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233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9月
ISBN:7810666401/9787810666404
条形码:978781066640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方位养殖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猪的繁育技术指南》主要包括:猪品种选育,品系繁育及猪的杂交利用,公猪和母猪的生殖生理,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猪的受精与妊娠、分娩与助产,猪繁殖新技术,猪的繁殖障碍等。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操作方法简便,技术具体实用,文字通俗易懂。
《猪的繁育技术指南》可供广大养猪生产者、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及良种猪繁育推广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编辑推荐 《猪的繁育技术指南》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农业部推荐“三农”优秀图书。
目录
第一章 猪的品种选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猪的品种选育目标和选育计划
第三节 性状的度量与遗传
第四节 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
第五节 种猪性能测定
第二章 品系繁育与猪的杂交利用
第一节 品系繁育
第二节 猪的杂交利用
第三章 母猪的生殖生理
第一节 母猪的生殖器官
第二节 猪的生殖激素
第三节 母猪的发情
第四节 发情鉴定
第四章 公猪的生殖生理
第一节 公猪的生殖器官
第二节 猪的精液
第三节 公猪的性成熟和初配年龄
第五章 猪的人工授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采精
第三节 精液品质检查
第四节 精液的稀释
第五节 精液的保存和运输
第六节 输精
第七节 人工授精站的组织与建设
第六章 受精与妊娠
第一节 受精
第二节 妊娠生理
第三节 妊娠诊断
第七章 分娩与助产
第一节 分娩
第二节 助产
第三节 产后期及产后母猪、新生仔猪的护理
第八章 猪繁殖新技术
第一节 精液和胚胎冷冻保存
第二节 胚胎工程
第三节 性别鉴定与性别控制
第四节 转基因猪
第九章 猪的繁殖障碍
第一节 公猪的繁殖障碍
第二节 母猪的繁殖障碍
参考文献
……
序言 畜牧业是以植物性和动物性产品为原料,通过动物生产获得人类必需动物产品的产业,其主体是养殖业。在发达国家,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多在60%以上,个别人多地少的国家甚至超过80%。畜牧产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食品加工业的原料供应已占到80%,人均年消费的食物中,肉、蛋、奶分别达到100 kg、15 kg和300 kg,占总量的80%。这说明,现代畜牧业已成为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也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大致经过家庭副业、专业饲养和规模化饲养三个阶段,目前正在更广泛的区域向现代集约型方向转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国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①畜牧生产总量稳定增长,如2002年肉、蛋、奶总产量比1978年提高6~1l倍,人均占有量和年均消费量也都有大幅度提高;②畜牧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如主要畜禽的良种覆盖率、饲料转化率和发病死亡率等生产指标得到有益的改变,科技进步对畜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⑨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已基本确定,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1949年的12.4%、1978年的15.0%上升到2000年的30%以上;④畜牧产业化格局初具雏形,如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和多渠道开拓市场初见成效等。
文摘 第一章 猪的品种选育
第一节 概述
种(良种猪)、料(配合饲料)、舍(猪舍环境控制)、病(猪病防治)、管(经营管理)是构成现代养猪生产的5大基本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讲,良种猪是关键。利用猪丰富的遗传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选育方法,选育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优良种猪,建立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提供经遗传改良的良种猪,并使其发挥出最大的遗传潜能,实现高产(增重快)、优质(瘦肉多)、高效(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养猪生产。这就是猪育种工作的根本目的。
培育优良品种是从遗传上来改良种猪和商品猪,从而提高养猪业的产量和质量。而这就包括纯种、纯系的选育提高,新品种的育成,以及正确的开展品种(系)间的杂交,以充分利用杂种优势等。由于性状的发育和表现需要有相适应的环境,而且有些性状与环境还有互作效应,所以考虑遗传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主要环境条件的影响,诸如饲料营养、猪舍及控制舍内环境的设备和疾病防治等。所以育种工作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育种者需要周密的规划,有步骤的审慎实施。
从商品猪生产来看,人们逐渐放弃了仅仅依靠培育纯种来直接生产商品猪的方法,而是普遍采用在纯种繁育的基础上进行品种间的杂交,商品猪90%以上都是杂种猪。即使丹麦坚持用长白纯种生产商品猪,也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了杜洛克和汉普夏猪,并分别建立了核心群,作为父本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