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西藏佛教密宗

发布时间: 2010-02-01 12:32:55 作者:

 西藏佛教密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页码:21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800577228
条形码:978780057722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西藏文明之旅书系

内容简介 金刚乘(Vajrayāna)是在中国西藏和蒙古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大乘佛教之一宗。它是一种明显的非常适用的修习奥义的形式。为了实现人能看到其自我之幻消失,并进入其自我神性的大乐之中的智,它提出了许多具体、明确的修持技术。
一千多年以来,这些修持术于罗马占领我们地区的时代就在印度的那烂陀大学得到了发展,它师徒相传,严禁向世俗人传授,而现在,旅居世界各地的喇嘛们感到鉴于他们身处异邦这一事实,如果他们在一代人期间尚不能返回故乡,那么他们的神学知识就会衰落和消失。因此,他们准备向所有那些真心诚意地希望学习的人传授这种知识。
存在于思想中的奥义或对神圣真谛的追求,无论在哪里始终都寄身于一小批人中,但密教奥义的修持术却很少与其它宗教或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具有相似性或共性,它的大部分修持方法实际上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它们对于那些学习佛教(尤其是禅)和心理学者们的深刻意义之外,这种学习还可以帮助那些试图揭示表面的面纱和一直深入到任何智慧和任何神的本源的人。
金刚乘之道是导致控制善恶的道路。这也是变化之道,心力于其中可以把内外物都变成武器。毫无疑问,这样一种变化过程的发展是不容易的,不会因仪轨和神咒而自动获得。这里也如同在其它各处一样,心是主宰一切的国王。难道那些没有一种金刚石般毅力的人在本世中就可以达到一尊神的地位吗?弟子必须全心全意地、以其全部身心、感受和身周围的一切(无论好坏与否)来服从这一目的。
它所要求的第一个条件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决心,第二个条件是一名上师。这位上师不仅根据经书向其弟子传授奥义,而且还要根据其亲身经验和一种已获得觉的心来传授。在西方国家,这样的人比如意宝珠多不了多少。但在涌入印度、锡金和尼泊尔的藏族流亡者中,有些来自大型喇嘛教研究中心的实现了很高的圆满成果的高僧,以及从山间隐修处出来的获得圆满的瑜伽行者。他们中的一小批迁往欧洲和美洲。或在大学中工作,或者是在后来变成修习三昧和观想之地的偏僻地区创建了寺院。早在苏格兰的山坡上建造的桑耶岭寺就已经吸引了一批喇嘛和更多的对此感兴趣的人,以至于都无法容纳得下了。
一旦当这批喇嘛们掌握了欧洲语言之后,那些如同本书一样的著作就将会过时。我们等待出自他们笔下的一些在西藏任何时代都未曾出现过的公开阐述其教义的权威著作。因为他们已经明白,维持旧有的保护将会使金刚乘遭到灭绝的威胁。他们的所有学生将不再是佛教徒;因为其他人也可能会发现使密教修持法适应于自己的精神宗教生活将是有益的。在等待期间,我们还是回到自己那西方金刚乘信徒的地位上来,尽可能以最佳的方式接触这一内容吧。对撰写本书,我犹豫了近十年。首先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无法胜任这项任务,认为最好是按照习惯而保持沉默,一直到我们的宗教修持的进步能允许以非常权威的口吻论述这一问题为止。我最终还是决定要写这本书,尽管自己尚未取得充分的进步。因为我认为金刚乘已引起了日益增长的兴趣,现在肯定已迫切需要排除由于奥义的保密传统而导致的对佛教密宗的可笑误解的时候了。
在西藏。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能谈论密教的禁令又株连到了一些主要的讲授。若没有这些讲授,那么密教著作就会成为真主的不解之谜。让一名一知半解的医科学生如同一名合格的教授那样自由地从事手术,和让初学者以不仅能改变思想而且也能改变心的大师自居同样都是危险的。错误地运用这种修持术可能会导致神经错乱,甚至比疯狂还要严重的后果。
