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8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9787811016635
条形码:9787811016635
版本:第1版
装帧:其他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幼儿园课程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为“幼儿园课程研究丛书”之一,介绍了田野课程的构架与实施。全书共分清风扑面;编织一个现代故事;形成一个“个人”的故事;育禾得需长流水;面向园墙外的对话等五部分。 清风扑面:在这里,您将真正认识融合我们思想和行动的田野课程理念,了解田野课程是如何生根、发芽和成长,从而形成今天的架构的。 编织一个现代故事:我们用理性的思维审视课程,使田野课程的开发更科学、更系统,这个“现代故事”反映出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缜密与严谨,教师在课程审议过程中的智慧与碰撞,以及对主题形成与设计的深思与调整。 形成一个“个人”的故事:这一部分向大家展示了教师对“教”的理解和实践,蕴涵了“以学定教”的思想,体现了孩子对“学”的参与和创造。生动而真实的课程实施,让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故事”。 育禾得需长流水:本部分会让您了解田野课程的参与者们是如何勇敢地面对问题,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让学习成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让学习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面向园墙外的对话:如何有效融合幼儿园、家庭及社区资源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本部分的重要内容。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我们的田野
第一部分
清风扑面——走进田野
一、融入思想与行动的田野课程理念
(一)我们的理念来自哪里
(二)我们的理念是什么
二、田野课程理念的根基
(一)我们眼中的幼儿
(二)我们眼中的教师
(三)我们眼中的田野课程
三、一幅田野的画卷:田野课程架构
(一)田野课程目标
(二)田野课程内容
(三)田野课程实施途径
(四)田野课程情境
(五)田野课程资源
(六)田野课程评价
第二部分
编织一个现代故事——田野课程的开发
一、田野课程开发的基点
(一)“古老故事”价值千金
(二)我们所理解的田野课程开发
二、田野课程审议
(一)课程审议源于什么样的需要
(二)课程审议的步骤
(三)课程审议的形式
(四)课程审议的作用
三、田野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主题活动的形成和展开
(三)领域活动的价值与内容来源
(四)生活、游戏活动的来源
四、田野课程的主要技术路线
(一)课程开发的技术路线
(二)课程内容设计的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形成一个“个人”的故事——田野课程的实施
一、以学定教——田野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
(一)什么是教、什么是学——我们对教与学的阐释
(二)在哪里教,在哪里学——现场与情境
(三)如何教、如何学——合作学习
二、“个人故事”——田野课程的实施
(一)田野课程的实施途径
(二)田野系统活动
(三)田野项目活动
(四)田野游戏活动
(五)田野生活活动
(六)田野亲子活动
三、学海泛舟——几种典型的学习活动
(一)幼儿的规划与记录
(二)调查活动
(三)烹饪室活动
(四)种植园地活动
(五)区域活动
(六)表演活动
四、教育智慧——观察、纪录、反思
(一)观察——学会用“心”思考
(二)纪录——走向“以学定教”
(三)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
五、田野课程的评价
(一)对幼儿的评价
(二)对教师的评价
(三)对家长的评价
第四部分
育禾得需长流水——田野课程的培训与学习
一、田野课程理念下的培训与学习
(一)“一桶水”的启示
(二)我们是这样看待田野课程中的培训与学习的
(三)培训与学习的途径
二、为问题而学习
(一)问题启动教师的思考
(二)学习推动对问题的研究
(三)为问题而学习
三、为有效工作而学习
(一)准备性的学习
(二)团体共同学习
(三)课程实施专题的学习
(四)对先进经验的学习
四、为幸福生活而学习
(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幸福的人生
(二)幸福的生活需要学习
(三)学会幸福的学习
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管理机制
(一)幼儿园管理坚持的原则
(二)幼儿园课程管理依据的理论
(三)幼儿园课程管理机制
第五部分
面向园墙外的对话——田野课程中的家庭与社区
一、作为课程资源的家庭与社区
(一)我们眼中的田野课程资源
(二)我们对田野理念下家庭和社区资源的理解
(三)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家长是课程的建设者
(一)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价值
(二)家长成为课程建设者的方式
(三)引导家长建设课程的行动策略
三、田野课程实施——在社区中
(一)社区资源的价值
(二)有效开发,充分挖掘身边的社区资源
(三)合理利用,发挥社区资源最大效益
(四)回报社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主要爹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的汪丽园长要我们为新的田野课程研究成果——《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写序,我爽快地答应了。但真的开始写了,却觉得不知从何写起,面对键盘击指唯艰,这对我来说,是没有预料到的。其实,那是因为我对太平巷太熟悉了,对田野课程的研究过程也太熟悉了,老师们对我的想法也太熟悉了,我想说的书里似乎都写了,几乎每周一次的观摩讨论,我把该说的都说完了。但我还得说,还得写。答应写序,其实是我要确认自己对太平巷幼儿园和对田野课程的情意,也许还是对南京这片幼儿教育热土的情意。
