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西藏人文地理(第2、3期合刊)

发布时间: 2010-02-08 11:01:49 作者:

 西藏人文地理(第2、3期合刊)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
页码:194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
ISBN:9771005496044
条形码:97710054960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西藏人文地理(第2、3期合刊)》讲述了:1986年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魅力能在舞台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当我站在舞台中央,看着灯光布景和道具,就知道我属于这个空间,它可以无限巨大。有三年时间我在京城从事先锋戏剧实验。我被一种年轻的感动所充斥,以为自己的实验戏剧已远远走在所有人前面。
十八年前的一个夏日,在拉萨河畔的太阳岛上,我第一次看到藏戏,就决定中止自己的戏剧梦。时至今日,我仍不能忘怀当时受到的震动。歌队激昂,鼓声飘荡,晴天丽日之下,人、鬼、神戴着各色的面具,在场上翻飞,轻松随意地营造出天上、人间乃至地狱之中的幻境。圈里圈外,演员与观众打成一片。演员渴了, 自会有观众上去献茶。剧中人物的悲欢牵动着观众的情绪,时而同声高唱经典唱段,时而一片唏嘘之声。进入高潮,莲花绽放,一位六、七岁的男孩扮演的莲花生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尺见一位老阿妈老泪纵横,手捧着哈达和供养的几块零钱,冲入场内;匍伏在地。
一种具备如此完美形式感的戏剧居然在露天演出,它的形式感没有造成舞台与观众的距离,相反,演员与观众的交流达到了真正的水乳交融的境地,这实在令我觉得匪夷所思。我已明白:这里才有全世界最好的观众,最好的演员,最好的戏剧。
人生如戏,在之后的十八年里,我理解了藏戏之中面具的意义:人人都戴着面具,有的慈悲,有的狰狞,有的狂野,有的伪善,其实无非都是在彰显或隐藏内心的个性而已。穿透了面具,便认得清后面的嘴脸了。
今天,借助《西藏人文地理》这个迟到的平台,我们向人们隆重地推荐藏戏,特别是一个叫做“雪巴拉姆”的民间藏戏团,我跟随它有二十年了。“雪”是特指布达拉官的下面,“拉姆”在藏语中的本义是“仙女”——现在好戏就要开场了。
编辑推荐 《西藏人文地理(第2、3期合刊)》是由《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出版的。
目录
工布:藏东南的松石宝串
干杯西藏(续)
雪巴拉姆
百年
抗英百年祭
手稿
玛吉阿米的目光
口述
森林鬼有三条命,我珞巴白嘎有九条命
甜茶馆
遇见一座圣山
俱乐部
视野
书评
视听
享乐
下一站
网络互动
专栏
编读往来
俱乐部
……
文摘 插图:




经久不衰的康定情歌、厚重豪放的格萨尔艺术表演、变幻多彩的甘孜踢踏、丹巴嘉绒锅庄……8月28日在四川省甘孜召开的第四届康巴艺术节向人们展示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藏族文化。
这次艺术节为期6天,主会场设在康定,泸定、丹巴、稻城、德格等地都设有分会场。仅主会场康定就有开、闭幕大型演出、民族歌舞狂欢夜、“康巴之鹰”、“康巴之花”评选、康巴文化研讨会、民族风情摄影展等多种引人入胜的活动。
各地区代表团穿着极具地方特色的长袍,戴着令人目不暇接的首饰、哈达,盛装登场。有的代表团身着将军服,生动再现了藏族传说中格萨尔王指挥疆场的场面。康定歌手演唱了多种版本的《康定情歌》。甘孜踢踏、丹巴嘉绒锅庄、巴塘弦子、理塘县舞等饱含藏族豪放热烈风格的舞蹈,把艺术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三山夹两水的康定城,“情歌故乡”美名远扬,溜溜的跑马山下,来了川、青、滇、藏及海内外的汉、藏、彝、回等各族嘉宾。
康巴艺术节每三年一届,是四川甘孜、云南迪庆、青海玉树三个藏族自治州及西藏昌都地区,为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共同繁荣而举办的。前三届分别于1994年、1997年、2000年在玉树、中旬、昌都举行。约每四年举办一次的艺术节已经成为康巴地区“最盛大的节日”,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因为藏族人民离开了歌舞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
读书人网 >杂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