本书仅仅勉强触及到金刚乘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不同的宗派,它主要论述的是密教修持法。这种修持法可以导致控制心、自我幻觉的结束及其特殊效果。那种认为密教修持术可以被非佛教徒使用的思想在出现了两种背景之后已开始于我的思想中形成和发展:两名本笃会修道院院长(一名英国人和一名美国人)在曼谷分别拜访了我,他们强烈希望学习佛教的禅定观想修习法,我偶尔听到了他们讲到一些天主教神职官员已开始了类似学习的事实。我个人在澳大利亚遇到过一、两名公谊会教徒也对金则乘表现了强烈的兴趣。我对于在佛教徒的背景之外从事金刚乘修持法可能会带来好处的大致范围尚一无所知,因而希望看到整个佛法能与其修持术一道被人接受。宗教和精神上的进步与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是任何一种宗教的特权,它们是向所有拥有一种深刻和坚强决心的人开放的。
由于我把金刚乘视为人类思想发展的最绚丽的花朵之一,所以我坚信为它辩护并没有错。不过我又自忖,由在井底观星的青蛙对茫茫宇宙的描述只能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
媒体推荐 书评
密宗是藏传佛教的精髓,对于西藏密教的研究热潮英国学者约翰布洛菲尔德是热潮中的代表人物,他曾多次到西藏进行考察,拜多名藏族喇嘛名师为师,受灌顶礼仪,学习西藏密教的理论和修持,算得上是藏传佛教密教得其真传的人。
而金刚乘之道是导致控制善恶的道路,密教奥义似乎秘不可知、深不可测和高不可攀,本书向您提供了通向奥义的途径和明确的修持技术。
本书向你提供了通向奥义的途径和明确的修持技术。密宗的藏传佛教的精髓,对于西藏密教的研究热潮英国学者约翰布洛菲尔德是热潮中的代表人物,他曾多次到西藏进行考察。拜多名藏族喇嘛名师为师,受灌顶礼仪,学习西藏密教的理论和修持,算得上是藏传佛教得其真传的人。而金刚乘之道是导致控制善恶的道路、密教奥似乎秘不可知、深不可测和高不可攀。
编辑推荐 金刚乘(Vajrayāna)是在中国西藏和蒙古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大乘佛教之一宗。它是一种明显的非常适用的修习奥义的形式。为了实现人能看到其自我之幻消失,并进入其自我神性的大乐之中的智,它提出了许多具体、明确的修持技术。
一千多年以来,这些修持术于罗马占领我们地区的时代就在印度的那烂陀大学得到了发展,它师徒相传,严禁向世俗人传授,而现在,旅居世界各地的喇嘛们感到鉴于他们身处异邦这一事实,如果他们在一代人期间尚不能返回故乡,那么他们的神学知识就会衰落和消失。因此,他们准备向所有那些真心诚意地希望学习的人传授这种知识。
存在于思想中的奥义或对神圣真谛的追求,无论在哪里始终都寄身于一小批人中,但密教奥义的修持术却很少与其它宗教或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具有相似性或共性,它的大部分修持方法实际上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它们对于那些学习佛教(尤其是禅)和心理学者们的深刻意义之外,这种学习还可以帮助那些试图揭示表面的面纱和一直深入到任何智慧和任何神的本源的人。
金刚乘之道是导致控制善恶的道路。这也是变化之道,心力于其中可以把内外物都变成武器。毫无疑问,这样一种变化过程的发展是不容易的,不会因仪轨和神咒而自动获得。这里也如同在其它各处一样,心是主宰一切的国王。难道那些没有一种金刚石般毅力的人在本世中就可以达到一尊神的地位吗?弟子必须全心全意地、以其全部身心、感受和身周围的一切(无论好坏与否)来服从这一目的。
它所要求的第一个条件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决心,第二个条件是一名上师。这位上师不仅根据经书向其弟子传授奥义,而且还要根据其亲身经验和一种已获得觉的心来传授。在西方国家,这样的人比如意宝珠多不了多少。但在涌入印度、锡金和尼泊尔的藏族流亡者中,有些来自大型喇嘛教研究中心的实现了很高的圆满成果的高僧,以及从山间隐修处出来的获得圆满的瑜伽行者。他们中的一小批迁往欧洲和美洲。或在大学中工作,或者是在后来变成修习三昧和观想之地的偏僻地区创建了寺院。早在苏格兰的山坡上建造的桑耶岭寺就已经吸引了一批喇嘛和更多的对此感兴趣的人,以至于都无法容纳得下了。
一旦当这批喇嘛们掌握了欧洲语言之后,那些如同本书一样的著作就将会过时。我们等待出自他们笔下的一些在西藏任何时代都未曾出现过的公开阐述其教义的权威著作。因为他们已经明白,维持旧有的保护将会使金刚乘遭到灭绝的威胁。他们的所有学生将不再是佛教徒;因为其他人也可能会发现使密教修持法适应于自己的精神宗教生活将是有益的。在等待期间,我们还是回到自己那西方金刚乘信徒的地位上来,尽可能以最佳的方式接触这一内容吧。对撰写本书,我犹豫了近十年。首先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无法胜任这项任务,认为最好是按照习惯而保持沉默,一直到我们的宗教修持的进步能允许以非常权威的口吻论述这一问题为止。我最终还是决定要写这本书,尽管自己尚未取得充分的进步。因为我认为金刚乘已引起了日益增长的兴趣,现在肯定已迫切需要排除由于奥义的保密传统而导致的对佛教密宗的可笑误解的时候了。
