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29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50970488X/9787509704882
条形码:97875097048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外文书名:Studies on 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内容简介 200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周年的纪念日,而我国经济特区的酝酿、决策、创办与建设、发展等也经历了28个春秋。为此,以改革开放为主题推出《中国经济特区研究》集刊,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示对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国经济特区创办发展28年的纪念。
目录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对现代经济学的挑战 林毅夫
中国所有制改革对效率改进的贡献 袁易明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发展与调整 张汉林
转型时期我国城镇贫闲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陈立中
论国有控股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 钱津
中国地区间互作、人力资本、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 贺京同 李峰
中国经济特区改革与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研究 苏东斌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程、成就与启示 钟坚
科学发展观在深圳的实践 南岭
老特区新构想 胡培兆
论中国对外开放的递进 王子先
中国西部成都都市圈的经济集聚和外向功能效应研究 刘朝明 韩斌
服务外包的本质及形成机理研究 王恺
体制借鉴与区域合作研究
借鉴香港体制优势,完善社会基础制度安排 陶一桃
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缘经济的影响 尤安山
深港金融合作:理念、定位和路径 曹龙骐
深港合作:发展历程与总体评述 谭刚
试论“C>2+2+1:珠江口一粤港澳发展湾区——全球化区域协作时代的一个“东亚发展范式” 黄枝连
体制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日本地方自治体的财政改革及其现状——基于制定“关于地方公共团体财政健全化法律”和“三位一体”的改革回顾 (日)香川正俊
中俄经济体制转轨的成效比较及其启示 黄景贵 张先琪
日本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构造和养老金保险制度的比较 (日)和田 要
后记:关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
……
序言 深圳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经济特区研究的高校之一。1983年,成口深圳人学特区经济研究所,1996年,更名为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200l年正式组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并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也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校中唯一以研究经济特区为宗旨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进入21世纪,经济特区在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现象,需要我们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我们将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坚持经济特区研究,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把经济特区研究从一种形式研究延伸到多种形式研究、从国内经济特区研究延伸到国外经济特区研究,提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经济特区研究的新局面和新境界。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把基地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和较大影响的经济特区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资料信息中心。
文摘 中国经济转型对现代经济学的挑战
林毅夫
(世界银行 纽约)
摘要: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把企业具有自生能力作为暗含的前提,但是,转型中国家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并不具有自生能力。当所实施的经济政策忽视这一现实时,往往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痛苦,可能出现有“休克”、无“疗法”的尴尬局面。为此,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经济和发展经济问题时把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作为一个变量不仅在政策制定上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必要发展。这样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政府明晰其经济职能,避免继续采用扶持不符合比较优势、不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为目标的发展战略,使发展中国家能稳定、快速地向发达国家收敛。
关键词:自生能力 转型经济 现代经济学 发展战略
后记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致力于中国经济特区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学位培养单位。其前身是于1983年成立的深圳大学特区经济研究所,首任所长为著名经济学家、深圳大学原副校长方生教授。中心长期坚持中外经济特区、深圳与珠三角经济、港澳台经济三个方向的研究。中心创办和发起了“中国经济特区论坛”、“中国经济特区研究工作联席会议”等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已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成为了一个特色鲜明的重要学术和政策研究机构。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是由我中心主办、定期出版的理论刊物,着重反映中国经济体制变革与中国经济特区建没的重大理沦与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本刊主要栏目有特约专稿、热点探讨、比较与借鉴、专题综述(或调研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