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31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
ISBN:7801377931
条形码:978780137793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军事学博士后文库
内容简介 决策问题是作战指挥的核心,决策得当可以使战斗力量产生增值。在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条件下,指挥决策必须建立在定量辅助决策的基础之上,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定量计算和模拟分析,以尽可能精确的战役计算作为科学指挥的前提和手段。论文基于对抗情形下指挥决策的风险分析,以定量化的研究思路,探讨作战指挥决策问题。其目的是,实现对指挥过程每一项指挥活动和指挥综合效能的定量化评估。
作者从指挥要素出发,对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和属性可测性进行研究,为指挥效能评估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从指挥体制组织体系的拓扑结构出发,应用熵学理论,研究系统组织结构的不确定性,探讨了信息在不同的组织结构下流通的有序度,实现了定量化指挥体制稳定性的解释和对指挥效能影响的解释,为优化指挥体制组织体系的评佑和预测提供了定量化的决策方法;对指挥过程中情报分析活动、战役筹划活动、预测决策活动、组织计划活动和控制协调活动等各个阶段展开优化分析,为有效地、科学地组合兵力资源和一切战争资源,建立了相应的优化模型;对指挥效能评估理论与方法论深入探讨,给出了权重系数确定、效能评估和参数敏感性预测等问题的多种数学方法,为实现效能评估的科学性,提高可信度提供了理论与方法论的支持;根据指挥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成果,研制了作战指挥理论试验平台,为作战指挥效能的风险决策和指挥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实用而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
作者简介 程启月,湖北人。1982、1989年分别获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在郑州防空兵指挥学院和国防大学军队指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教材6部。研究方向:军事模型与数据分析、军事运筹、作战指挥。
目录
第1章 作战指挥决策理论概述
1.1 作战指挥决策的概念
1.2 决策的类型与准则
1.3 指挥决策的原则
1.4 指挥决策的地位
1.5 指挥决策的程序与方法
第2章 军事冲突决策理论概述
2.1 军事冲突决策的概念
2.2 冲突模型
2.3 军事冲突决策的程序
2.4 冲突分析
2.5 冲突决策的作用与发展
第3章 指挥员、指挥机构风险决策分析
3.1 指挥员个体决策的风险偏好分析
3.2 指挥机关群决策的效用风险分析
3.3 指挥机构组织决策的加权期望效用风险分析
3.4 指挥决策的可靠性分析
第4章 指挥体制组织体系的优化分析
4.1 指挥体制组织结构的分类
4.2 指挥体制结构变量的优化分析
4.3 指挥体制条件变量的优化分析
4.4 指挥体制组织体系的优化分析
第5章 情报分析活动的决策分析
5.1 受骗强度确定的数学方法
5.2 无差异曲线分析
5.3 预期价值评估解的一致性分析
5.4 预期价值水平一定时的均衡分析
5.5 指挥情报价值的效能分析
第6章 战役筹划活动的决策分析
6.1 敌主攻方向的模糊预测方法
6.2 威胁判断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
6.3 兵器(火力)的动态择优分配方法
6.4 指挥保障方案多层决策方法
第7章 预测决策活动的决策分析
7.1 战场态势预测的变熵权模型
7.2 战场态势预测的随机熵权模型
7.3 战场态势预测的模糊序贯决策模型
7.4 模糊态势下的序贯决策模型
7.5 战场态势预测的模糊时间序列模型
7.6 危机预测模式分析
第8章 组织计划活动的决策分析
8.1 制约效能的优化分析
8.2 指挥方式的优化分析
8.3 指挥活动的网络分析
第9章 控制协调活动的决策分析
9.1 基本概念
9.2 信息控制子系统的优化分析
9.3 闭环控制子系统的优化分析
9.4 随机控制策略的优化分析
第10章 指挥效能评估理论概述
10.1 基本概念
10.2 指挥效能概念的发展历史
10.3 指挥效能评估
10.4 指挥效能的分类
10.5 指挥效能评估指标的确定原则依据
10.6 指挥效能评估的内容
10.7 指挥效能的整合分析
第ll章 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与可测性研究
11.1 影响指挥效率的成因分析
11.2 影响指挥主体效能的成因分析
11.3 影响指挥客体效能的成因分析
第12章 指挥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12.1 权向量确定的数学方法
12.2 作战想定预案效能评估的理想解模型
12.3 动态指挥决策的极小复合权熵模型
12.4 指挥过程效能评估的极小包络模型
12.5 指挥主从协调决策的评估模型
12.6 指挥效能评估的熵决策模型
