对即将过去的一百年也有了依依不舍的回首与感慨。人们渴望过去年代的时间品质像纯正的葡萄酒一样醇厚而悠长。尽管它曾经充满了血腥、争斗和苦难。
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从20年代到40年代的20余年间,国共的分合与和战,不仅带来了中国的剧变,也改变了亚洲的形势。影响这一巨变的关键人物毫无疑问,毛泽东、蒋介石是重要人选。这两个人物与我身边日夜仰望的庐山都有着深刻的关联。
我是一个并不善于把历史弄得很明白的人,对庐山的挚爱使我努力站在历史的边缘去发现它的空白和奇迹。
在读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世纪风云”书系——《民国兴衰》一书,掩卷而思,心中挥之不去的是作者的一段话:
“从最初对蒋介石先入为主的零碎印象,到相对深入研究后逐渐形成的模糊然而基本成形的人物轮廓,我始终觉得对蒋介石很难作出简单的概括。我常常想起他败走台湾前夕说的一句话:‘我们这一代遭逢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空前未有的变局’。确实,蒋介石身上有着太多的历史沉淀,也堆积了太多的时间的灰尘,从某种程度说,在古老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他注定要成为一个过渡者。他步履蹒跚地行走在近代中国的茫茫旷野中,肩上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外敌入侵、列强凌掠、经济窳败、内部纷争、社会失范、思想断层、几百年中国的积贫积弱,乃至几千年中国的古老传统。
所有这些,当然不仅仅为蒋介石的时代所独有,但是只有20世纪的中国人才能如此清醒地面对自己与世界,因此也只有20世纪的中国才会如此严峻的不得不面对所有这些挑战。在巨大的挑战面前,蒋介石的努力既似堂吉诃德的风车,更像西西弗斯的巨石,似乎注定要被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成功对他而言,犹如西天那一.抹稍纵即逝的晚霞。”
讲述蒋介石最终都是一个关于失败者的失败故事。
但庐山是永远美丽的。
我希望自己讲述的那个年代,能显现庐山美丽背后沉甸甸的特质,让庐山美得更有内涵和力量。那个曾经讳莫如深的晦涩年代,我希望落在笔下能轻松一些明亮一些。
感谢对庐山近代史作过深入研究的学者和作家,他们的文字铺平了我的行文进程。感谢那些与庐山血肉相依的善良人们,他们的讲述帮助我回到了从前,这是一个艰难的挖掘过程,很多时候往往都一无所获。感激我的许多老师、朋友给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爱我的亲人们仔细阅读我的手稿并给予我的鼓励。没有他们,这本书的写作是不可想像的。
可口可乐在一刻不停地克隆问世。
许多人都在匆匆赶路而并不屑于回头,许多人都在走马观花而从不曾潜入内心。但祝福却是不町缺少的。那就是迎面而来的日子,苦难己久的中国从此再没有血腥和纷争。
而对庐山,纷至沓来的人们在游遍青山后,是否都读懂了她美丽背后的容颜?
2003年4月8日
又记:
这本书写成后,整个文稿在我的抽屉里放了大半年,这期间我转换到另一个城市工作,而书中的女主人宋美龄女士也在那个秋天枯叶飘零。庐山成了我最深的乡愁。中国《当代散文精品》(2003年卷)已收录了这部书稿的部分章节,并对整本书作了推介。把历史变成文字是一回事,把文字变成书本又是另一回事。这个甘苦自知的过程让我史深切地感到,曾经珍贵和美丽的东西终究要逝去,文字不过是在作着徒劳的挽留。
庐山活在我的心里。
午夜梦回.我又走在庐山浓郁的林阴里和透明的阳光下。
衷心感谢江西人民出版社对该书的出版!
2004年2月6日
目录
1幕拉开 历史走出
2故事开头的主角
3登山第一驿站
4牯岭美国学校
5胡金芳旅馆
6住在赛珍珠的家里
……
文摘 书摘
在庐山她还构思和完成了其他大量作品。1931年8月31日,赛兆祥在庐山这栋别墅里去世,葬于庐山。
7年后,有着中西两国文化传统的女子,站在瑞典科学院大厅诺贝尔讲坛上。她说:“假如我也不为中国人说话,那我就是不忠实于自己。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这么多年来也就是我的生活。我自己的祖国和第二个祖国中国,在心灵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1973年赛珍珠去世时,尼克松总统赞扬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封强军带着我们把房子前前后后看了一遍。房子基本保持了以前的结构,地板和壁炉都是从前的,客厅通向主间的落地窗式的宽门上毛玻璃、拉手以及窗户上的拴扣都是100年前的原物。这个并不奢华的别墅每个房间都不大,房间与房间之间曲折回环,显示着居家的紧密与温馨。不规范的平面格局体现了美国人以炫耀个性为乐趣的特征。
“我觉得这屋子住着很阴凉,四周隔很远才有邻居。你们看,外面都是参天高树,不过六七十年以前,树长得没这么高,阳光肯定比现在好。”在一天天长大的树林的遮蔽中,这幢房子渐行渐远地退避于尘嚣之外。尽管在庐山新开辟的东谷名人别墅旅游线上,它是宣传册上11幢别墅之一,从数千幢别墅中脱颖而出。然而,熟知它的人不多,主人说,普通游客的寻访几乎没有。它至今仍是自然状态的民居,没有门牌、简介和路标。屋顶上新钉了白秃秃的铁皮瓦,还没有涂上颜色。而从前,它的主人是多么爱美,爱一切美好的色彩。
推开扇式布局的旧式窗户,阳光透射下来,这时赛珍珠放下手中的笔,漫步到院子里的小花园。她的园丁正在花园翻地,她问:“你愿不愿意要点这种花籽种在你房前?”
园丁不信任地看了赛珍珠一眼,用力掘着地:“穷人种花没有用,”他说,“那都是供有钱人玩赏的。”
“不错,但这并不要你花钱。你看,我可以给你几种花籽,如果你那片地不肥,你可以从这儿的肥堆上弄点肥料。我会给你时间,让你侍弄它们的,种点花会让你感到心神愉快的.”
他俯身拾起一块石头扔了出去,“我要种点菜。”园丁的回答很干脆。
园丁美餐了一顿,他在草坪上快活地干活,赛珍珠坐在竹丛下沉思。突然,一片奇异的光彩把她从沉思中惊醒,她抬起头,西天烧起了绚丽的晚霞。
“哦,看哪!”赛珍珠喊道。
“在哪儿?在哪儿?”园丁紧紧抓住锄把叫道。
“在那儿,看那颜色多美。”
“哦,那呀!”园丁不胜厌烦地说,弯下腰去接着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