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506269066
条形码:97875062690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48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百姓健康8元丛书
内容简介 说到“习惯”两个字,许多人不以为然。
上世纪5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向人类告知过,威胁人类生命与消耗医药资源的最大几种疾病,已经不是自然疫源所致的传染病,而是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人类生活方式、人类自身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疾病的流行学模式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20世纪初,美国人口中最大的死亡原因是肺炎、结核与胃肠道疾病。现今主要原因是心脏病、癌症、心脑血管意外及事故外伤(不包括车祸),接着才是肺炎、流感、车祸、糖尿病、肝硬化、动脉硬化和自杀。导致这些病的因素已不是细菌与病毒,而是精神应激、劳累过度、饮食习惯(高脂高盐)、生活习惯(活动较少,吸烟,嗜酒)等。正因为如此,医疗措施也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预防工作也将从防止自然疫源为主转向防止人为环境污染及预防有害的生活方式为主,做到身体保健与心理保健同时关注。
习惯作为一种定型的、巩固的行为方式,具备多样性、本质差异性、时代社会区域性、稳定与可变性等特点。习惯既然是一种行为,肯定有好的,亦有坏的。毫无疑问,坏的习惯对社会、对自身健康毫无益处,这类习惯统统在修正、改变、弃除之列。
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哪些习惯好?哪些习惯坏?什么样的习惯有益于健康? 什么样的习惯有害健康?这就是确定写本书的宗旨。尽管习惯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然而,真正地了解、认知习惯的人并不是很多。
曾记否,“非典”不期而来时,街头巷尾贴满了改变不良习惯的宣传画。一夜之间,百姓们才知道,窗户通风、饭前洗手、换衣戴口罩的习惯是多么重要,于是出现了街头人人戴口罩、户户开门窗、饭前都洗手、不食野生动物的好习惯。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两年过去了,一些人身上的坏习惯又卷土重来,对野生动物大开杀戒,将洗手换衣也弃于脑后。说明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改变不良的习惯都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建立习惯与健康的观念,怎样认识诸多的好习惯,如何去培养这些好习惯?这就是本书的内容,为了你,为了你的家人和你的后代,请翻阅本书吧,书中许多知识是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的,你却忽视了、忘却了或不知道、不明了。请与本书交个朋友吧,它会告诉你有关习惯与健康的一切。
媒体推荐 书评
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刷牙有什么注意事项?牙痛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预防?儿童饮食应该注意什么?……本书介绍了一些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行为,它们中绝大多数是不正确、不科学的。那些,到底那些行为习惯应该值得我们警惕?我们又该如何改正?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来休正我们的弊病吧。
怎样建立习惯与健康的观念,怎样认识诸多的好习惯,如何去培养这些好习惯?这就是本书的内容,为了你,为了你的家人和你的后代,请翻阅本书吧,书中许多知识是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的,你却忽视了、忘却了或不知道、不明了。请与本书交个朋友吧,它会告诉你有关习惯与健康的一切。
编辑推荐 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刷牙有什么注意事项?牙痛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预防?儿童饮食应该注意什么?……本书介绍了一些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行为,它们中绝大多数是不正确、不科学的。那些,到底那些行为习惯应该值得我们警惕?我们又该如何改正?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来休正我们的弊病吧。
目录
主编寄语
开篇
1.说说习惯
2.简说健康新概念
3.习惯与健康
……
文摘 书摘
随地吐痰习以为常,见多不怪,无人指责。在路上、在车上,有的人一
声咳嗽过后,痰液脱口而出,毫不顾忌。文明一点的人尽量将痰吐在角落里
或是树下。有的人吐完了习惯用脚底擦一下,表示爱“干净”……各式各样
的吐痰现象,使得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到处有恶心难看
的斑斑痰迹。
吐痰事虽小,危害千万人。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没有痰
的。如果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被致病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大量的痰液。病人
吐出的痰,相当于细菌的“培养基”,一口痰中会有成千上万的病菌。即使
是正常人,痰也是不干净的,里面什么样的细菌、病菌都可能携带。痰变干
后,痰中成千上万的细菌就会飘到空气中。这些病毒、病菌在自然环境中存
活的时间有的长达6~8个月,如痰中的结核杆菌随尘埃飘飞可维持8~10天
的活力,被人吸入就有致病染病的危险。2003年“非典”的流行与乱吐痰的
不良卫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痰液还可以传播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霍乱、
麻疹等。
有痰要吐,不吐也害人。痰在呼吸道内不及
P68时排出,就会给细菌繁殖提供温床,导致呼吸不顺畅及呼吸困难,
可能发展成肺气肿;痰会诱发咳嗽,反复咳嗽将使肺泡发生变化,导致功能
低下;痰中还含有收缩支气管的物质,使支气管痉挛;有些病人的痰还具有
抗原性,可引发过敏性哮喘。所以有痰就要吐,但不要乱吐。不准随地吐痰
,不等于把痰不吐出来而咽往肚内。
要克服随地吐痰的习惯:
认识到随地吐痰不仅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还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有
百害而无一益。
有了痰,必须吐在痰盂内,现在各城市的公共卫生设施多设有痰盂。或
者吐在卫生纸内丢入垃圾箱,环卫部门会作最终灭毒处理。
如果附近没有痰盂、垃圾箱,应吐在纸上包好,看到垃圾箱后再扔。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