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页码:96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40211813
条形码:9787540211813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古典诗歌精华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在中国上古时代,诗、乐、舞三位一体而应用于社会生活的重要场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余篇诗作,据说是经孔子整理的。先秦时期,人们把《诗经》当做一部政治、伦理、道德、文化修养的百科全书,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活动中,人们对诗歌作用的认识也集中在对《诗经》的看法中。《诗经》抒情言志的基本特点中,言志的特征被特别强调出来。“诗言志”的“志”,主要是指政教怀抱,指诗歌所表现的与政教相联系的人生态度和理想抱负。当时社会曾有献诗讽谏说。把诗、乐等文艺作品看作是一种为政治良窳提供例证以达到改进政治目的之手段;又有观诗知政说,认为可以从乐、诗去辨别政治优劣、风俗好坏。孔子的“诗教”也是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之间的联系。中国古代的诗歌和诗歌观念,一开始就和社会政治有特别密切的联系,这长远地影响着诗发展的道路。
目录
先秦诗
诗经
周南关雎(3)
桃天(4)
苤苜(4)
召南甘棠(5)
野有死唐(5)
邶风凯风(6)
谷风(6)
式微(8)
静女(8)
风柏舟(9)
相鼠(9)
载驰(10)
卫风氓(11)
伯兮(12)
王风君子于役(13)
扬之水(14)
采葛(14)
郑风将仲子(15)
褰裳(15)
溱洧(16)
齐风鸡鸣(16)
东方未明(17)
魏风伐檀(17)
硕鼠(18)
唐风鸨羽(19)
葛生(19)
秦风蒹葭(20)
无衣(21)
陈风月出(21)
桧风隰有苌楚(22)
豳风七月(22)
东山(25)
小雅采薇(26)
十月之交(27)
大东(29)
北山(31)
大雅生民(32)
公刘(34)
周颂载芟(36)
无名氏
越人歌(38)
屈原
离骚(39)
湘夫人(57)
山鬼(59)
国殇(60)
桔颂(61)
哀郢(62)
荆轲
易水歌(66)
汉诗
刘邦
大风歌(69)
项羽
垓下歌(70)
戚夫人
舂歌(71)
刘彻
秋风辞(72)
司马相如
琴歌二首(选一首)“凤兮凤兮归故乡”(其一)(73)
李延年
佳人歌(74)
梁鸿
五噫歌(75)
张衡
四愁诗(76)
辛延年
羽林郎(78)
乐府
战城南(80)
有所思(81)
上邪(82)
巫山高(82)
江南(83)
平陵东(83)
陌上桑(83)
长歌行(二首选一)“青青园中葵”(其一)(85)
东门行(86)
饮马长城窟行(86)
妇病行(87)
孤儿行(88)
艳歌行(二首选一)“翩翩堂前燕”(其一)(90)
白头吟(90)
怨歌行(91)
蝶行(92)
悲歌(92)
古歌(93)
焦仲卿妻并序(93)
古诗十九首
其一行行重行行(101)
其三青青陵上柏(102)
其四今日良宴会(102)
其五西北有高楼(103)
其六涉江采芙蓉(104)
其七明月皎夜光(104)
其十迢迢牵牛星(105)
其十九明月何皎皎(105)
古诗
上山采蘼芜(107)
兰若生春阳(107)
十五从军征(108)
步出城东门(108)
新树兰蕙葩(109)
携手上河梁(109)
结发为夫妻(110)
魏晋南北朝诗
曹操
蒿里行(113)
短歌行二首(选一)“对酒当
歌”(其一)(114)
苦寒行(115)
步出夏门行(选二章)观沧海(116)
龟虽寿(116)
阮
驾出北郭门行(118)
蔡琰
悲愤诗(119)
徐千
室思六首(选一)“浮云何洋洋”(其三)(122)
王粲
七哀诗三首(选二)“西京乱无象”(其一)“荆蛮非吾乡”(其二)(123)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125)
刘桢
赠从第三首(选一)“亭亭山上松”(其二)(127)
繁钦
定情诗(128)
左延年
秦女休行(130)
从军行(131)
曹丕
燕歌行二首(选一)“秋风萧瑟天气凉”(其一)(132)
杂诗二首(选一)“西北有浮云”(其一)(133)
曹植
送应氏二首(选一)“步登北邙阪”(其一)(134)
杂诗六酋(选二)“高台多悲风”(其一)(135)
“仆夫早严驾”(其五)(135)
野田黄雀行(136)
美女篇(136)
弃妇篇(137)
七哀(138)
鳜鲤篇(139)
白马篇(139)
名都篇(140)
泰山梁甫行(141)
吁嗟篇(142)
赠白马王彪并序(142)
七步诗(146)
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选八)“夜中不能寐”(其一)(147)
“湛湛长江水”(其十一)(148)
“独坐空堂上”(其十七)(148)
“西方有佳人”(其十九)(149)
“驾言发魏都”(其三十一)(149)
“炎光延万里”(其三十八)(150)
“壮士何慷慨”(其三十九)(150)
“洪生资制度”(其六十七)(151)
嵇康
赠秀才人军十八首(选二)
“良马既闲”(其九)“息徒兰圃”(其十四)(152)
傅玄
豫章行苦相篇(154)
杂言诗(155)
张华
情诗五首{选一)“清风动帷
隋唐五代
宋诗
辽金元诗
明诗
清诗
近代诗
……
序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文化灿烂辉煌。中国号称诗国,诗歌浩如烟海,气象万千,而且洪波叠起,奔腾不息。在奔汇的诸派中,诗、词、曲是主要的三股洪流,它们各自源远流长,各以其独特的韵致,先后辉映,熠煜其光,使泱泱诗国,多姿多彩.无美不臻。作为诗干首、词千首、曲千首的总导言,着重简述使诗、词、曲相互区别开来的特点及其形成。
在中国上古时代,诗、乐、舞三位一体而应用于社会生活的重要场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余篇诗作,据说是经孔子整理的。先秦时期,人们把《诗经》当做一部政治、伦理、道德、文化修养的百科全书,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活动中,人们对诗歌作用的认识也集中在对《诗经》的看法中。《诗经》抒情言志的基本特点中,言志的特征被特别强调出来。“诗言志”的“志”,主要是指政教怀抱,指诗歌所表现的与政教相联系的人生态度和理想抱负。当时社会曾有献诗讽谏说。把诗、乐等文艺作品看作是一种为政治良窳提供例证以达到改进政治目的之手段;又有观诗知政说,认为可以从乐、诗去辨别政治优劣、风俗好坏。孔子的“诗教”也是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之间的联系。中国古代的诗歌和诗歌观念,一开始就和社会政治有特别密切的联系,这长远地影响着诗发展的道路。
文摘 杜 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宰相和史学家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年间进士。早年胸怀大志,精研兵法,注解过《孙子》。他为封疆大吏当幕僚近10年,郁郁不得志,生活上亦有些放荡。后历任黄、池、睦、湖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他诗赋文均能,以诗成就最高,后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或反映现实或咏史吊古或模山范水或吟咏性情,尤擅长七绝。诗风俊爽峭健,清丽明快,意境深远。仕途失意时,也写过一些消极颓废的作品。有《樊川文集》。
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