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页码:13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
ISBN:9787561823927
条形码:97875618239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建筑创作》设计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双泉古里郭洞》以朴实的文字、丰富的图片全面翔实地记录了这座古老村落的历史,它包含着自然环境、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等诸多方面。这里既有家族历史的传统礼教文化、建筑文化,也有当地的民俗文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一个古村的全部内容和价值。郭洞村地处浙江中部武义县城之南,是一座何氏家族的血缘村落,至今经有650余年的历史,因山环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是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的全国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全村建筑类型齐全,规划布局有序,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如今布局仍保存原状。它记载下了何氏家族的全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它是中国农耕社会的物化见证,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双泉古里郭洞》的出版不仅留下了一座古老村落的珍贵历史史料,为建筑专业人士及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研究素材,更为促进各地古村落的保护提供了经典范例。
作者简介 何胜云,1932年7月20日出生。共产党员。1938~1948年读书至初中毕业。1948年8月参加革命,在武义县清溪区公所任文书。1951年3月参军入伍。1953午2月入朝参战,1958年回国。1954~1956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学校学习,中专学历,1974年从部队转业。在部队的23午中历任连文书,营文化教员,营、团作训参谋,作训股长,师司令部作训科副科长。转业后在金华市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工作。1992年7月退休。至今十多年致力于郭洞村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并多次配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学术机构开展专业的学术考察,他对家乡的炽热情感给专家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编辑推荐 《双泉古里郭洞》为《建筑创作》设计文化丛书之一。
目录
壹 历史沿革
贰 风物是秦始
自然地理环境
村落的古风古貌
叁 人文环境
耕读传世
百善孝为先
信仰与宗教建筑
民俗文化
肆 万古不败之基
运用风水理论选择村庄和水口地址
宗法制度对村庄规划、建设的影响
伍 建筑与装饰
住宅
公共设施
建筑文化
陆 附录
七上郭洞
后记
编后
……
序言 郭洞村历史上就是名门望族,已有近千年历史。这个自明初建设发展起来的古村落,到现在总体上仍得到较好的保护。村落布局未变,70多幢连片的明清古建筑依然比较完好。而村边龙山天然古木林中很多数百年古树构成的古生态,尤显珍贵。这样的古村落已不多见,因此郭洞村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封建制度下农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活载体。
《双泉古里郭洞》一书,详细介绍了郭洞的自然地理、何氏家族历史沿革、人文环境、历史建筑与文化、家族传统、民俗与饮食文化等,包括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方面,一个真实的、历史的郭洞村跃然纸上,是一本研究农村历史文化很不错的参考书。希望《双泉古里郭洞》一书的出版能够推动郭洞村的有效保护和新农村建设。
我在武义工作多年,对武义的山山水水、乡乡村村怀有特殊的感情。毕竟我几乎走遍了武义那块美丽的土地,领略了武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对郭洞、俞源等名村,更怀有一种崇敬的心情,因为它们集中体现了武义厚重的历史文化。
文摘 插图:


庵分两进,第一进关圣祠为三大间,外加东西耳房。正中塑关圣帝、关平、周仓像,东塑土地爷,西塑道教神仙火德星君王灵官像。所以塑王灵官,是因海麟院对面的南方属火,而南尖山又像个“火”字,请一个火神坐镇海麟院,起镇火作用,保佑地方不发生火灾。塑土地老爷是古代农村的普遍现象,源于上古时代对土地的崇拜。“虹文砥柱”匾额高挂祠中。两侧墙壁绘4幅三国故事壁画,东面: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白马坡关羽斩颜良;西面:进洞房刘备受惊,施巧计张飞擒严颜。南面门墙绘一巨幅山水画(此画宽5.1米,高1.35米)。塑工画师技艺精湛,所塑神像威严可敬,壁画山水人物栩栩如生。正厅后面隔天井傍山麓建观音阁为第二进,小三开问。正中彩塑普渡众生的南海观音,两旁是善财童子和龙女神像。该阁解放后倾圮,已于1998年重建。第一进的东耳房原为僧侣面壁之舍,西耳房是香积之厨。院外门墙的沿口下,彩绘4幅三国故事、2幅八仙故事、2幅山水彩色壁画,中书“海麟院”三个大字。乾隆丁酉年重建时改回龙庵为海麟院,是因所塑佛像与庵名不符,且易引起误会。“海麟院”之名是观音阁塑有南海观音佛像,取个“海”字;关公手中所持之书为《春秋》,《春秋》又名《麟经》,取个“麟”字,两相结合取名海麟院。郭洞先贤何元启这一改名,可谓名实相符,弃俗就雅。1994年在县文管会的帮助支持下,村民集资,74岁高龄老农何其庶总理修缮,海麟院旧貌换新颜。
懦、佛、道三教之神齐聚海麟院,是郭洞何氏宗教信仰多元化的证据。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带领的博士研究生在考察郭洞时,把海麟院作为研究村民宗教信仰的一个点,既拍照又采访群众,研究了大半天。
后记 许多朋友鼓励我,要我把对郭洞的研究成果写出来。我自知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所以数年来不敢动手。况且,近两年已有多人、数家出版社根据我提供的资料在为郭洞写书、出书,我更胆怯不敢写了。但在看过一些写郭洞的书以后,又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这种冲动激励我鼓起勇气拿起笔把真实的郭洞写出来。
历经明清两代650多年建设、凝聚着20多代何氏祖先汗水和心血的郭洞村,是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珍视它的科学艺术价值,宣扬它的文化内涵,保护它的历史风貌,是我这郭洞清源何氏第23代裔孙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我写《双泉古里郭洞》一书的主要目的。
我要特别感谢为郭洞的保护付出许多心血的清华大学古建筑专家楼庆西教授,是他促成我的书稿出版,更要感谢金华市副市长(原武义县委书记)金中梁同志1998年全力支持我在郭洞搞旅游开发,现在又为我的书稿写序,也十二分感谢傅利常县长为我的书写序。亦难忘在我调查研究过程中给予很大帮助的何其庶等郭洞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