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全国高考地理测试能力提升综合题导析与

发布时间: 2010-02-06 20:34:24 作者:

 全国高考地理测试能力提升综合题导析与测练(2009年第2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页码: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116056435
条形码:9787116056435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高中生
图书品牌:天域北斗

内容简介 《全国高考地理测试能力提升综合题导析与测练(2009年第2卷)》根据高考要求,深刻理解高考的改革思路,在“以能力立意”的理念指导下,对历年高考试题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析了各种题型功能与主要特点,剖析了组卷模式,对例题进行了解析,同时按“解题体验”与“模拟测练”两个模块,命制了一定数量的试题供考生练习。这些试题基本上是原创性的,其中不乏立意深刻、情境设置新颖、设问较为灵活的试题,这些都可拓宽我们的思路,丰富我们的想象,为考生展示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按目前文综卷的模式,高考试卷第二卷是综合题,地理部分共有1~2道题,
编辑推荐 《全国高考地理测试能力提升综合题导析与测练(2009年第2卷)》由地质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综合题的题型功能与主要特点
综合题的组卷模式与例题解析
综合题的解题体验与模拟测练
(Ⅰ)基础性试题分类体验
填空题
判断题
匹配题
填图题
绘图题
简答题
选做题
(Ⅱ)原创性试题综合测练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第8组
第9组
第10组
第11组
第12组
第13组
第14组
第15组
第16组
第17组
第18组
第19组
第20组
第21组
第22组
第23组
第24组
第25组
第26组
第27组
第28组
附: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
序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试题的命制思路、内容与形式的变化等备受关注。本书根据高考要求,深刻理解高考的改革思路,在“以能力立意”的理念指导下,对历年高考试题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析了各种题型功能与主要特点,剖析了组卷模式,对例题进行了解析,同时按“解题体验”与“模拟测练”两个模块,命制了一定数量的试题供考生练习。这些试题基本上是原创性的,其中不乏立意深刻、情境设置新颖、设问较为灵活的试题,这些都可拓宽我们的思路,丰富我们的想象,为考生展示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按目前文综卷的模式,高考试卷第二卷是综合题,地理部分共有1~2道题,本书在“基础性试题分类体验”部分,按“填充题、判断题、匹配题、计算题、绘图题、简答题、选做题”等分为七类,提供相当数量的试题供考生思考;在“原创性试题综合测练”部分,也提供28组各类综合的试题供考生练习,便于考生获得实战体验。
综合题历来是得分的关键,以学科内综合为主,涉及地理基础知识的方方面面,内容广泛,而且多以教材以外的热,占、为切入点,常常以“主题加区域”的形式呈现,当代国内外经济、社会、科技、丈化的发展均可涉及,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等人类关注的问题是永恒的热点。但综合题难度不大,以中等为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试题的命制思路、内容与形式的变化等备受关注。本书根据高考要求,深刻理解高考的改革思路,在“以能力立意”的理念指导下,对历年高考试题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析了各种题型功能与主要特点,剖析了组卷模式,对例题进行了解析,同时按“解题体验”与“模拟测练”两个模块,命制了一定数量的试题供考生练习。这些试题基本上是原创性的,其中不乏立意深刻、情境设置新颖、设问较为灵活的试题,这些都可拓宽我们的思路,丰富我们的想象,为考生展示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按目前文综卷的模式,高考试卷第二卷是综合题,地理部分共有1~2道题,本书在“基础性试题分类体验”部分,按“填充题、判断题、匹配题、计算题、绘图题、简答题、选做题”等分为七类,提供相当数量的试题供考生思考;在“原创性试题综合测练”部分,也提供28组各类综合的试题供考生练习,便于考生获得实战体验。
综合题历来是得分的关键,以学科内综合为主,涉及地理基础知识的方方面面,内容广泛,而且多以教材以外的热,占、为切入点,常常以“主题加区域”的形式呈现,当代国内外经济、社会、科技、丈化的发展均可涉及,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等人类关注的问题是永恒的热点。但综合题难度不大,以中等为主。
文摘 插图:


解释说明型
这类问答题出现的几率特别大,几乎每年都有。答好此类问题的关健是根据题意找出准确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相关的地理理论。分为三步:一要仔细审题,找出切入点;二要链接基础知识,选准落脚点;三要因题而异,答准关键点。
这类问答题的考查形式有:
1.说明规律与特点。例如,等温线在城郊之间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是什么?
2.说明成因与意义。例如,修建青藏铁路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该铁路建设对青藏地区有何意义?
3.说明问题与措施。例如,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析及推导地理过程。例如,分析某地受台风影响的天气过程。
读图分析型
答好此类问题的关键问题是:用好图中信息,看图说话。
1.仔细读图,提取信息。弄清题意,通读全图,认清图中各式各样的信息,包括图例和注记,这是答题的前提。
2.分析比较,认定信息。根据问题要求,对图中的信息进行揣摩、比较、分析、归类,弄清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3.归纳推理,用好信息。依据显性信息,发掘隐性信息,并搞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原理,选准切入点,这是答题的关键。
4.立体思维,反馈信息。注意图中信息和题目要求的对应性,检查答案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避免遗漏和以偏概全,这是答题的保证。
例如,给出某服装生产企业工业联系示意图,要求简述该镇服装产业的特点。答题时,首先要找出图中关键信息:原材料、设备等基础设施、生产和社会服务、销售市场、企业分布等,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认定有用信息,生产企业多,分布广,原料和市场主要是国外。最后用简练、科学的语言归纳出该镇产业的特点。
信息迁移型
答好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读懂信息材料。
1.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地综合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学科中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发生联系,提取关键性信息,掌握材料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
2.联系储备的知识,检索信息,探索解决的措施和对策。虽然信息迁移提供的情景是联系社会实际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而言是新情景和新问题,但它必定是教材内容的折射,即材料在课外,原理在课内。因此,建立教材与试题的联系,以教材的原理、规律和模式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试题,进行横向的延伸与纵向的深入
……
读书人网 >考试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