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58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37733120/9787537733120
条形码:97875377331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王旭高临证医书合编》共收王氏医书13种,以供读者参读。其中有:1西溪书屋夜话录:2薛氏湿热论歌诀;3退思集类方歌注;4医方证治汇编歌诀;5医方歌括;6增订医方歌诀;7环溪草堂医案;8医门要诀;9外科证治秘要;10吴又可温疫论歌括;11温疫明辨歌诀;12葛可久十药神书歌诀;13运气证治歌诀。
王旭高一生从医,造诣极深。临证严谨认真,存有众多医案,对医学颇多建树,尤以肝病证治和方剂最见功力,贡献之大,世人称其为“治肝楷模”。
作者简介 王泰林(1798~1862年)为清代吴中名医,字旭高,别号退思居士,又号九龙山人。江苏无锡人,为无锡望族,世居西门外梁溪之坝桥下。从其舅习医,道光初年行医,先以疡科著称,其舅殁后,又以内科闻名、王旭高既著述,又授门徒,白天临证,夜则在其书斋"西溪书屋"中讲课。1860年寓其得意门生顾灿卿家因无子嗣继业,将生平著作整理后授于顾氏。顾氏逝后,将王旭高著作传于外甥章成器,章氏授徒即以其为教本。
编辑推荐 《王旭高临证医书合编》为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目录
西溪书屋夜话录
治肝卅法
肝气证治
肝风证治
肝火证治
肝寒肝虚等证治
医话
薛氏湿热论歌诀
退思集类方歌注
王旭高先生类方歌注序
退思集类方歌注序
麻黄汤类
(一)麻黄汤
(二)麻黄加术汤
(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四)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五)越脾汤
(六)越脾加术汤
(七)越脾加半夏汤
(八)大青龙汤
(九)小青龙汤
(十)小青龙加石膏汤
(十一)甘草麻黄汤
(十二)麻黄附子汤
(十三)麻黄附子细辛汤
(十四)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十五)麻黄升麻汤
(十六)厚朴麻黄汤
【附一】心咳汤
(十七)射干麻黄汤
(十八)古今录验续命汤
【附二】小续命汤
【附三】定喘汤
【附四】九味羌活汤
【附五】大羌活汤
【附六】神术散海藏
【附七】神术散《局方》
【附八】神白散
【附九】葱豉汤
【附十】麻黄人参芍药汤
【附十一】再造散
【附十二】麻桂饮
【附十三】大温中饮
桂枝汤类
(一)桂枝汤
(二)桂枝加桂汤
(三)桂枝加芍药汤
(四)桂枝加大黄汤
(五)桂枝加附子汤
(六)桂枝加黄芪汤
(七)黄芪桂枝五物汤
(八)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九)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十)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十一)桂枝加葛根汤
(十二)桂枝去芍药汤
(十三)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十四)栝蒌桂枝汤
(十五)桂枝甘草汤
(十六)半夏散及汤
(十七)芍药甘草汤
(十八)芍药甘草附子汤
(十九)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二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二十一)桂枝龙骨牡蛎汤
(二十二)小建中汤
(二十三)黄芪建中汤
【附一】当归建中汤
(二十四)桂枝芍药知母汤
【附二】桂枝黄芪鳖甲汤
桂麻各半汤类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