1990年代中期,我的恩师张慧和教授跟我说,有时间去关心一下太平巷幼儿园吧,她们是很想踏踏实实做点事的。过了没几天,当时太平巷幼儿园的臧勤园长(原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副局长)的电话就来了。在跟臧园长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她们的诚意,感受到了她们对课程研究的敏感,也感受到了她们对课程的思考和困惑。于是,我开始将太平巷幼儿园当作主要的研究基地之一,并跟太平巷幼儿园结下了十多年的深厚友情。其中,经历了太平巷幼儿园园舍的重建,经历了太平巷幼儿园领导班子的大调整,但田野课程的研究不但没有动摇,而且大家的研究意志越来越坚定,信心越来越足。我有理由相信,无论田野课程带来的是丰硕的成果、社会的赞誉还是前进中的困惑和波折,田野课程都将伴随太平巷幼儿园老师们的整个职业生涯。
回想我和太平巷幼儿园的老师们共同研究的过程,我觉得我们是从学习起步的,新的研究的生长点经常源于学习,过去是如此,我相信今后还是如此。我们曾经共同关注了《心灵之旅——方案教学的理论与实务》、《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人是怎样学习的》、《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等等,我们还在关注其他一些经典的著作,只要有时间,我们还会坐下来,一起学习和讨论。
文摘 当你徜徉在田野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清新明朗!是轻松舒畅!是自由开阔!这就是田野所特有的内涵。当我们的课程被冠以“田野”之名时,课程所蕴涵的已不仅仅是教育科学研究所具有的精神,同时也具有“田野”的内涵,它带给幼儿和教师的是富于“田野”特质的一种气质、一种理念,它已深深融人我们的思想,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
(一)我们的理念来自哪里
田野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真实、参与、现场、开阔、清新”,这些理念是田野课程的核心和精髓,是我们十多年来深厚田野课程文化的积淀,是教师与幼儿在共同成长过程中的实践感悟,更是我们继续前进的目标。对于我们而言,田野课程的理念不是照搬、照抄书本,而是在长期研究、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成果,是教师实践性智慧的结晶。
我们的理念来自于长期的课程实践研究。经历了“八五”、“九五”再到“十五”的课程研究,在不断验证、丰富和完善课程实践经验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田野课程的理念。我们认识到课程实施是一个需要广泛的人力、物力资源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在真实的现场中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敞开心胸、拓展视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设和谐的物质、精神氛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增长课程实践智慧的过程。当我们把理念贯彻于实践时,通过一次次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循环,使得理念逐渐融于并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而理念也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后记 当这本书付梓之际,我们深深感到:田野课程的成长,得益于师幼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家长、社会的热心相助;更得益于众多领导、专家、同行的支持、指导与帮助。
从田野课程开始至今,有一个人自始至终引领着我们前行、推动着我们成长、伴随着我们走过充满欢乐与热情、疑虑与困惑、成功与喜悦的每一天。他带领我们运用先进的课程理念、科学的研究方法实践我们的田野课程;他那严谨而踏实的治学风格,对幼教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幼儿深刻的了解和强烈的情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工作人员,从而形成了今天的田野精神。他,就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让我们真诚地对他说一声“谢谢”!同样的,我们也衷心感谢南京师范大学前教育系的其他教授、老师。张慧和老师一次次来园指导、帮助,唐淑、许卓娅、孔起英、顾荣芳、邱学青、张俊等老师极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都给予了“田野课程”建设非常大的支持。
同时,我们也对国家督学成尚荣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他对田野课程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和深厚的感情,他的这份特殊情感让我们感动。他多次来园与我们共同探讨课程,给予了极有价值和高度的指导,为“田野课程”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园前任园长——原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臧勤副局长,作为田野课程的主要开拓者之一,8年前,她带领我们开始这片“田野”的建设之旅。这么多年来,她与我们共同经历了田野课程的起步与发展,见证了田野课程点点滴滴的成长,并始终给予“田野课程”以极大关注和支持。现在,她与我们共同品尝田野的累累硕果。在此,我们真诚地感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