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食用菌周年生产技术(修订版)

发布时间: 2010-02-01 17:11:52 作者:

 食用菌周年生产技术(修订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9787508237870
条形码:97875082378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食用菌周年生产技术(修订版)》由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杨瑞长研究员修订。《食用菌周年生产技术(修订版)》自1995年问世以来,印刷6次,发行近10万册,深受读者欢迎。编著者根据食用菌栽培业的发展,对《食用菌周年生产技术(修订版)》作了修改和补充,保留了食用菌周年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与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食用菌生产的基本设施与设备、制种技术和菌种保藏,食用菌周年生产实例等内容,增添了新品种介绍、无公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食用菌周年生产技术(修订版)》文字通俗易懂,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合食用菌生产专业户、生产场,农业技术人员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 《食用菌周年生产技术(修订版)》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最喜爱的科普读物”,《食用菌周年生产技术(修订版)》总印数已达12万册以上。
目录
第一章 关于食用菌周年生产的前景
一、关于食用菌周年生产的发展趋势
(一)专家们的预测
(二)食用菌发展面临的机遇
(三)食用菌发展的趋向
二、食用菌周年生产的意义
三、食用菌周年生产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一)营养价值
(二)保健价值

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态条件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一、食用菌的生态条件
(一)水分
(二)营养
(三)温度
(四)光照度
(五)空气
(六)pH值
(七)生物环境
二、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一)林业气候资源的利用
(二)气温的利用
(三)海拔高度的利用
(四)地热和工厂余热的利用
(五)育秧温室的利用
(六)塑料棚的利用

第三章 食用菌生产的基本设施与设备
一、生产场地的布局
二、接种设施与设备
(一)接种室及其设备
(二)培养室及其设备
(三)生产机械设备
(四)加温调温设备
(五)消毒灭菌设备
(六)常用玻璃器皿和小器具
三、栽培设施的种类及结构
(一)砖、木、水泥结构菇房
(二)塑料、金属、竹木、草帘结构菇房

第四章 食用菌生产的投资与经济效益
一、生产设施与设备的投资
(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提高复种指数
(三)提高制种成品率
(四)提高劳动生产率
(五)提高废料综合利用率
三、周年栽培计划的制定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栽培计划的制定
(二)增加经济效益的途径

第五章 食用菌的制种技术和菌种保藏
一、制种技术
(一)菌种的类型及质量检标准
(二)菌种制作
二、菌种的分离及纯化
(一)菌种分离
(二)分离菌株的纯化
三、菌种保藏
(一)继代保存法
(二)木粒麸皮保存法
(三)矿物油保存法
(四)孢子滤纸保存法

第六章 食用菌周年生产实例
一、高海拔山区香菇周年生产技术之一
(一)季节选择和菌株搭配
(二)配制优质的培养料
(三)菇场的选择与搭建
(四)发菌期的管理
(五)脱袋转色
(六)出菇管理
二、高海拔地区香菇周年生产技术之二
(一)海拔高度的选择
(二)菌株的选择
(三)出菇期与海拔的关系
(四)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三、低海拔地区香菇周年出菇设施栽培
(一)菇棚建造
(二)喷雾降温
(三)菌株选择
(四)培养基成分对高温期出菇的影响
(五)光照与温差对出菇的影响
四、室内人工气候下香菇周年生产
(一)菇房设备
(二)菌种制作
(三)菌块(菌砖)制作
(四)出菇前的管理
(五)出菇后的管理
五、平菇周年生产技术之一
(一)品种试验与温型划分
(二)周年生产的品种搭配和播种期
(三)冬栽和夏栽的主要技
六、平菇周年生产技术之二
(一)生产程序
(二)栽培方法
七、平菇周年生产技术之三
(一)品种配套,讲究菌种质量
(二)采用发酵料,减少杂菌污染
(三)分期播种,辅以相应栽培方法
(四)适温发菌,培养良好菌丝
(五)调节好温湿度,夺取高产
八、平菇周年生产技术之四
(一)菌种选择与熟料栽培
(二)高温季节的栽培管理技术
(三)低温季节的栽培管理技术
九、台湾金针菇周年栽培技术
(一)周年栽培技术
(二)工艺流程
……
第七章 食用菌产后技术
附 新菌种生物学特性介绍
主要参考文献
……
序言 《食用菌周年生产技术》一书问世已10年,印刷6次,发行近10万册,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菇农的欢迎。本书被评为“97全国农村青年最喜爱的科普读物”。
10年来,食用菌的生产又有了大幅度的发展,科研工作和国际贸易方面开创出了新的局面,令人振奋。据有关部门统计,1978年是我国食用菌复兴起步年,食用菌总产量为6万吨,1986年增至58.6 万吨,1990年突破100万吨,1996年又增至350万吨,1999年高达523万吨。2002年总产又攀高至87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5%。2003年食用菌产品出口量为43.3 2万吨,出口值6.22亿美元。与此同时,还推广了一批新品种,如白灵菇、鸡腿菇、杏鲍菇、袖珍菇、白色金针菇等,都已面市。在上海的市场上,几乎一年四季均可买到鲜菇。十分可喜的是,近十年来,随着工厂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股份制公司,如上海天厨菇业股份有限公司、奉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建立,形成了更理想、更优化、更完善的周年生产技术体系和管理机构。这一现代化生产体系,不仅年复种指数高,且产品质量好,效益高。
当前,我国食用菌的生产方式大体有3种:一是千家万户个体自行生产,二是菇业组合生产,三是现代化工厂化生产。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关于食用菌周年生产的前景
一、关于食用菌周年生产的发展趋势
(一)专家们的预测
专家根据我国食用菌历年总产量增长幅度,预计2005年我国食用菌鲜品总.产量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出口创汇约7亿美元;2010年食用菌将出口创汇近8亿美元;2015年将出口创汇约9亿美元。
(二)食用菌发展面临的机遇
21世纪初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人民的生活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给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把发展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上,采取多种途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确保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农民增收,食用菌产业占有重要位置。同时,由于我国已加入了WTO,也为食用菌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由于国内外市场的消费者对食用菌产品的质和量要求更高,出口食用菌必须符合各进口国的卫生标准,要保证质量,就要开展食用菌的安全生产技术研究。这些都将促进食用菌市场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
读书人网 >农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