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3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
ISBN:7208064989
条形码:97872080649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谱写地产的人生之歌》中的二十五位地产老总,是从众多的房地产商中遴选出来的。他们的年龄属于青年或中青年一代,大多是在而立与不惑之间。这正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没有先祖留下的万贯家私,也没有家族的房地遗产可继承,面临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人生道路的崎岖和坎坷,义无反顾。他们的人生起步,甚至两手空空,衣食维艰,资本对他们来说,可谓是画饼,是奢望。然而,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坚定信念,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掌握经济的脉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书中所展示的正是他们的创业史和奋斗史。
编辑推荐 《谱写地产的人生之歌》:25位房地产青年企业家的创业历程
目录
序
变革先锋 企业公民——记上海万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丁长峰
开拓创新 打造品牌产品——记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勇
少帅今年二十九——记世茂集团执行董事、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世坛
一片冰心铸巨业——记华辰隆德丰集团董事长朱永兴
完善自我 回报社会——记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荣
创造和谐美好的居住空间——记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杭迎伟
以人为蓝图——记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范伟
志士品格 儒商风范——记中州集团董事长胡宾
比期待更精彩——记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姜雷
文化地产的引领者——记刚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徐建刚
心有智慧天地宽——记明泉地产董事长王云
十二个春秋 结丰硕成果——记上海景瑞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闰浩
青年人居文化的领跑者——记东渡国际集团董事长、总裁李海林
业精未敢忘忧国 斥资教育慨而慷——记上海海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加根
“地产德隆系”即将浮出水面——记望源企业董事长季宝红
挑战自我 赢在创新——记上海宝名国际集团总裁吴冠昌
谱写地产人生的青春之歌——记上海华敏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蓉蓉
用勤奋书写瑰丽人生——记上海昌乐企业董事长周明昌
以善为本 和谐建桥——记上海建桥集团、上海建桥学院董事长周星增
绽放在楼市风雨中的铿锵玫瑰——记上海华燕置业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书芳
呵,高高的风向标——记上海明佳房地产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丽佳
“草根”企业家的胸怀——记上海通鸿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姚晓华
以新的开发理念完善企业形象——记上海松投房产公司总经理徐军
钟情寂寞荒滩 奠定海湾繁荣——记上海同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永兵
播种美丽 耕耘品质——记上海环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燕云
……
序言 序文,本意是篇首,开宗明义。其实,撰序者往往是写读后感,我亦不例外。当我——读完全书,不由我赞而叹之,敬而仰之。书中的二十五位地产老总的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力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许久,心涛澎湃,难以平静,掩卷遐思,仿佛穿梭在他们的队列中,寻寻觅觅,探求着什么。
书中的二十五位地产老总,是从众多的房地产商中遴选出来的。他们的年龄属于青年或中青年一代,大多是在而立与不惑之间。这正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没有先祖留下的万贯家私,也没有家族的房地遗产可继承,面临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人生道路的崎岖和坎坷,义无反顾。他们的人生起步,甚至两手空空,衣食维艰,资本对他们来说,可谓是画饼,是奢望。然而,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坚定信念,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掌握经济的脉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书中所展示的正是他们的创业史和奋斗史。
在商品社会中,人们离不开商;然而,在人们的观念里,经商似乎并不那么崇高,甚至还有无奸不商之类的贬义词。对于房地产的开发商,更是众说纷纭。那么,我们不妨读一读书中的任何一篇文章,你就会产生另一种体验,他们是把房地产的开发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而事业在他们的人生位置中,又是何等的重要。当他们踯躅海边荒滩,憧憬未来碧海银沙、别墅林立;或徘徊于灌丛丘壑,构想现代楼盘、广厦千万间的时刻,从无到有,需要的不仅是智慧和物质,更是那常人难以想象的人格力量。当你了解到这些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面对这些憧憬与构想成为现实的时候,对于他们当初的决断,仅仅一个“商”字能解释得了么。
文摘 迈出第一步总是艰难的,即使已经决定去深圳加盟万科,丁长峰还面临着很多困难要去克服。因为怕父母不同意、不理解,丁长峰没敢向他们实话实说,而是借口单位派他到南京出差才离开了家。又因为没有钱,他向妹妹借了1000元才真正踏上前往深圳的旅程:先到上海,然后从上海坐火车到广州,再坐小巴去深圳,因为当年深圳到广州的高速公路还没有修好,小巴车在夜里10点多才进入深圳境内。90年代初期的深圳有很多工地,大家都在那儿夜以继日地干活,灯火通明,整个城市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丁长峰看了一下万科总部的大楼,他和万科就这样见了第一面。第二天,他的同学直接带他去见了王石,也没有经过人力资源部的面试,丁长峰就到万科上班了。后来他才知道,因为他的同学想去其他部门做业务,走之前必须找到一个人来替代,这才促成了他和万科的这段缘分。这一封信开始的缘分也带来了丁长峰的人生的转折。
初入万科,丁长峰在《万科周刊》工作,后来又做了主编。这是一份非常特别的刊物,在中国的企业界也非常有影响力,在丁长峰之前的两任主编也出自北大,一位是郭钧,一位是林少洲,在中国地产界也都是有名的“少帅”。
当年的《万科周刊》有一个传统,万科希望把它办成传播企业文化的一份刊物,同时也是表达万科对经济、对社会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国际政治系毕业的丁长峰对《万科周刊》的愿景和工作目标非常认同,也以他在北大求学时培养起来的敏锐的政策政治嗅觉,赋予了《万科周刊》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