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华国学百部:黄帝内经

发布时间: 2010-02-10 14:47:44 作者:

 中华国学百部:黄帝内经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页码:13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世纪山水文化

内容简介 《中华国学百部: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全书约七十万字,分《灵枢》九卷和《素问》九卷,共计十八卷。《黄帝内经》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它从饮食、起居、四时气候、昼夜明晦、日月星辰、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多个方面确立疾病的诊治之法,并详细地谈论了病因、病机、精气、藏象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是一部统领中国古代医药学和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
编辑推荐 《中华国学百部:黄帝内经》是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别论篇第十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热论篇第三十~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咳论篇第三十八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
本神篇第八
经脉篇第十
脉度篇第十七
营卫生会篇第十八
口问篇第二十八
师传篇第二十九
决气篇第三十
……
序言 《黄帝内经》是上古乃至太古时代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和体现,是一部极其罕见的医学养生学巨著,与《伏羲卦经》和(《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同时也是中华传统医药学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经典。
《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全书内容是以黄帝与臣子岐伯、伯高、少俞、雷公等问答讨论的形式进行论述,之所以托名黄帝,主要是受尊古之风的影响。它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而且对人体生理学、医学病理学、医学地理学、医学物候学等进行了精深、全面的论述。它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七情、四时气候、昼夜明晦、日月星辰、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各个方面,确立了疾病的诊治之法,并详细地谈论了病因、病机、精气、藏象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是一部统领中国古代医药学和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l篇,共162篇。
《素问》内容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其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黄帝内经》在讨论人体生理、病理、解剖形态等以外,更注意机体功能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认为人体除了脏腑,还有精、气、津、液、血、脉、皮肤、肌肉,骨骼、五官等,它们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而且组成整体,它们在发挥各自作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更重要的是以经络贯串了统一的整体。
《黄帝内经》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医学的结合,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在医学领域中进一步的阐述。
文摘 插图:




【译文】
人体有阳气,就如同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阳气失其正常运行规律,人就会折寿而没有生命力。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借助了太阳才能显出光明,因此,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人若受寒气的侵袭,意志就会消浣,起居不宁,神气不能内守而向外浮越,阳气就不能固密了。若为暑气所伤,就会多汗、烦躁,甚至喘促,喝喝有声,平静下来则又多言多语,喋喋不休。身体像烧炭一样发热,必须出汗,热才能退。如果伤于湿邪,就会头部沉重,好像有东西裹着一样。如果湿邪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出现大的筋脉收缩变短,小的筋脉就会松弛变长,缩短的为拘挛,松弛的为痿弱。如果由风气所伤,可导致浮肿,如果上述寒、湿、暑、风四种邪气相互交替伤害人体,就会导致阳气衰竭。
人身中的阳气,在精神过度紧张和机体过度疲劳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元盛,而阳气元盏必然消耗阴精,如果长期如此,就可以造成阴精枯竭。如病久积到夏天,就有发生“煎厥”病的可能。它的主症是眼睛昏蒙看不清,耳朵闭塞听不见。病势危急,犹如涨满水的河堤崩溃,水流迅疾,不可遏止。人体的阳气,在大怒时,阳气过分上逆,使形体正常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血就会郁积于头部,可能发生“薄厥”的病,症状还可见筋脉损伤,出现松弛无力,肢体不能运动,如果是半身有汗而另半身无汗的,将来可能会发生偏枯病。汗出后,若受到湿邪侵袭,就会生痤痱。多吃肥肉精米厚味,容易生疔疮,这种人得病之容易就像拿着器具蛊东西那样方便。如果劳动之后出汗,又受到风寒邪气侵袭,寒气逼于皮肤,每每发生粉刺,郁积久了,便成为疮疖。
读书人网 >医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