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页码:3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546311210
条形码:978754631121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图释经典系列
图书品牌:北京思考者
内容简介 《图释易经的故事:一口气轻松读懂华夏文明之源》内容简介:《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它里面所表达的内容森罗万象、远近显隐,过去、现在、未来无不包括在内,所蕴含的哲理更是博大精深。可是由于古文艰涩难懂,即便有许多人想拜读却也只能望而却步,为了迎合现代入的阅讯习惯,作者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集百家之长,在历史故事里解读易经,透过耳濡目染的历史故事将《易经》中的道理和内涵更为直观、深刻地呈现出来。相信《图释易经的故事》会像良师净友一般,成为大众为人处事、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该书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媒体推荐 《易经》的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的精神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极深又极广。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杨振宁
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国学大师 南怀瑾
我国最早的纯粹抽象的科学家理论著作应以《周易》为代表。直到现在,人们对于《易经》的研究显然还是不够的,但是可以断定,它是人类最早的关于宇宙观和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研究的知识总汇。
——政论家 邓拓
编辑推荐 《图释易经的故事:一口气轻松读懂华夏文明之源》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
目录
序言:众经之首,大道之源
1.吉人自有天相
2.厚德载物
3.生之艰辛
4.蒙童
5.等待中的大智慧
6.不争为上和为贵
7.战争——王者仪式
8.四海皆兄弟
9.小畜之时
10.大人物的胸襟
11.《易经》里的辩证思维
12.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13.《易经》时代的刀光剑影
14.保持大有之势
15.谦虚的处世准则
16.现实主义态度
17.安室宴息处随之道
18.海纳百川之风
19.统治之道
20.我生知进退
21.恩威并施的治国之道
22.古代饰俗剪影
23.梦占
24.超越生之障碍
25.“思无邪”的人生境界
26.把浮躁化为笃实
27.不劳不得
28.过犹不及
29.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
30.依附之道
31.沟通之道
32.恒久之道
33.隐居山林的渴望
34.大壮之时
35.易理的长进智慧
36.乱世之思
37.家和万事兴
38.求同存异
39.艰难困苦的另一面
40.缓解之世
41.谦受益满招损
42.上天福佑
43.未雨绸缪的准备工作
44.天下有风
45.祝占
46.昌盛之道
47.窘困之境
48.思贤若渴
49.变更是一切的法则
50.巅峰到低谷的人生哲学
51.对雷电的崇仰
52.修身有格
53.渐进传福
54.古老的婚制遗俗
55.丰大之卦
56.平实的旅行日记
57.以柔处世以刚为人
58.河泽之道
59.洪水的威胁
60.克己复礼的社会风尚
61.久已远去的祈神仪式
62.开明的批评观
63.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64.正反两面悟人间万事
……
序言 《易经》说的是阴与阳的思想。它源自男女不同的性别,是人类原始思想的产物。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宇宙万物中一切变化的现象。
读《易》使人明了万事万物皆由基本的因子排列组合而成。这基本因子,便是阴阳。由这个角度看世界,便对世界有特定的解说。世界上的谜难道有可观的答案吗?万事万物难道有所谓真相吗?关键是人的观察角度。《易经》的观察角度即是透过万物不同的表象看到其内在的共同因子,看到阴、阳因子运动、组合、搭配而形成万物。宋代大学者程颢诗中说“万物静观皆自得”便是这种境界了。
《易经》解释事物,最关键的两点是象与数,即形象与象数,即数字。用符号形象比拟外物,用数字运算推演表示事物的变化规律。这是中国式的科学。
但是它的思路是不同于西方式的科学的。如果您说的科学指的是“有道理、符合真理”的意思,那么科学不是只有西方式的科学这一种。中、西科学各有所长。
《易经》是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源头。儒道两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上有较大的区别,儒家主张济世,道家主张无为。由此看出《易经》确实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基础。中国文化中数学、文学、戏剧、美术、音乐,无不渗透着《易经》思维的影响。
文摘 插图:


1.吉人自有天相
【原典】乾:元,亨,利,贞。
【爻辞新解】《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原典】《象》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爻辞新解】《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地奋斗下去。
【原典】初九,潜龙勿用。
【爻辞新解】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原典】《象》日: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原典】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爻辞新解】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原典】《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都能得到恩惠。
【原典】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爻辞新解】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原典】《象》日“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原典】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爻辞新解】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原典】《象》日“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原典】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爻辞新解】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原典】《象》日“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原典】上九,亢龙有悔。
【爻辞新解】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原典】《象》日“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原典】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爻辞新解】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
【原典】《象》日“用九”,天德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