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组合



共计价钱:¥
同时购买共计:¥23.4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基本信息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页码:32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80145832X
条形码:978780145832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图书品牌:中智博文
内容简介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插图珍藏本)中,译者编选了海伦凯勒较为著名的作品《我的生活》、《我生活的世界》、《我的宗教》、《莎莉文老师:她心灵所抚养的孩子对她的颂赞》、《敞开的门》以及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相关篇目,并在每一小节后附有“译者感言”,帮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女性,汲取她的思想和精神财富,感悟她的卓越人生。此外,书中还精选了近30幅海伦凯勒的珍贵照片,绘制了十几幅精美插图,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位不平凡的女性,跟随她去“看”、去“听”,去感受这颗不掘不挠、对生命充满无限激情的顽强心灵,是怎样一步步、一点点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伟大奇迹。想到海伦凯勒的一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 像明天就要失眼那样去利用自己的眼睛!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是一位伟大女性,终身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 凯勒19个月时,不幸因热病造成眼睛和耳朵功能丧失。凯勒的教育一直是父母忧心忡忡的大甘题。6岁时经贝尔博士的推荐礼聘苏莉文女士为家庭教师。这是凯勒一生的转折点。 苏莉文当年20岁,自己也曾失明过,因身受其苦,深知盲人的悲哀,于是献身于盲人的教育工作。凯勒在苏莉文的教育下学会了手语与点字,克服了沟通的障碍。1890年,凯勒10岁时,在波士顿的兹勒斯宁聋哑学校学习用嘴形的启动来念出语言的触阅法及发声,接着又在纽约的莱特休门逊聋哑学校学会听讲和阅读,并完成了一般教育。 1900年,凯勒进入哈佛大学的拉多克利夫学校,就读期间始终保持优异的成绩。1904年毕业时,成为世电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聋盲人。自毕业后在圣路博览会发表演讲以后,凯勒经常发表演讲和文章,呼吁世人关注盲人,并强调盲人教育的重要性。她的活动不仅在美国国内,甚至扩至于世界各地,于是被称为“世界天使”。 1931年费城的天堡大学赠予她荣誉博士,紧接着1932年格拉斯哥大学也赠予她荣誉博士。此外,她筹集盲人基金而获美国盲人协会颁奖,亦曾得法国雷尊妥奴尔奖。她的《自传》等书也不同凡响。
媒体推荐 书评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这个故事永远也不会完结。因为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不能遗忘的一课。
——罗斯福夫人埃利塔
海伦凯勒是一个让我们自豪与羞愧的名字,她应该得到永世流传,以对我们的生命给予最必要的提醒。
——梅特林克夫从
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纪美国的十大偶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本书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的故事是完美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美国《时代周刊》
编辑推荐 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有两位伟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仑,一位是海伦凯勒。"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身体障碍,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大学院,成为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哑人;还通过自己的努力,终生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获得了代表美国公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她一生与疾病做斗争、最终成功的的传奇经历,以及她那永不言输、执著奋进的光辉人性,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插图珍藏本)中海伦不仅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和勇气,还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给世人以宝贵的启迪和借鉴。《我生活的故事》是她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于1902午完成的处女作,书中展现出来的顽强品质和毅力,震撼了每一位读者。 此书刚一出版就引起巨大反反响,被誉为"文学史上一大奇迹",许多国家也翻译出版了此书,无数读者由此踏上了成功的人生道路。 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爱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 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人更加喜爱声音。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目录
第一章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试金石阳光明媚的日子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快乐寻找光明爱的摇篮新生觉醒怀念慈母走出黑暗与寂寞品尝声音触摸色彩(感官悟语)第二章 希望就躲藏在绝望的背后哑巴哑巴,开口说话万里晴空的一朵乌云——《霜王》事件没有声音的语言不服输的人鼓起勇气上台演讲意外的惊喜我们神圣的责任战胜自己希望之光(心灵低吟)第三章 鼓满信心风帆驶向成功彼岸喜悦和惊奇拍摄电影剧院生涯热烈的反战运动睁开内在的眼睛我的信仰在我沉寂的思想中演讲辞关于信心的短章第四章 知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读完的第一部书——《小贵族》学海无涯世界博览会剑桥女子学校再学两门外语备考大学入学大学生活文学,我理想的乐园知识决定命运(短章)第五章 拥抱生活 亲近自然亲近大自然难忘的圣诞节波士顿之行拥抱大海秋天记实这个冬天有点冷享受生活看戏快乐教育追求美好第六章 用爱及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感谢那双双托满阳光的手怀念贝尔博士约翰赫慈遇见马克吐温对斯韦德伯格的研究爱的福音友谊和生命感谢生命感谢生活第七章 创造奇迹的人——海伦笔下影响她一生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离开家乡短暂的快乐时光扫帚星救济院我要上学第二个机会为学校抹了黑充满活力的青春初次见面小暴君早餐会战单独训练神奇而美妙的水良好的开端学会道歉柏金斯盲人学校华年似水第八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海伦凯勒小传海伦凯勒生平年表海伦凯勒名言录海伦凯勒著作一览后记
……
序言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如果说,拿破仑是战场上的胜利者,是叱咤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乱世枭雄;那么,海伦凯勒则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向命运低头、立志驱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20世纪初,当两位不寻常的女子身影游走于世界各地,出现在各大小演讲台上,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演讲时,听众无不为演讲者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震撼、动容——她们中的一位又盲又聋又哑,演讲时需要摸着另一位的喉部;一位视力半盲,演讲铿锵有力。前者即是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演讲者海伦凯勒,后者则是在她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陪伴了她近50年的安妮莎莉文老师。
