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394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10665944
条形码:978781066594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河蟹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我国河蟹养殖生产的丰富经验及最新的科研成果于一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主要从河蟹的品种选择标准化、环境控制标准化、饲料配制标准化、幼体饵料培育标准化、人工育苗技术标准化、幼蟹培育标准化、成蟹养殖标准化、河蟹的捕捞、运输标准化、病害防治标准化等方面做了较深入的论述。它集科学性、先进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是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人员的一本较好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河蟹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丛书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河蟹的价值
第二节 河蟹人工养殖概况
第三节 河蟹养殖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河蟹养殖发展的前景
第二章 河蟹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河蟹的分类学地位
第二节 河蟹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 河蟹的生态习性
第三章 天然水域河蟹资源的利用与增值
第一节 我国天然蟹苗资源概况
第二节 天然幼蟹资源概况
第三节 天然水域成蟹资源概况
第四章 河蟹养殖水域的环境因子与水质管理
第一节 环境因子
第二节 水质管理
第五章 河蟹的饲料
第一节 河蟹的营养需要与人工配合饲料
第二节 河蟹幼体生物饵料的培养标准化
第三节 河蟹动物性饵料的培育标准化
第六章 河蟹的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标准化
第一节 育苗场建设标准化
第二节 河蟹繁殖生物学
第三节 亲蟹的暂养与交配
第四节 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标准化
第五节 塑料大棚常温育苗技术标准
第六节 土池生态育苗技术标准化
第七节 河蟹人工半咸水工厂化育苗
第七章 幼蟹培育技术标准化
第一节 V期仔蟹的标准化培育
第二节 一龄幼蟹(俗称扣蟹)的标准化培育
第八章 成蟹养殖技术标准化
第一节 标准化池塘养殖
第二节 标准化网箱养殖
第三节 标准化稻田养殖
第四节 湖泊养蟹技术标准化
第五节 草荡、小型湖泊养蟹标准化
第六节 河沟养蟹标准化
第七节 庭院养蟹
第九章 河蟹的捕捞与运输标准化
第一节 蟹苗的捕捞与运输标准化
第二节 幼蟹的捕捞与运输标准化
第三节 成蟹的捕捞与运输标准化
第四节 抱卵蟹的捕捞与运输标准化
第十章 病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 蟹病预防
第二节 河蟹繁育阶段的病虫害防治
第三节 河蟹幼蟹至成蟹阶段的病虫害防治
第四节 河蟹的敌害和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第五节 蟹病防治用药注意事项及蟹塘用药量的计算
第十一章 河蟹的综合利用
第一节 河蟹质量的鉴定
第二节 河蟹的食用
第三节 蟹壳的综合利用
附录1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附录2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要求(NY5051—2001)
附录3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5073—2001)
附录4 无公害食品鱼用配合饲料的安全限量(NY5072—2001)
附录5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鱼药残留限量(NY5070—2001)
附录6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附录7 常用鱼药休药期
参考文献
……
序言 河蟹是我国特产。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宴席上的佳肴。2000年我国的河蟹产量首次突破20万t。由于其市场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在当前水产业结构调整中,成了许多地方的首选品种,其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我国河蟹养殖历史不长,养殖工艺尚处于由粗渐精的摸索阶段,养殖技术的普及程度不高。由于利益驱动,渔民盲目上马,河蟹养殖面积日趋扩大。在河蟹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种质资源退化、成蟹规格趋小、养殖环境恶化、河蟹病害日趋严重等。这严重影响了河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蟹逐渐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同时人们对河蟹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河蟹的养殖技术水平,实行标准化健康养殖成了当务之急。
这本《河蟹标准化生产技术》是为适应当前河蟹养殖业发展需要而编写的。本书集我国河蟹养殖生产的丰富经验及最新的科研成果于一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主要从河蟹的品种选择标准化、环境控制标准化、饲料配制标准化、幼体饵料培育标准化、人工育苗技术标准化、幼蟹培育标准化、成蟹养殖标准化、河蟹的捕捞、运输标准化、病害防治标准化等方面做了较深入的论述。它集科学性、先进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是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人员的一本较好的参考书。
文摘 插图:

第二节河蟹人工养殖概况
我国的河蟹生产于20世纪70年代前,主要依靠江河、湖泊天然捕捞。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水产科研部门组织了大批科技人员,对天然河蟹资源变化规律及其洄游路线作了大量的调查,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基本上搞清了河蟹的洄游路线和规律,率先进行了长江口蟹苗资源的开发,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放流。从1982年开始,由于捕捞蟹苗量过大和长江口环境的变化,长江口蟹苗资源发生了变化,蟹苗产量大幅度下降,致使河蟹人工放流无法进行,河蟹产量随之迅速减少。此时蟹苗的生产成了河蟹养殖业的瓶颈。
河蟹人工育苗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1年5月5月,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步劭、何林岗、韩炳炎、杜家圣四位科研人员,在浙江奉化市海带育苗场,首次育出大眼幼体(蟹苗),取得河蟹人工繁殖的成功,揭开了河蟹人工育苗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育苗技术又上一个台阶,从土池育苗发展到工厂化育苗等多种形式,单产也逐步提高。20世纪90年代转入大规模生产,群众性的人工育苗及养殖,像雨后春笋般地得到普遍开展,育苗单产提高很快。河蟹育苗的成功大大促进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全国河蟹养殖面积已发展到30万~40万公顷,产量已达5t左右,池塘养殖成蟹每公顷产量为450~750kg,平均规格100g/只,高产塘达到每公顷1500~3000kg,成活率(回捕率)可达50%左右。稻田养成蟹每公顷产量达300~450kg,规格75~150g/只。养蟹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在河蟹养殖已成为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名、特、优”养殖的拳头项目,并向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