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酒文化大典

发布时间: 2010-02-02 12:07:29 作者:

 中国酒文化大典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页码:73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801737724
条形码:9787801737724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酒文化大典》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编 关于“酒文化”的研究,第二编 酒文化史,第三编 酒与中华传统文化,第四编 酿酒工艺,第五编 酒类品评与饮用,第六编 酒类节会,第七编 酒文化人物及典故,第八编 中外酒文化交流,第九编 千年酒业大事记,第十编 中国名酒文化。
作者简介 徐少华,男,1950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高级政工师。现任中国国际酒文化协会副会长、北京华酉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烟酒茶》杂志和《中外酒文化》杂志常务副总编。专业研究中国酒文化和国际酒文化二十年。 专著《西凤酒文化》和《酒与楹联》分获中国酒文化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中国北方民间文学二等奖、《中国酒与传统文化》被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作为中国酒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推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编著有《中国文化遗产年鉴酒文化卷》《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酒文化》《国酒茅台征联作品集锦》;合编有《中华大酒典》《西周酒文化与当今宝鸡名酒》。参编《中国大酒典》《中国酒经》《中华酒文化大观》等。另有多篇酒文化论文获国际、国内奖。 先后为茅台集团、五粮液集团兴旺发酒业公司、汾酒集团、西凤酒股份公司和广州南方名酒交易中心等国内多家著名酒类企业做过文化策划。一手成功地策划并组织了两次国际酒文化论坛会(2000年咸阳、2001年济南)。 曾获“中国食(酒)文化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仅有他和时年97岁、享受副部长待遇的中国酒界泰斗秦含章两人)、“发展国际酒文化事业卓越贡献奖”(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日本国酿造协会)、“中国酒文化研究卓越贡献奖”、“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和“中国十大民间文学家”、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市“荣誉市民”(美国路易维尔市议会)等荣誉称号。
袁仁国,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共贵州省委委员,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仁国同志是中共十七大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贵州省省管专家,全国酿酒大师。曾获首批国际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中国质量杰出人”、2003年“中国最受关注的企业家”、“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个人”等称号。
袁仁国同志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白酒发展研讨会上,率先提出“文化酒”理论。为茅台酒文化的定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发了全国白酒行业从卖酒到卖文化的转变。2001年提出“绿色、人文、科技”的国酒茅台发展战略定位,其论著《绿色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发表于《人民日报》等报刊。还先后提出了“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的营销宣传口号和构建“和谐企业”、“六个统筹”“八个营销”等理念,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强的导航作用,在全国白酒行业产生了广泛影响。曾撰写了《中国白酒产业结构及发展前景分析》、《创新是国酒茅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提高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思考》、《迎接文化酒时代的春天》、《西部大开发勿忘振兴民族品牌》等多篇重要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受到各方高度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市场影响,提高了茅台集团的企业形象和茅台酒的品牌形象。
编辑推荐 《中国酒文化大典》是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
目录
第一编 关于“酒文化”的研究
第一章 酒文化的涵义
第二章 酒文化的构成及其层次关系
第三章 酒文化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编 酒文化史
第一章 酒的起源与酒文化的诞生
第一节 天然果酒
第二节 猿酒与乳酒
第三节 酒文化的诞生

第二章 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用曲发酵与中国酒的发展定向
第二节 新中国酒业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三节 中国酒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 酒具史
第一节 炎帝初创期
第二节 商周形成期
第三节 秦汉发展期
第四节 唐代成熟期
第五节 明清提高期
第六节 现代转型期

第四章 酿酒作坊遗址

第五章 出土古酒

第六章 文献记载的历代名酒
第一节 商周时代
第二节 汉代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
第四节 隋唐
第五节 宋代
第六节 元代
第七节 明代
第八节 清代

第七章 酒文化建筑
第一节 酒文化博物馆
第二节 酒文化名人纪念馆

第三编 酒与中华传统文化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中国酒文化——中国酒与传统文化融合互动的结晶
第二节 酒德酒礼——儒家伦理道德型的酒文化思想
第三节 道家逍遥自由的人生哲学与中国酒神精神
第四节 佛家戒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融合
第五节 醉态文艺——酒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审美
第六节 会通精神——中国酒与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七节 反思与展望