第13章 武器装备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13.1 武器装备配置中费用一效益的有效度
13.2 费用一效益评价和动态决策模型
13.3 武器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及预测方法
第14章 指挥要素灵敏度分析理论与方法
14.1 基于线性优化的灵敏度分析方法
14.2 基于连环替代法的多因素灵敏度分析
14.3 多目标决策下权系数的灵敏度分析
14.4 多属性决策的灵敏度分析
14.5 基于正交试验的灵敏度分析
14.6 指挥效能要素的灵敏度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指挥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用定量分析,帮助人们实现科学的决策控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把作战指挥中的许多因素加以规范化,能够把反映指挥本质的东西揭示出来,帮助人们在不确定性的事物中捕捉确定性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模拟。它能够帮助人们判明作战指挥决策中的重大决策方向,把握作战指挥决策的尺度,预测作战指挥决策的结局。
作战指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一定的作战条件下“倍增战斗力”,最有效地实现作战目标,即追求作战指挥效能最大化的问题。指挥增值,是以指挥正确为前提,研究在兵力、兵器一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战斗力量增大,挖掘战斗力量潜能。在战争日趋信息化的情况下,作战指挥效能的高低,对作战进程和作战结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指挥效能对作战效能的影响更为突出。提高作战指挥效能是对作战指挥最基本的要求,是掌握战场主动权和取得作战胜利的关键。
文摘 第一章 作战指挥决策理论概述
1.1 作战指挥决策的概念
作战指挥决策是军队指挥学的核心。在作战指挥领域,决策一词有多种涵义,既包含定下决心,同时又有做出决定、制定策略的意思。作战指挥决策是一种非规范化活动。一方面,战场上影响作战指挥决策的因素太多、太复杂;另一方面,这种决策过程是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一次性活动。这就使得决策的风险更大,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特别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指挥员与指挥机构进行决策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决策分析是为了合理地分析涉及风险和不确定的决策问题时提出的一套概念和系统的方法。其目的是,在现有的行动、约束、偏好和目标的情况下,研究和指导人们在具有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决策。一个完整的决策问题通常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和备选方案。决策目标是对决策活动结果的预期要求;是评价决策问题解决程度的限制条件。自然状态是指决策者所面对的外部决策环境,它独立于决策者的意志,不能由决策者控制,它是决策分析者制订决策方案的基础。备选方案是为了解决决策问题,以达到决策目标而制订的行动方案。通常,一个决策目标下存在多个备选方案。
后记 我是恢复高考制度后1978年考人大学的,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考取研究生,1989年获硕士学位。多年来,繁重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使我经受了很大锻炼。在知识更新、新经济发展以及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脉动中,我再次升起了“充电”的愿望,1999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著名教授邱菀华的悉心指导和关怀下,2002年3月获博士学位,毕业后进人国防大学军队指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作战指挥决策理论研究。跨人军营20多年来,我始终抱着一个心愿并为此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就是以自己良好的数学修养,更好地为军事理论的创新做贡献,为军事问题定量化的研究做贡献。从硕士运筹专业的选择,到博士决策理论方向的确定,从硕士论文“高炮射击准备策略的优化分析”的撰写,到博士论文“不确定性动态冲突决策理论及其在作战指挥中的应用研究”的完成,我始终在为我所酷爱的军队指挥学而发奋、而苦读,为我所喜爱的军事问题定量化研究执著追求,今天、明天,将来我仍要为实现这个理想去奋斗,去写完自己的研究生涯。
两年的学习与研究,我得益于合作导师袁文先少将(教授)和孙儒凌教授的悉心指导。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使我受益匪浅。在我学习的每一阶段,导师们热情鼓励、细心指导,激励着我克服困难,坚定到达理想彼岸的信心。对此,我由衷地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