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名方60首讲记

发布时间: 2010-02-04 03:05:34 作者:

 名方60首讲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9127351/9787509127353
条形码:978750912735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名方60首讲记》作者以自己的方剂课堂讲稿为基础,分别从来源、组成、剂量、用法、配伍、应用、加减、名家论述8个方面,介绍了常用名方60首的学用心得,既有翔实的理论知识,又有具体的临床实践,内容详略得当,讲解通俗易懂,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名方60首讲记》力求用浅显的语言对部分方剂的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述,使方剂学中的术语通俗化、简单化、大众化,有利于初学者的学习,有利于基层医生的参考,对于教学一线的中医教师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每一位中医名家都对名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为笔者写作《名方60首讲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希望《名方60首讲记》对于初学者来说能起到一块敲门砖的作用。
编辑推荐 《名方60首讲记》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目录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
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四逆散
逍遥散
半夏泻心汤
白虎汤
清营汤
黄连解毒汤
龙胆泻肝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青蒿鳖甲汤
理中丸
小建中汤
吴茱萸汤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阳和汤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玉屏风散
四物汤
归脾汤
炙甘草汤
六味地黄丸
肾气丸
完带汤
酸枣仁汤
半夏厚朴汤
苏子降气汤
旋覆代赭汤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温经汤
生化汤
黄土汤
川芎茶调散
消风散
镇肝熄风汤
黄连阿胶汤
平胃散
茵陈蒿汤
五苓散
猪苓汤
真武汤
独活寄生汤
二陈汤
止嗽散
半夏白术天麻汤
乌梅丸
附录
索引
……
序言 方剂是在中药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配伍结构和关系稳定的治病工具,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名方,一首名方的形成经历了多年的临床验证,行之有效,世代传承,治疗效果已为历代医家所公认。所以,名方是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人体实验的客观记录,是中医药学中的精华。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方剂学也不例外。准确把握方剂学理论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名方和学习名方。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有继承才能有发展,不管是从现有的方剂数量来看,还是从历代名医的观点来看,现有的名方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这从现行的《方剂学》教材即可看出。教材是以距今约1800年的《伤寒杂病论》方为主体,而近百年中医的飞速发展,创制了众多的验方和效方,但大部分的验方和效方仍是从名方化裁而来。理论终究是理论,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只有服务于中医临床才能体现其医学价值。
多年来的中医院校《方剂学》教材所选用的方剂大部分是名方,这为名方的传承奠定了基础。然而,基于教材的编写要求,及中医这一古老医学的特殊性,有些术语晦涩难懂,给初学者的学习和领悟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如何将专业术语用直白的语言讲清楚,如何把临床应用讲好,把要点讲清,直接关系到初学者对于方剂的理解和应用.这就是笔者撰写本书的目的所在。
一、编写体例
每一首方剂均从来源、组成、剂量、用法、配伍、应用、加减、名家论述共8个方面进行讲解。
来源:从方剂的来源可以看出作者创制该方时的初衷,有必要对其进行了解。在原方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方应用的指征加以点明,同时进行简单地讲解。
组成:主要阐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方剂中有关的药物进行讲解,阐述其性味、作用、炮制等。
文摘 麻黄汤
【来源】
本方来源于《伤寒论》,主要条文如下: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3.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讲解
1.《伤寒论》中与麻黄汤主治或风寒表证病机相关的条文多达10余条,第(1)条是太阳病的提纲证,凡是外感风寒均可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麻黄汤证也不例外。
2.第(3)条是太阳伤寒的临床表现,对伤寒来说,初期可以不伴发热,但时间稍长则多伴有发热,故有“或己发热,或未发热”之说,但一定有“恶寒、体痛、呕逆、脉浮紧”的表现。
3.第(35)条是本方的主治证,因主治证有八个症状,故称“麻黄八症”,大致分为三组,第一组为邪气在表,发热、恶寒;第二组为诸痛证,即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第三组为肺气失宣,表现为无汗而喘。
读书人网 >医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