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页码:11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61828381/9787561828380
条形码:97875618283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4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民居百态套书
内容简介 其实每一个专心画津门洋楼的人都是因某些情节而拿起笔来的。我是其中一个,虽不典型,却很真实。
那还是30多年前,也就是刚上初中的时候,我认识了第一个称得起教美术的老师,也是我的启蒙导师,她只身一人住在睦南道的一个独门独院里。现在我只记得那座小楼的房间很多,院子很大,树很高。每逢假期,她就把我们几个她认为画得比较好的学生邀请到她的家里去住。我们在那里画画,她给我们做饭、切西瓜、讲故事、看画册。那些书是当时书店里无法见到的,所以我们比同龄的孩子提前认识了鲁本斯、哥雅、丢勒、列宾等,更多了解的还是她老师徐悲鸿先生的作品和故事。有时她还带我们去转五大道,领我们到解放路77号看画展,然后去滨江道的新中国文具店买画具。现在我的老师已经故去了,但我忘不了她传授给我们的艺术思想、美术技法、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忘不了吃住在她家里的那些情节,忘不了无轨电车转过弯消失的心情,忘不了雨滴落在房檐上溅起的水花,忘不了从百叶窗的缝隙中传出的提琴与草丛里的蟋蟀交织在一起的和声,忘不了秋风吹落的梧桐树叶铺满路面的街景……
作者简介 尚金凯,1962年4月生于天津。 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现任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高级室内建筑师。 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环境装饰协会理事,中国包装联合设计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教学、设计、绘画及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
目录
尚金凯作品
贺建国作品
秦默作品
马利安作品
万栩作品
班勇作品
石增、韩炳耀、宋赞鹏作品
滑寒冰,韩文来作品
王杨作品
卫鹏、苏家忠、枉晓光作品
王婕、刘文忠、高家明、刘娜、李娟作品
百名画家画洋楼展览作品
王义强、秦默作品
尚金凯作品
崔近怀作品
赵军作品
马利安作品
班勇作品
作者简介
画楼心得
……
序言 其实每一个专心画津门洋楼的人都是因某些情节而拿起笔来的。我是其中一个,虽不典型,却很真实。
那还是30多年前,也就是刚上初中的时候,我认识了第一个称得起教美术的老师,也是我的启蒙导师,她只身一人住在睦南道的一个独门独院里。现在我只记得那座小楼的房间很多,院子很大,树很高。每逢假期,她就把我们几个她认为画得比较好的学生邀请到她的家里去住。我们在那里画画,她给我们做饭、切西瓜、讲故事、看画册。那些书是当时书店里无法见到的,所以我们比同龄的孩子提前认识了鲁本斯、哥雅、丢勒、列宾等,更多了解的还是她老师徐悲鸿先生的作品和故事。有时她还带我们去转五大道,领我们到解放路77号看画展,然后去滨江道的新中国文具店买画具。现在我的老师已经故去了,但我忘不了她传授给我们的艺术思想、美术技法、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忘不了吃住在她家里的那些情节,忘不了无轨电车转过弯消失的心情,忘不了雨滴落在房檐上溅起的水花,忘不了从百叶窗的缝隙中传出的提琴与草丛里的蟋蟀交织在一起的和声,忘不了秋风吹落的梧桐树叶铺满路面的街景……
1989年7月,我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到了天津城建学院建筑系任教。当时除了给学生上少许的设计课,更多的是教建筑画和水彩画课。写生时我会经常带学生去画天津的小洋楼,真是以教带学。那时我不仅喜欢上了水彩画,也学习了很多建筑知识,尤其对天津建筑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假期里我便背着画夹自己去画,期间也了解了许多洋楼背后的故事。也曾说服过几个楼主,使得他们在装修时没有进行更大的拆改,保留了建筑原有的风貌,为保护天津洋楼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2001年秋,我到巴黎参加一个会议,随中国代表团成员考察了这个城市的卢浮宫、凯旋门等那些所谓的大景点。而闲暇时间更喜欢独自到小街巷的深处走走。有时坐下来喝杯咖啡或饮扎啤酒,顿觉这座城市是那么亲切。特别在下雨的时候,马上唤起我童年的回忆。这里很多的地方,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街景气氛,都太像我们天津的某些地方了。因为她们是同一个时期建造的,甚至出自于同一个设计师之手。回到天津后,第一件事便是背上速写本,带上照相机,骑上自行车奔向小样楼。但溜溜地转了一天,结果一幅没画,一张未拍。真是没有比较就无法鉴别,单独看房子的品相也还好,但己连不上完整的街景了。其间穿插着用铝塑板包着的快餐店、用GRCfl刊作的罗马式样的储蓄所、背后抢眼的高大玻璃幕墙的写字楼,特别是数不清的街灯、路牌、门匾等等,将小洋楼傍衬得像个“怪物”。晚上回到家里,饭没吃就躺下了,傻傻地盯着天花板,谁讲什么我都听耳不闻,原先“画遍天津洋楼”的计划,就这样夭折了。
2006年5月,天津水彩画学会举办题为“天津小洋楼”专题画展,展会邀请我送作品,我仍然没什么心气儿。直到预展时我到展会现场观看,二百多幅生动而熟悉的画面顿时刺激了我。啥话没说,马上跑回家里从积画里找出了那幅在2001年暑假里用两周时间完成的水彩写生《第二排房子》,又跑到一家画店里装上了镜框,这才送到现场。在会长的宽容下给我这幅作品挤了个空儿,挂了起来。望着它,我心情忐忑,说不清什么滋味儿。未曾想到,展会结束,我的那幅画备受好评,并获了奖。
文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