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530837516
条形码:978753083751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寿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今人的说法是:饮茶能提神助消化,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心利尿,对肠胃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能增强微血管壁的抵抗力。
茶叶在我国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春秋后期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遂成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当在西晋以后。目前,云南少数民族仍用“腌茶”“竹筒茶”当蔬菜食用,用香油浸腌,炒蒜食之,或用香料拌和细嚼,其味鲜美无比。据报道,日本也有以茶当菜食的习惯,用茶叶为主料做成茶糖、茶糕、茶饼、茶羹和茶面条等。
目录
序言
一、饮茶思源
二、茶文化
三、茶圣陆羽
四、天下名茶
五、茶的药用
六、茶与养生
七、科学饮茶
八、茶疗药膳
九、茶道茶艺
十、名泉泡名茶
十一、茶器茶具
十二、品茶艺术
十三、名人与茶
十四、茶坊茶楼
十五、斗茶
十六、世界茶事
十七、饮茶习俗
参考文献
……
序言 茶馆门联有云:“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可见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元曲《玉壶春》日:“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饮茶的妙趣,我国古代药书《神农本草经》道:“茶叶苦,饮之令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东汉名医华佗在《食论》中也说过:“苦茶久饮,可以益思。”这是古人的见解。今人的说法是:饮茶能提神助消化,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心利尿,对肠胃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能增强微血管壁的抵抗力。
茶叶在我国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春秋后期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遂成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当在西晋以后。目前,云南少数民族仍用“腌茶”“竹筒茶”当蔬菜食用,用香油浸腌,炒蒜食之,或用香料拌和细嚼,其味鲜美无比。据报道,日本也有以茶当菜食的习惯,用茶叶为主料做成茶糖、茶糕、茶饼、茶羹和茶面条等。
随着茶的流传,各地茶馆林立。更有茶瘾者,视茶馆为家,每日必至。一碗清茶落肚,高谈阔论,口若悬河。至于乡镇山村,亦多设“野茶馆”,其民俗更富民间味、乡土情。“笋屐柴车出郭来,茶棚处处荫疏槐”,又是何等的情趣!试想,夏日炎炎,道旁置棚,方桌数张,条凳杂陈,紫砂壶,粗瓷碗,或细品慢酌,或开怀畅饮,该是何等的悠闲,何等的神趣!那说书的,弹琴的,杂耍的,唱戏的,找到了乾坤天地。
文摘 说的是,唐代天宝年问,成都府尹崔宁的女儿很喜欢饮茶,为了怕碗烫手,她特意做了一个蜡环套在碗底,再放在小碟上,这样热茶汤就不会烫手了,也不会倾倒。这个聪明姑娘的发明传出后,大家仿效,并且纷纷创新改造,有人设计了图案,将托子套人茶碗底部的凹处,有人用漆环代替了蜡环。后来又有人将茶碗加了盖,在明代时异常流行,演变成一碗、一盖、一托的茶碗,流传至今。
除了瓷碗,唐代也流行茶壶,称“茶注”,壶嘴称“流子”,形状短,水流小。湖南长沙窑出产釉下彩绘的瓷壶,颇负盛名。
据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来看,有鎏金银茶笼子,用金银丝条编织,用以储盛饼茶;鎏金银茶碾子,用以碾茶成末;鎏金银茶罗子,用以分筛茶末;鎏金银茶盒子,是龟形,贮茶用;鎏金银盐台,盛盐用;秘色瓷茶碗,饮茶用;琉璃茶杯,饮茶用;壶门圈足银风炉,用以干燥茶叶,等等。这些储茶、碾茶、饮茶器具的制作都十分精巧,质料讲究,造型。美观,纹饰鲜丽,显示了那个时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这些茶具是陆羽著《茶经》后一百余年制成的,不消说是受了陆羽《茶经》的影响。尤其是从唐代相沿日久,宫廷内御用的茶器具,也受此影响,除了供皇家饮茶外,还被用作赏赐、礼品、祭祀等之用,消费量可观,推动茶器具的改进和创新,作用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