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ISBN:7105038047
条形码:97871050380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内容简介 该书选入了藏传佛教嘎举派著名典籍《大手印俱生和合》,同时还首译了一部分藏传佛教仪轨方面有代表性的著述。通过译者精心翻译和注释,为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藏传佛教提供了一部真实可信的翔实资料,无疑会受到广大藏藏学爱好者和藏学研究者的欢迎。
作者简介 万果,男,1962年生,青海贵德人,1988年毕业于西北民院古藏文研究生班,现在西南民院藏学系任教。曾先后在著名学者多识教授、拉卜椤寺大法台更登嘉措上师、班禅经师加洋嘉措大师、具德大论师华旦嘉措法师等诸多名家门下潜心学习因明、般若、中观、教派源流等学科,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有《因明逻辑概要》,译著有《妙乘宝藏》、《实相宝藏》、《法界宝藏》、《诀窍宝藏》等12部,其中《那若六成就法》和《日月和合》二部译著分别为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项目和四川省民委重点项目。整理出版有《端智嘉全集》。现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项目《藏传佛教因明学名著翻译系列》,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藏传佛教典籍精选精译》一书为西南民院“申博”学科建设项目。
媒体推荐 序言
万果同志新近的译著《藏传佛教典籍精选精译》已经出版问世。该书选入了藏传佛教噶举派著名典籍《大手印俱生和合》,同时还首译了一部分藏传佛教仪轨方面有代表性的著述。通过译者精心翻译和注释,为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藏传佛教提供了一部真实可信的翔实资料,无疑会受到广大藏学爱好者和藏学研究者的欢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藏学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大批翻译和介绍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佛教典籍不断出版,藏学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也不断浓厚。而这一成就的取得和这一气氛的形成是同80年代以来藏学界一批中青年学者的迅速成长密不可分的。他们以其深厚的藏汉文修养,扎实的学术功底,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严谨务实的治学作风,为传播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藏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万果同志就是这批中青年学者中的佼佼者。就我所知,1985年他从西北民族学院藏学系毕业后,进而攻读硕士研究生,其间曾主动前往拉A楞大寺拜法台更登嘉措等五位高僧大德为师,潜心研究因明、般若、中观等五部大论,系统地学习了显密佛教典籍,为尔后从事藏传佛教经典的研究和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出版的《藏传佛教典籍精选精译》,只是万果同志诸多译著中的一小部分。他曾参与完成“九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传佛教密宗典籍一一那若六成就法》的翻译。该译本一经面世便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翔实介绍密宗典籍的译著,译本注重藏密的传承风格,求真寻源,既弥补了汉地佛教缺乏宗教性格的一面,又使广大佛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看到了一个具有真实意义、有传承内容和修习仪轨的法本,在典籍翻译方面迈开了新的一步,具有开拓创新之功。”该书还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奖”。此外,他还翻译了《藏传密宗典籍一一日月和合》、《至尊金刚夏迦希利传》、《甘露金蔓》、《藏传佛教名篇荟萃》等藏文典籍。上述译著都已先后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台湾百通出版社等出版发行。
作为一名年轻的藏族学者,万果同志敏锐的学术眼光总是投注到藏汉文化交流这一领域的前沿,并力图在这里探寻到一个新的文化视点。在浩瀚的藏文密宗典籍中,他精选法本,既秉承密法“一咒一印,口耳相传”的传承之道,又不拘泥于教、理、行、果的戒禁中,以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求实的精神,站在时代的高度,力图通过翻译这条途径,挖掘出藏族文化的传统思想和历史内涵,把藏汉文化交流引向一个更深的层次。为此,他作了一次又一次十分有益的尝试。
目录
序言 戴贤
自序
俱生和合正行导文 云丹沃(功德光) 造
四百禳灾法仪轨任运希求 居美多吉 编纂
栽植甚深海生心要传承一一迎降灌顶加持雨
久美意希多吉 造
……
文摘 书摘
如是得获牢固的本性无生后,锻炼韵无阻障的方法有两种。锻炼技体验分别俱生的方法前已述毕,不再赘述。锻炼韵体验现分俱生的方法在下文讲述一味平等时再述。复后,对未悟得自己心性自性的诸有情更应生起慈悲。哈哇热云:
无视证悟自行之界中,
无明众生困苦现前时,
不忍慈悲之力使泪涌,
舍去自他所行于利乐。
彼时,身语意三门虽为一切有情幻化天、秘咒、智慧幻化等生起次第的方便勤事已过,但以狃习胜观无我的证悟之智慧相,净除一切执实故,犹如受用秘咒摄守之毒后,不变成烦恼与痛苦般。《道情歌集》云:
虽依诸境却无染污般,
出水青莲不被泥着染,
凡彼根本皈依于瑜伽,
摄毒咒者何曾被毒侵。
念如此之体验,诸噶举先师曾言:“凡彼现升何种道,皆无取舍也。”
(3)观想离戏瑜伽
此义分三:三时法家析、有实无实法家析、同异法家析。
①三时法家析:
等持性中。用技之细微智慧酌看:自心是过去之识?未来之识?或是现时之识,抑或是三时随一聚合?一识无三时之聚。想是三时任一聚合?那么,过去心已阻已灭,现时不可确定,未来心未生未现,现时亦不可确定,惟余现时心,但彼无本体、形状、显色,仍无法确定。是故,有境心离逾生灭住,如是察析现、住、行三相,无缘故,于心性离戏,双运俱生中觅得决定。如是察析,境、色等一切法相亦如此,证悟法性离戏。
《二谛》云:
世俗如此显现者,
明智察析不可得,
不可得者是胜义,
安住原始是法性。
是故,一切法仅为显现,从显现之时便是显现,现分未证成丝毫实谛,仅是自心假立有,想一切法原始起未证成任何生灭住。萨乐和云:
生起实性寂静如虚空。
断舍实性后来生起何,
原本因是无生之自性。
今日上师开示得证悟。
②实有无实有方法察析:
等持性中,用技之细微智慧酌看自心,若有,是否是实有证成?若无,是无实有证成?认为是实有证成,看是所取境证成,还是能取有境证成?认为是所取境证成,则需要由形状、显色两者证成。是圆形、四方形、半圆形、平面、高低等何种形状证成?如是,是由白、红、黄、绿、蓝何种显色证成?若认为是能取有境证成,则应观待所取境而言。所取境未证成故,能取亦于现分中终尽。复又认为是无实有证成,那么,察析显现的各种是何为之?无实有非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