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811197532
条形码:978781119753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院校应用型精品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系列
内容简介 为适应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统计学基础》调整了传统的《统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不作过多的数学推导与证明,加重了统计应用的教学内容。《统计学基础》借鉴了国内外优秀统计学教材的成果,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突出“应用型”来组织教学内容,具体包括统计工作基础、统计指标、统计指数、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预测与决策等六个部分,其中重点介绍统计描述与统计应用。
《统计学基础》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的应用型教材,也可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及其他学科的教材或参考书。
编辑推荐 《统计学基础》:高等院校应用型精品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系列。
丛书特色:
注重实用性,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及特点,把学生引入实际工作环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体现“问题驱动”教学思想,以案例驱动教学,便于教师授课和启发学生思考;
实现服务立体化,为教师免费提供电子课件、案例库、习题库及习题答案下载。
目录
第一篇 统计工作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统计实践的产生和发展
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现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统计研究的对象、特点、方法和工作过程
一、统计研究的对象
二、统计研究的特点
三、统计研究的方法
四、统计的任务和工作过程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二、标志与指标
三、变异与变量
四、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统计制度
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四、统计报表制度管理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一节 统计调查方法
一、统计调查的要求
二、抽样调查
三、非抽样调查
四、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五、统计资料搜集方法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一、确定调查目的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拟订调查项目
四、选择调查方法
五、确定调查时间、地点
六、设计调查组织实施计划
第三节 统计调查误差检查与控制
一、统计调查误差种类
二、统计调查误差控制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统计数据整理
第一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作用
二、统计分组的方法
第二节 次数分布数列
一、分配数列的种类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第三节 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
二、统计表的分类
三、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第四节 统计图
一、直方图
二、折线图
三、曲线图
四、饼图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Excel在统计学中运用
第一节 Excel命令操作
一、Excel基本命令及操作
二、Excel统计应用内容
第二节 生成统计图
一、图表绘制的操作步骤
二、图表生成
思考与练习
第二篇 统计指标
第五章 总量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的概念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二、总量指标的特点
三、总量指标的作用
第二节 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二、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第三节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单位
二、价值单位
三、劳动单位
第四节 总量指标的统计要求
一、明确总量指标的含义、计算范围
二、注意总量指标计算时现象的同质性
三、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相对指标
第一节 相对指标的意义及其表现形式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三、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表现方法
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二、结构相对指标
三、比例相对指标
四、比较相对指标
五、动态相对指标
六、强度相对指标
第三节 相对指标的计算要求
一、正确地选择对比的基期
二、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三、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四、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平均指标
第一节 平均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一、平均指标的特点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三、平均指标的分类
第二节 算术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殊应用
三、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
四、算术平均数的不足
第三节 调和平均数
一、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二、调和平均数的特点
第四节 几何平均数
一、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二、几何平均数的特点
第五节 众数和中位数
一、众数
二、中位数
第六节 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各种平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变异指标
第一节 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变异指标的概念
二、变异指标的作用
第二节 变异指标的计算
一、全距
二、平均差
三、方差和标准差
四、离散系数
第三节 分布的偏度和峰度
一、偏度
二、峰度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时间序列指标
第一节 时间序列的意义、种类和编制原则
一、时间序列的意义
二、时间序列的种类
三、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二、增长量
三、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
四、平均增长量
第三节 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二、增长速度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四、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国民经济指标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指标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二、世界上两大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我国国民经济的几个主要总量指标
四、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人均水平指标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节 收入分配指标
一、收入
二、分配
三、居民收入分配差异
第四节 其他重要的分析指标
一、最终消费和投资分析指标
二、外贸依存度
三、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四、教育投入占GNP的比重
五、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
六、能源使用效率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一章 运用Excel计算统计指标的值
第一节 平均数指标计算
一、计算所需用到的函数
二、计算实例
第二节 标志变异度指标计算
一、计算平均差
二、计算标准差
三、计算方差
思考与练习
第三篇 统计指数
第十二章 综合指数
第一节 综合指数的意义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
二、综合指数的意义
第二节 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第三节 综合指数编制的其他方法
一、拉氏综合指数
二、帕式综合指数
三、马歇尔-埃奇沃斯指数
四、费雪理想指数
五、成本计划完成指数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三章 平均指数
第一节 平均指数的意义和分类
一、平均指数的意义
二、平均指数的分类
第二节 综合指数变形权数的平均指数
一、数量指标平均法指数
二、质量指标平均法指数
第三节 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
一、固定权数平均指数的计算公式
二、零售物价总指数的计算
思考与练习
第十四章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第一节 指数体系的概念和用途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
二、指数体系的用途
第二节 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一、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内容
二、分析步骤
第三节 平均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一、平均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内容
二、分析步骤
第四节 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
一、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内容
二、分析步骤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五章 经济指数与综合评价指数
第一节 几种常见的经济指数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股票价格指数
第二节 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
一、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二、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
思考与练习
第十六章 运用Excel计算统计指数
思考与练习
第四篇 抽样推断
第十七章 参数估计
第一节 参数估计的一般问题
一、估计量与估计值
二、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第二节 总体参数的点估计
一、矩估计
……
第五篇 相关与回归
第六篇 预测与决策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都发生了变化。为适应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迅速发展的趋势,我们应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邀请,编写了这本《统计学基础》。
本书针对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需求,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学科专业调整方案和高校教材建设目标,建立《统计学基础》教学课程体系,调整了统计学传统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把学生带入实际工作环境,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本书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三方面。
(1)按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组织课程内容和体系结构。首先,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构建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以及指标体系,教会学生正确应用统计应用软件,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其次,揭示指标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统计推断,对指标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最后,写出统计分析报告。
(2)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思想认识从现象引到理论的深度。本书每讲一个知识点,都会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或从社会经济现象中推导出统计学的概念、定义、定律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理论知识,使学生迅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文摘 插图:

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从产生至今只有数百年的时间。统计学理论最早的学派是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有学者将它们归类为古典统计学。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在观察和分析欧洲主要国家的国情、国力时,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对比欧洲诸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从数量视角揭示欧洲主要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规律,用数字表达了自己对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观点,并于1676年将研究结论著述形成《政治算术》一书。鉴于威廉配第在统计学领域中作出的贡献,马克思给予他高度评价,认为他是“政治经济学之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差不多在同时一期,英国学者约翰格朗特(J.Graunt)也使用数量工具分析人口现象,他发现: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稳定在107:100左右,新生儿及男性的死亡率较高,普通疾病和事故死亡率较稳定,传染病死亡率具有较大波动等。约翰格朗特将这些规律的数量研究结果撰写成专著《对死亡率公报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观察》,对后来人口统计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和约翰格朗特的《对死亡率公报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观察》,开创了使用数量分析社会经济以及人口问题、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先河。由于在著述中没有使用“统计”一词,因此,有学者说这一学派是“有其实无其名”的统计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