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教育理论综合(通用版)

发布时间: 2010-02-08 09:22:43 作者: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教育理论综合(通用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4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9787811192636
条形码:9787811192636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内容简介 由于各地招教考试范围不尽相同,考查侧重点也略有不同。近年各地招教试题出现过的题型有:选择、填空、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纵观历年招教试题,命题趋势呈现出以下几点:
(一)兼顾考生多元化
由于是社会化考试,命题兼顾师范和非师范、应届生和往届生,考虑到在校生的教学要求,鼓励社会人员参加考试。
(二)考试内容综合化
考试内容除了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以外,还要考察新课程改革、教育法规、计算机知识、班主任工作等。
(三)纯记忆性的内容减少
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体现当前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四)指向教育教学实践
招教考试这一特定的考试形式和目的决定了考试最突出的特征是指向教育教学实践,指向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
(五)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察的内容是教育科学体系中最基础也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
(六)重点考察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教育的问题。
这是我国社会及教育发展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对教师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因为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本。
编辑推荐 学科专业知识、新课改、素质教育、教育法规、教材教法、教育写作、面试、时事政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规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设计。
适用范围:面向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教育局人事局公开招聘教师,中小学及大学教师入编考试,代转公考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农村特岗教师招聘。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教育理论综合》特点:曲线标注,圈定范围,历年真题,专家解析,考点重点,星级揭示,网上测试,查漏补缺,深度链接,规避误区,视频辅导,专家在线答疑。
目录
第一部分 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
第二节 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及情况/4
典型案例/7

第二章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8
第二节 课程结构/13
第三节 课程内容/15
第四节 课程实施/19
第五节 课程评价/24
第六节 课程管理/29
典型案例/33

第三章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
第一节 素质教育/34
第二节 新的教育观念/36
典型案例/48

第四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第一节 课程资源/49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51
第三节 校本课程/57
第四节 信息技术教育/64
典型案例/66

第五章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挑战/68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70
典型案例/71
自主测评/72

第二部分 教育法规
第一章 教育法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教育法概述/76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81
第三节 教育法律责任/84
第四节 依法执教/88
典型案例/91

第二章 教育法律救济
第一节 教育法律救济概述/93
第二节 教育申诉制度/95
第三节 教育行政复议/98
第四节 教育行政诉讼/101
第五节 教育行政赔偿/104
典型案例/107

第三章 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10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录)/10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节录)/113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节录)/117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录)/120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节录)/124
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节录)/128
八、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132
九、教师资格条例/136
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138
十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41
典型案例/141
自主测评/142
附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4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54
学生安全教育,责任重于泰山/157

第三部分 教学技能
第一章 课堂教学技能
第二章 教学设计
第三章 说课
第四章 教育写作
第五章 面试

第四部分 教材教法
第一章 语文
第二章 数学
第三章 英语

第五部分 专业知识
第一章 语文
第二章 数学
第三章 英语
第四章 物理
第五章 化学
第六章 生物
第七章 政治
第八章 历史
第九章 地理
……
文摘 第二节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及情况
(一)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
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提高儿童基础学力仍然是各国课程改革首要的关注点。读、写、算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是未来公民所不可或缺的,基础学力是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基础,因此,使儿童具备基础学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例如,德国巴伐利亚州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是:向成长着的一代传授广泛的、出色的、综合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关键素养,包括问题解决能力、迁移能力、灵活性、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自主性和可信性等等。
(二)信息素养的养成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儿童需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因此,信息素养的养成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另一热点。例如,在英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将以前的“信息技术”改为“信息和交流技术”。这门学科旨在为学生有能力参与快速变化的生活世界做准备,学生可以运用ICT工具创造性地发现、交换、探究并分析信息,学会如何使用ICT迅速地从社区、文化中获得相关信息和经验。同时,还要求在数学、历史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加强对学生信息和交流技术的指导。
(三)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全球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开放性思维与创新精神,以此更有效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因此,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认为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以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在这方面,外语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此外,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与世界大同意识也是开放的时代所必需的。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剧,对别国文化的尊重、认同和欣赏显得越来越重要。教育应培养儿童对各种文化的理解,课程改革也应强调跨文化意识。
(四)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各国课程普遍注重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价值观的培养和道德教育。例如,英国在1999年9月9日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该反映有利于达成促进机会均等、形成健康和公正民主、生产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基本目的的永恒价值,包括自身、家庭及相互关系,学生所属的更广泛的群体、社会的多样性及生存的环境,并肯定了对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的信念。
(五)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尊重儿童经验,教育向学生生活世
……
读书人网 >考试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