88年的人生岁月中,海伦凯勒仅在生命的头19个月拥有光明和声音,一场突发的急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后她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海伦凯勒跌入了黑暗与孤寂之中。然而,这样一位在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上都有严重障碍的重度残障者,却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凭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克服了与外界沟通的障碍,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并在2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之后,她又致力于盲聋人的公共救助事业,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陪伴下奔赴世界各地,创立慈善事业,积极为残疾人造福。美国费城大学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特先后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1964年她还被林登B约翰逊总统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这是美国市民的最高荣誉奖。除此之外,她一生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其中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自传性作品《我的生活》,出版后即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她也因此而赢得全世界的尊崇,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命运给予她不幸,她却并不因此而屈服于命运,她凭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对幸福快乐的执着追求,奋勇与命运抗争,并最终冲破人生的黑暗与孤寂,赢得了光明和欢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写成于1933年,最早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很多国家把它收录在大、中、小学教材里。在这篇文章中,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珍视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深切关爱;并同时规劝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现今所拥有的一切,关爱人生,关爱他人。“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海伦凯勒在87年的无光无声岁月中,将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自己的太阳,将别人耳中的音乐当作自己的乐曲,将别人唇边的微笑当作自己的欢乐。面对命运对她的不公待遇,她回报世界的是博大无私的爱心。
在本书中,译者编选了海伦凯勒较为著名的作品《我的生活》、《我生活的世界》、《我的宗教》、《莎莉文老师:她心灵所抚养的孩子对她的颂赞》、《敞开的门》以及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相关篇目,并在每一小节后附有“译者感言”,帮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女性,汲取她的思想和精神财富,感悟她的卓越人生。此外,书中还精选了近30幅海伦‘凯勒的珍贵照片,绘制了十几幅精美插图,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位不平凡的女性,跟随她去“看”、去“听”、去感受这颗不屈不挠、对生命充满无限激情的顽强心灵,是怎样一步步、一点点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伟大奇迹。想到海伦凯勒的一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
文摘 书摘 1892年冬天,我的童年时代笼罩了一朵乌云。使我闷闷不乐,很长时间都沉浸在痛苦、忧虑和恐惧当中。书本也对我丧失了吸引力。现在,一想起那些可怕的日子,我依然不寒而栗。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那是我学会说话后的第一个秋天,我写了一篇题为《霜王》的短篇小说,并寄给了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安那诺斯先生,没想到因此却惹来了麻烦。为了澄清此事,我必须把事情的真相写出来,以讨回我和莎莉文老师应该得到的公道。 我写出了小说《霜王》 那是我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夏天,我们在山间别墅住的时间比往年都长。莎莉文老师常常给我描述不同时节的树叶是怎样的美丽,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别人念给我听的故事,于是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可当时我以为自己是在“创作故事”,于是热切地想在忘记以前把它写出来。我的思绪犹如涌动的泉水,下笔有千言,完全沉浸在写作的快乐之中了。流畅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在笔尖跳跃着,字字句句都写在盲人用的布莱叶纸板上。 现在,我敢断定,如果有什么文思毫不费劲地涌入我的脑海,它一定不是我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从别人那里捡来的东西。但是,那时候的我对这种观念界限很难分辨。就是现在,我也常常分不清楚,哪些是我自己头脑里的东西,哪些是别人写在书里的东西。我想,这也许是由于我得到的对事物的印象,大都是通过别人的眼睛和耳朵的缘故吧! 故事写完后,我念给莎莉文老师听。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我是如何陶醉于那些精彩的段落,又是如何被那些念错还需要重念的字给困扰的。我又在晚餐的时候,念给全家人听,大家都特别惊讶,没想到我能写得这么好,也有人问我是不是从哪本书里看到的。 我很吃惊他们的问题,因为我根本想不起有谁给我读过这篇小说。于是,我大声而且理直气壮地回答说:“不是,这是我自己创作的,我要把它献给安那诺斯先生。” 随后,我重新抄写了一遍,并且依照他们的建议,将《秋天的树叶》改名为《霜王》,寄给了安那诺斯先生,祝贺他的生日。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一件生日礼物,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麻烦,又是怎样的伤害。 我是抄袭的? 安那诺斯先生非常喜欢这篇小说,于是就把它刊登在了柏金斯盲人学校校刊上。可没过多久,我洋洋自得的心情就跌到了痛苦与绝望的深渊。我到波士顿没多久,就有人发现,《霜王》与玛格丽特康贝尔小姐的一篇名叫《霜仙》的小说十分类似。这篇文章在我出世以前就已写成,《小鸟和它的朋友》的集子中就有这篇故事。两个故事
……
后记 本书是从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的生活》、《我生活的世界》、《我的宗教))、《莎莉文老师:她心灵所抚养的孩子对她的颂赞》、《敞开的门》等书以及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译辑汇编而成,参照了国内近年来多种译本加以适当整理,目的是希望读者能够完整准确地了解海伦凯勒伟大非凡的一生,对她的思想及信仰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这些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读出些感悟,获得些营养。
由于我们翻译和文字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另外在编译过程中,接触到大量先辈们优美的译文,比如刘冬妮老师翻译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周增祥老师翻译的《海伦‘凯勒小传》等等,深感其笔力深厚无法超越,一时割舍不下,转引译文,又无法与各位老师取得联系。有不敬之处,还望各位前辈给予谅解,支付稿酬事宜请与我们联系。(bshnzgl66@163.com)
——编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