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0最新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

发布时间: 2010-02-08 09:21:45 作者:

 2010最新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专业科目模拟考卷及案例分析(套装上下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5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010084157/9787010084152
条形码:97870100841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2010最新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专业科目模拟考卷及案例分析(套装上下册)》包括:《2010最新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专业科目模拟考卷及案例分析(上册)》和《2010最新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专业科目模拟考卷及案例分析(下册)》。《2010最新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专业科目模拟考卷及案例分析(套装上下册)》依照中共中央组织部的通知要求:“领导干部考试题库建设要以《考试大纲》为基本依据。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应从全国领导干部考试通用题库和经中央组织部认定合格的省级组织部门题库中提取试题,以保证考试质量。”因此,广大考生在全面掌握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要密切关注本省(市)地方命题特点和最新考试动态。
编辑推荐 《2010最新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专业科目模拟考卷及案例分析(套装上下册)》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2010最新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专业科目模拟考卷及案例分析(上册)》目录: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专业科目模拟考卷
经济学类模拟考卷
商业经济类模拟考卷
对外贸易类模拟考卷
工商行政类模拟考卷
人事管理类模拟考卷
金融类模拟考卷
财务类模拟考卷
保险类模拟考卷
证券类模拟考卷
审计类模拟考卷
统计类模拟考卷
税务类模拟考卷
……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专业科目模拟考卷参考答案

《2010最新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专业科目模拟考卷及案例分析(下册)》目录:
专题一 思想理论类
案例1 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认识
案例2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案例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案例4 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
案例5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案例6 中共民主革命时期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案例7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案例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思想
案例9 邓小平理论体系
案例10 所给材料对知识创新的指导意义

专题二 党的建设类
案例1 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案例2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案例3 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案例4 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案例5 党的"伟大工程
案例6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案例7 如何理解党的性质
案例8 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正确理解
……
第二部分 决策与管理能力类案例
第三部分 社会文化类案例
第四部分 法制与政策案例
第五部分 经济与金融类案例
……
序言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的实施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拓宽了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渠道,而且有效遏制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省市各地正全力推进和执行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制度。
经过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省(市)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的标准和依据,它进一步规范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内容、测评要素和方式方法。《考试大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总结吸收近年来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的新经验。因此,全面正确理解《考试大纲》的深刻内涵,对规范省(市)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命题工作,引导广大干部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提高素质,将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帮助省(市)各地广大考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考试所考查的重点难点,全面把握考试的命题方向,深刻掌握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基本方法,我们特组织相关专家在严格依照《考试大纲》要求、认真总结近年来省(市)各地选拔考试特点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本系列教材。
本系列教材是省(市)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统一规划教材,它的顺利出版不仅为广大考生的备考提供复习范本,而且为省(市)各级人事组织部门的考前辅导和干部培训工作带来实质性帮助。本系列教材在编写上紧扣中组部《考试大纲》的要求,切合了省(市)各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最新变化,同时体现了省(市)考试命题的地方特点,能切实帮助广大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目前,省(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组织命题工作呈现出命题难度加大和题量增多等新特点,考试的侧重点也越来越偏向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查。
文摘 插图:


【材料1】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这个概念时,是同“中国式的现代化”相联系的。1979年发表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著名文章第一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个概念。据《邓小平思想年谱》记载邓小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时首次说到:“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你们50年代的水平。如果本世纪末能达到你们20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就是达到这个水平,也还要做许多努力”。邓小平提出这个“新说法”的背景,就是他当时刚从美国、日本访问归来,亲眼目睹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这促使他对我们党提出的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进行慎重的再认识。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1979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问题,邓小平在23日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重申:“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20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经过政治局会议讨论,他决定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公开宣布这一奋斗目标,把“中国式的现代化”写进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著名文章。
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这个概念,更是同“翻两番”相联系的。邓小平指出:“一九七九年我跟大平首相说到,在20世纪末,我们只能达到一个小康社会,日子可以过。经过我们的努力,设想十年翻一番,两个十年翻两番,就是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千美元。经过这一时期的探索,看来达到一千美元也不容易,比如说八百、九百,就算八百,也算是一个小康生活了。”这一设想后来作为战略目标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
【材料2】进入21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的情况,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江泽民同志今年在“五三一”讲话中再次重申了这一论断。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有哪些新的内涵?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中间将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按照小平同志的设想,在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至1000美元时,我国将进入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则在多次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读书人网 >考试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