第二章 酒政——酒与制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第一节 酒政的形式
第二节 酒政分期
第三节 当代酒业管理机构

第三章 酒与诗词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酒诗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诗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酒诗酒词
第四节 宋金元时期的酒诗酒词
第五节 明清时期及近现代酒诗酒词
第六节 名酒诗词赞

第四章 酒与小说
第一节 明以前的酒小说
第二节 明代的酒小说
第三节 清代以来的酒小说

第五章 酒与散文
第一节 历代酒散文概览
第二节 赞美名酒散文

第六章 酒与对联
第一节 赞酒类
第二节 酒厂类
第三节 店馆类
第四节 节俗类
第五节 婚喜类
第六节 祝寿类
第七节 哀挽类
第八节 遣兴类
第九节 名酒赞联

第七章 酒与成语
第一节 与酒名、酒器有关的成语

第二章 与酒香、菜肴有关的成语
第三节 与酒兴、酒量有关的成语

第四章 与酒功、酒过有关的成语
第五节 与酒喻、酒色有关的成语

第八章 酒的传说
第一节 茅台酒的传说
第二节 西凤酒的传说

第九章 酒令
第一节 悠久历史
第二节 大众酒令
第三节 文人酒令
第四节 酒令故事
第五节 酒令与传统文化
第六节 中国酒令类别与令名

第十章 酒与书画
第一节 酒与书法
第二节 酒与篆刻
第三节 酒与绘画
第四节 名酒书画精粹

第十一章 酒与礼俗
第一节 古代饮酒礼仪
第二节 古代饮酒风俗
第三节 节日酒俗
第四节 婚丧酒俗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酒俗
第一节 民族特色酒
第二节 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
第三节 南方少数民族的饮酒风俗
第四节 少数民族酒俗的文化特点

第十三章 酒与音乐

第十四章 酒与舞蹈
第一节 祭祀中的燕乐
第二节 宫廷豪门中的宴舞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酒舞

第十五章 酒与武术

第十六章 酒与养生
第一节 养生妙品——酒
第二节 酒的营养价值
第三节 酒的药用价值
第四节 常用药酒及其制备、饮用方法

第十七章 酒名的文化性
第一节 酒名是酒品文化的最重要选择
第二节 古代酒的别称
第三节 古今酒名的文化意义

第十八章 酒与典籍
第一节 唐以前
第二节 唐代
第三节 宋代
第四节 元代
第五节 明代
第六节 清及民国
第七节 建国后综合类
第八节 建国后科技工艺类
第九节 建国后历史文化类
第十节 建国后企业类

第四编 酿酒工艺
第一章 白酒
第一节 白酒生产工艺的分类和特点
第二节 白酒酿造用曲
第三节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第四节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第五节 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第六节 米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第七节 凤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第八节 其他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第九节 白酒酿造创新理论

第二章 啤酒
第一节 啤酒的分类
第二节 啤酒生产工艺过程
第三节 成品啤酒的鉴定
……
第五编 酒类品评与饮用
第六编 酒类节会
第七编 酒文化人物及典故
第八编 中外酒文化交流
第九编 千年酒业大事记
第十编 中国名酒文化
……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酒文化的涵义
首届中国文化节的节徽是一只青铜酒爵,这足以说明中国酒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其典型代表性。
"酒文化"一词,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于l985年提出来的。他说: "广义的文化,应当包括酒文化。"近二十年来,人们对酒文化概念的理解在不断深化,但至今仍有不少片面、浮浅的认识。深入思考和正确把握酒文化的内涵、功能和作用,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国酒文化在酒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国文化建设和酒业发展来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理论上讲,研究酒文化应该从对文化的科学界定人手来进行。 "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而言的人文化.它是由有思想的人创造的。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近代以来,文化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化"也成为近代产生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的概念。由于文化问题得到多方的关注,使得它的定义极不统一。据有人统计,从1871~1951年的八十年间,各国学者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就达164种之多。文化定义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但是,众多关于"文化"的定义,从总的方面看,不外乎狭义和广义两类。现在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1318页)。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酒文化一词的"文化",是指广义的文化。
后记 本书此编撰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和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的鼎力支持,在此谨表谢意。
读书人网 >健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