(三)桂枝二越脾一汤
(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附细辛汤
(五)柴胡桂枝汤
葛根汤类
(一)葛根汤
(二)葛根加半夏汤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附一】柴葛解肌汤
【附二】升麻葛根汤
【附三】归葛饮
瓜蒂散类
(一)瓜蒂散
【附一】三圣教
【附二】参芦散
【附三】烧盐探吐方
【附四】倒仓法丹溪
【附五】霹雳散
【附六】稀涎散
【附七】通关散
【附八】甘草常山散
【附九】如圣散
【附十】吐蛊散
【附十一】吐法
栀子汤类
(一)栀子豉汤
(二)栀子生姜豉汤
(三)栀子甘草豉汤
(四)栀子干姜汤
(五)栀子厚朴枳实汤
(六)枳实栀子豉汤
(七)栀子大黄汤
(八)栀子柏皮汤
【附一】豉薤汤
【附二】越桃散
白虎汤类
(一)白虎汤
(二)白虎加人参汤
(三)白虎加桂枝汤
【附一】苍术白虎汤
(四)竹叶石膏汤
【附二】泻黄散
【附三】玉女煎
承气汤类
(一)大承气汤
(二)小承气汤
(三)调胃承气汤
【附一】当归承气汤
(四)大黄甘草汤
(五)桃仁承气汤
(六)抵当汤及丸
【附二】代抵当丸
(七)大陷胸汤
(八)大陷胸丸
(九)麻仁丸
(十)大黄黄连泻心汤
(十一)附子泻心汤
(十二)大黄附子汤
(十三)大黄廑虫丸
【附三】百劳丸
(十四)大黄牡丹汤
【附四】黄龙汤
【附五】温脾汤《本事》
【附六】温脾汤《千金》
【附七】槟榔丸
【附八】木香槟榔丸
【附九】枳实导滞丸
【附十】凉膈散
【附十一】转舌膏
【附十二】防风通圣散
十枣汤类
(一)十枣汤
【附一】三花神丸
【附二】控涎丹
备急丸类
(一)备急丸
(二)三物白散
【附一】感应丸
【附二】太平丸
柴胡汤类
(一)小柴胡汤
(二)柴胡加芒硝汤
(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
(五)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六)四逆散
(七)大柴胡汤
【附一】柴胡饮子
【附二】清镇丸
【附三】一柴胡饮
【附四】二柴胡饮
【附五】三柴胡饮
【附六】四柴胡饮
【附七】五柴胡饮
【附八】清脾饮
泻心汤类
(一)半夏泻心汤
(二)生姜泻心汤
(三)甘草泻心汤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医方歌括
增订医方歌诀
环溪草堂医案
医门要诀
外科证治秘要
吴又可温疫论歌括
温疫明辨歌诀
葛可久十药神书歌诀
运气证治歌诀
附:司天运气图歌
……
文摘 辛卜益之剂此中间有错字,因无副本可勘,暂仍其旧。
糜茸丸著许学士《本事方》,羊肾二对,用酒浸,煮烂去膜,研如泥。茴香五钱菟丝子,一两,研末。麋茸一两,鹿茸亦可。不用刚燥用温柔,肾虚寒湿腰痛美。少阴寒湿腰痛,不用姜、术、附燥剂,而用麋茸、羊肾温柔,则不伤肾阴,俾真阳旺而邪自退,所谓正治之良图。 小便失禁菟丝子丸《济生方》,苁蓉麋茸并五味子,鸡内金附子桑螵蛸,升举督脉护阳气。失禁诸方多用涩,惟此独得寻源计。然必佐以芳香品,人阴升阳乃克济。人阴芳香是何类?杜仲茴香破故辈。古方惟用固涩,或兼通太阳,究非寻源探本之法。盖小便癃秘,则用附子等独折太阳之气化。若夫不约,则三焦俱澈矣,独折太阳亦无益也,当举督脉之阳,以保护诸阳之气,故麋茸为必需之药,然必佐以芳香入阴之品,乃能抵下焦而升阳,如茴香、杜仲、破故纸之类。
柴胡四物汤参芪草,地、芍、归、芎各一钱半,参、芪、草各三钱。疏通少阳。一方有半夏三钱。和卫调营达少阳,参、芪、四物调其营卫、柴胡疏通少阳,非专于散风也。日久虚劳有寒热,脉沉而数最相当,沉数为热在里,阴尚未亏,故用此调和营卫,渐以散其热。若脉细而数,则当全用滋阴矣。热伏阴中午后热,热发午后,营虚而阳陷入阴也。此方庶可保安康。镇按:原方无黄芪有黄芩,但《兰台轨范》亦作黄芪,或有所本,今仍之。又有虚劳夜间热,四物二连汤当商。四物汤加以黄连、胡黄连,治血虚五心烦热,昼则明了,夜则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