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8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30219095X/9787302190950
条形码:978730219095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法意
内容简介 《法意阑珊处:20世纪中国法律人自述(法意)》为十六篇忆述之作。作者中不乏二十世纪中国的顶级学人。书中通过自述所映现的人事、所展示的世相,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大变局。《法意阑珊处:20世纪中国法律人自述(法意)》所取文字,便是观察近代以来中国法政人所为、所欲、所思、所想、所学、所感的载体。
目录
序
教学相长
友谊的故事
我与宪法
回顾与远瞻
我和社会史及法制史
我与罗马法
不同的时代,曲折的道路
以法学为业
人到古稀温旧梦
成我毁我皆政治
我为党的事业竭尽自己一切力量
为“七君子”而辩
东京审判
杂忆留苏
沪上法治梦
动荡的大学时代和牙膏皮事件
“历史三峡”中的法政人——代编后记
正文人名索引
……
序言 学人自述,叙身世、理学思之外,不免感喟世道人心。暮岁回首,曾经的惊心动魄,早成书页上静静的历史,原不脱常识;似乎云谲波诡的,尽付与雨井烟垣,使后人复哀后人而已。因而,研墨拈笔,所述所议,心中丘壑也好,家国情仇也罢,一己心路照映的,一时代的人事与世相矣。
法政学者因为治学对象关系,这世道人心遂常常牵扯到政道和治道,字里行间便多了一份不忍之心。政道无他,一时代一民族打理公共生活的原理和原则,关于政治共同体及其成员的攘让取舍之道;治道有常,将政道落实为体制化安排,就今日人间秩序而言,一般即为一种法权安排。政道不彰,天人淆乱,原是人世常态;治道雍蔽,贪渎横行,更且无日无之。几番风雨,一派萧瑟,终至人头滚滚,于是不得不另起炉灶,好一顿折腾。因而,法学家下笔惊心,情怀难抑,法意苍茫,凡心肠还在,怎能不充盈不忍呢?!
眼前这册文字,庋集了十六篇忆述之作。作者齿德接续,恰成三代,不乏二十世纪中国的顶级学人。
文摘 教学相长
燕京忆旧
民国十九年春天,燕京大学政治系主任徐淑希兄欧游定毕,假道苏联,经沈阳回北平。他听说我在东北大学,特地来看我,当面约我下学年去燕大任教。我本来打算在东北只教一年。淑希兄的盛意,我当然乐于领受。
燕京是一个教会所办的大学,与上海的圣约翰、南京的金陵、济南的齐鲁、成都的华西等校性质相同,地位略等。我曾在教会中学肄业,现在到教会大学教书,这或者可以说我虽不信教而与教会有缘。燕京的校长是前清翰林吴雷川先生,行政实权操于副校长——在中国生长美籍传教士司徒雷登先生。燕京虽是教会所办,招收学生、聘请教员,并不限于基督徒。学生来自国内各省以及海外各地。教员有不少是外国人。因此校内的“洋味”远比南开、东北重。有些学生尤其是来自海外的学生家境富裕,男生固少穷酸之态,女生更多装束入时。家境清寒的学生似乎为数不多。因此校风也不及南开朴素。学生的程度,一般说来,与南开不相上下。他们的英文程度优于南开的学生,中文程度则有逊色。这当然有例外。中文系的高材生顾随,颇有才华,尤工填词。我最欣赏他在《燕京周刊》发表的一阕“采桑子”:“赤栏桥畔携纤手,头上春星,脚下春英。隔水楼台上下灯。栏杆倚到无言处,细味人生,事事无凭。月底西山似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