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唐玄宗传(平装)

发布时间: 2010-02-08 10:39:07 作者:

 唐玄宗传(平装)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617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0月
ISBN:7010012105
条形码:9787010012100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后记:

这部著作原题《唐玄宗传》,1990年8月出版时书名改为《唐明皇与杨贵妃》。现在看来,作为历代帝王传记丛书之一,还是原题为好。这次重印,将书名恢复为《唐玄宗传》。

本书的编写、出版与重印,始终得到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编辑室同志们的帮助。特别是张维训同志,对提纲、论点和写作方法等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逐章逐节地详加审订与修改。人民出版社地图组同志代绘了地图多幅。我们再次向编辑同志们致以衷心的谢意。

全书凡二十四章。赵克尧撰写了第十、十一、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章,计六章。第十四章,赵克尧初稿,许道勋重新改写。其他十七章,均由许道勋执笔,并负责全书构架的处理和各章引文资料的校核。

殷切地希是读者们对本书提出批评,多多指教。

许道勋 赵克尧
1992年3月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编辑推荐 本书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客观而真实地叙述了唐玄宗的帝王生涯、历史功绩和过失,从中揭示出唐朝由盛转衰的演变过程;书中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介绍甚详,对李、杨的爱情传说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和分析。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帝胄之家,幼年封王
第二节 父皇被废,初次“出阁”
第三节 磨难少年
(一)生母窦氏惨死
……
文摘 书摘
第二+四章 唐玄宗与杨贵妃传说的历史
大凡历史性人物,每当走完自己的生命之旅,而评说他们历史的“历史”就开始了,这“历史”往往更加漫长、更加遥远。
唐玄宗病逝于神龙殿,杨贵妃缢死于马嵬驿,自唐至今,政治家评论他们,史学家记载他们,文艺家描述他们,或者政论,或者史著,或者诗词戏曲,或者民间传说,可谓纷繁庞杂。特别是对李杨爱情的故事,有时升华了再升华,有时歪曲了再歪曲,弄得真假难分。
要公正地评价真实的唐玄宗与杨贵妃,就必须清理这传说的“历史”。
第一节唐人评说开天治乱之殊
唐玄宗死了,安史之乱的暴风雨也过去了,朝臣们寻思的中心题目自然是开元天宝治乱的殊异。从开元盛世到天宝乱政,如此明显的对比,往往令人反思不已。
(一)颜真卿论疏与《高力士外传》
唐玄宗葬礼是在孙子唐代宗主持下进行的,泰陵玉册所刻的初溢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可见,对玄宗的“盖棺论定”,还是颇高的。所谓“大明”,只说对了一半,由明而昏,才是唐玄宗一生走过的历程。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上距玄宗之死十七年,大臣颜真卿建议谥号改为“孝明皇帝”,以省文尚质,正名敦本。这就是通常称“唐明皇”的由来。
颜真卿是在抗击安禄山叛乱的敌后斗争中,引起唐玄宗的赏识的。玄宗作为太上皇幽居西内时,颜真卿首率百官上表请问起居。应当说,他对玄宗是比较了解的。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颜真卿在奏疏中分析了太宗与玄宗时期的政治状况,认为“太宗勤于听览,……所以平治天下”,而玄宗后期李林甫、杨国忠专权,招致天下祸乱。他强调说:“天宝已后,李林甫威权日盛,群臣不先谘宰相辄奏事者,仍托以他故中伤,犹不敢明约百司,令先白宰相。又阉官袁思艺日宣诏至中书,玄宗动静,必告林甫,先意奏请,玄宗惊喜若神。以此权柄恩宠日甚,道路以目。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达,所以渐致潼关之祸,皆权臣误主,不遵太宗之法故也。”
这大概是最早的评论。当时着重探讨失误方面的严重教训,未能把“贞观之治”与“开元之治”好的方面作一比较。“开元之治”是“依贞观故事”的硕果,而天宝乱政则是丢掉了“太宗之法”,终于导致了“潼关之祸”。当然,仅仅归咎于“权臣误主”,不提“明”君的责任,未必是全面的。
值得注意的,论疏中没有涉及杨贵妃与高力士,似不是偶然的疏忽。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天宝乱
……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