在西藏。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能谈论密教的禁令又株连到了一些主要的讲授。若没有这些讲授,那么密教著作就会成为真主的不解之谜。让一名一知半解的医科学生如同一名合格的教授那样自由地从事手术,和让初学者以不仅能改变思想而且也能改变心的大师自居同样都是危险的。错误地运用这种修持术可能会导致神经错乱,甚至比疯狂还要严重的后果。
本书仅仅勉强触及到金刚乘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不同的宗派,它主要论述的是密教修持法。这种修持法可以导致控制心、自我幻觉的结束及其特殊效果。那种认为密教修持术可以被非佛教徒使用的思想在出现了两种背景之后已开始于我的思想中形成和发展:两名本笃会修道院院长(一名英国人和一名美国人)在曼谷分别拜访了我,他们强烈希望学习佛教的禅定观想修习法,我偶尔听到了他们讲到一些天主教神职官员已开始了类似学习的事实。我个人在澳大利亚遇到过一、两名公谊会教徒也对金则乘表现了强烈的兴趣。我对于在佛教徒的背景之外从事金刚乘修持法可能会带来好处的大致范围尚一无所知,因而希望看到整个佛法能与其修持术一道被人接受。宗教和精神上的进步与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是任何一种宗教的特权,它们是向所有拥有一种深刻和坚强决心的人开放的。
由于我把金刚乘视为人类思想发展的最绚丽的花朵之一,所以我坚信为它辩护并没有错。不过我又自忖,由在井底观星的青蛙对茫茫宇宙的描述只能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第一章 金刚乘
  神秘的感受
  宗教追求的必要性
  道路的选择
……
文摘 书摘
我现在要离开我熟悉的阵地了,因为我尚从未有机会持续在我的喇嘛之一身旁停留过三个月。如果他们向我传授了珍贵的真谛,那我应将此归于他们的慈悲而不是我的功德。他们肯定未向我传授很多有关深刻奥义的训诲,因为我还没有资格接受这一切为了讲得更为精确一些,我的主要上师之一曾诚心地为我举行了灌顶仪轨和为了包括宁玛巴全部修持所必须的"授记"。但我没有停留相当长的时间或向他或向我的主要共同受灌顶仪轨者约翰德里弗学习这一切。如果我有时间的话,那么他将会至少对我作一些理论解释或经文解释,从而使我避免向其他作者的著作借鉴这一切内容了。但如果修道的以下阶段尚未被提及,那么本书就不算完整。我曾试图在阅读西方学者的著作中对我从自己的喇嘛处学到的知识略作补充。因此,对于本章的内容,我应将其中的一部分归功于金刚乘的这些现代先驱们:戈文达喇嘛、伊文斯一温茨、爱德华、孔泽和赫伯特同瑟。我没有幸运的机会与他们分享同一次灌顶仪轨,如同我与约翰德里弗所作的那样。但他们在某种意义上仍是我的"金刚乘数友",我对此深信不疑,他们也会慷慨地接受我的大胆。
我所说的高级修持包括:
1.用于把受的力量转化为心的力量之修持技术。
2.有关身体,特别是有关运气、性机能和心的各种血管与中枢的瑜伽修持术。
3.特别是有关心的修持技术。
这三类修持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禅定修持,其中身体的作用仅限于身姿与手结印契,根本不存在与禅定修持分开或是在合乎愿望的时候使用的受之力。
密教本续应该分为四类或六类,但所有的教派在划定其范围的界限时并不相吻合,许多密教著作都包括属于多种类别的内容。本处所作的分类是宁玛巴的分类。据说,格鲁巴不使用"极至瑜伽"的术语,而是将无上瑜伽分为父续和母续以及不二续,其中第三类可能在不同程度上确实相当于无上瑜伽。
下面就是宁玛巴的分类表:
低级行恒特罗(行续):神于其中被现观得如同外物。
身恒特罗(身续)。神于其中被现观得与信徒相同。
瑜伽但特罗(瑜伽续):大家可以于其中发现神力从不二开 始上升。
高级大瑜伽但特罗(同样也被称为所有佛法的基础): 通过三种成就(出世间的力)而获得进入其中,其中的身、语、意之辞均已通过身、语、意而得到净化。大家可以用这种密教本续的形式获得的三种三昧则是智(固有的真实性)和空寂的三昧、对于所有色的现前或不可动摇的慈悲之三昧、大家可以由一种特殊的象征而
……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