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22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229008956
条形码:97872290089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妈妈,请这样跟我说话》讲述了:爸爸妈妈们,请改变和孩子“随意对话”的习惯吧!“吃饭怎么总是这么磨磨蹭蹭的?”“男子汉还哭鼻子丢不丢人?”“为什么不想去上学?”……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总是在和孩子进行“随意性对话”。其实,孩子做出的每个举动,说出的每句话背后都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孩子最看重的是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尊重
“你吃的这么慢,妈妈都没法收拾了,以后吃得再快一点好吗?”——引导式对话让孩子更容易体会妈妈对他们的爱和尊重。
孩子需要表扬,更需要肯定
“不要不开心了,虽然你不太擅长这个,但你还有很多其他优点啊。比如,书读的很多,还认识恋爸爸都不认得的汉字”——引导式对话让妈妈在不经意间帮孩子树立信心,让他们更加自信。
孩子表面的任性胡闹其实另有隐情
“现在还不想说逃学的原因吗?妈妈理解,等你愿意的时候再告诉妈妈吧”——引导式对话让孩子感受妈妈真心的关怀和支持,主动和妈妈说知心话。
“引导式对话”就是让父母“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以平等的姿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者简介 小紫真由美,日本亲子沟通实战权威,日本教育界的多栖才女,小紫真由美毕业于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系,毕业后曾担任《放大!早晨》等新闻节目记者和主持,日本电视台分社(株)新泻广播电视台工作5年,她一直都是电视台的台柱。
小紫真由美于2003年获得国际教练联盟教练资格;并于2005年获得专业指导员资格。随后任职于日本文部省、教育厅,还分别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任教。期间,曾担任家庭教育辅导班讲师。
目前,小紫真由美还创办了辅导员培训节目“班级辅导员”和家庭教育专业辅导员讲座“交流沙龙”。
郑久美,著名的漫画家和插画家,郑久美的父亲是旅日韩国人后裔,母亲是韩国人。郑久美曾在日本京都嵯峨艺术大学短期班学习过日本画,在韩国弘益大学专攻视觉设计专业。著有《大阪神户京都》等作品。
媒体推荐 儿童教育的艺术首先是倾听而不是说教。这或许就是《妈妈,请这样跟我说话》给予我们的善意启示。
——孙云晓著名教育专家
对于不善于和孩子沟通的父母,本书可作为教育词典来查用。作者把日常生活从教育角度“讲究”起来,加上她所收集的丰富案例,使我受用而敬佩。
——孟迁亲子专家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妈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妈妈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一些妈妈却因与子女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学会与孩子说话,也就是妈妈学着如何去爱孩子。如果你想成为一位聪明的好妈妈,现在就开始学习吧,相信你和孩子都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
——摇篮网(www.yaolan.com)
本书列举了众多生活实例,从正反两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式对话”。作为育儿类媒体,我们觉得这本书比较适合家长轻松阅读,其内容易于掌握和利用,值得推荐。
——育儿网(www.ci123.com)
对待孩子,只有爱是不够的,你必须懂得如何与他交流。很可惜,许多家长并不懂如何正确地与孩子“交谈”。如果你对此也心存困惑,这本书介绍的“引导式对话”将帮你解决诸多日常中遇到的育儿难题。
——《母婴世界未来星》杂志
编辑推荐 《妈妈,请这样跟我说话》由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强力推荐!
亚洲年度最佳亲子沟通概念,爸爸妈妈的亲子对话速查手册,韩国权威教育机构指定教材,引导式对话拓展父母和孩子的话语空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强力推荐。
育儿专家孟迁、摇篮网、育儿网、《母婴世界?未来星》杂志倾情推荐。
引导式对话揭示孩子任性、胡闹、叛逆等行为表象下的心理真相,精美漫画是《妈妈,请这样跟我说话》一大亮点。发掘孩子潜能的引导式对话。
目录
作者序留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引导
前言如何点燃孩子的热情
第1章 听的方法
1.怎样引出孩子的真实想法“妈妈,我不想做了”
2.适应孩子的说话步调“为什么在学校学过的东西还不会?”
3.替孩子着想可以激励孩子“我不想当队长”
4.用肢体语言表示你在听“妈妈忙,快点说!”
5.用支持的态度培育孩子的梦想“我一定会成为有钱人”
6.怎样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行,今天一定要休息”
7.营造轻松的说话环境“为什么没去补习班?你到底想干什么!”
8.听懂孩子的话外音“今天考得不好,太差劲了!”
引导式对话中听的基本技巧
第2章 提问的方法
1.引导孩子的积极性“要是没有失误可以得90分!”
2.引导孩子的自主性“有没有带纸和毛巾?”
3.不要把提问当做责备的工具“你能自己去洗吗?”
4.如何引导出下次的成功“平常不是弹得好好的吗?”
5.提出新观点的建议方法“你试一试吸气,连吸三次”
6.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你也努力点吧”
7.用提问的方法拓宽可选择项“这三项当中你喜欢哪个?”
8.如何回答孩子无聊的提问“妈妈,为什么人这么多?”
9.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来解决“屋子乱成这样,还不收拾?”
引导式对话中提问的基本技巧
第3章 肯定的方法
1.肯定孩子的存在“你是哥哥,不能好好说吗?”
2.告诉孩子“你是唯一”“妈妈为什么只喜欢弟弟?”
3.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变化“有什么不一样吗?”
4.肯定孩子的努力结果“要是稍微多注意点就好了”
5.及时肯定孩子“在家也能这样做该多好!”
6.用不同的方式肯定孩子“妈妈都表扬了,你还这样?”
7.依赖孩子,培养责任心“你已经四岁了,该自己走路了!”
8.告诉孩子他很重要“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结婚?”
9.信任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
10.尊重孩子的梦想“妈妈,她是不是很漂亮?”
引导式对话中肯定的基本技巧
第4章 打动孩子的表达方法
1.向孩子表示你的谢意“你怎么没收好晾干的衣服?”
2.责骂孩子的技巧“你这样就没法早点睡,早上也起不来”
3.不发火也能责骂孩子“你对爸爸这是什么口气?”
4.让父母和孩子都幸福的沟通方法“你们安静点好不好!”
5.根据孩子的个性使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你不愿意跟爷爷出去呀?”
6.让孩子拥有正面思维“这个是不是不应该买?”
7.让孩子认识社会规范“想要就可以随便拿吗?”
8.告诉孩子承诺的重要性“说好今天不买东西的!”
引导式对话中打动孩子的基本技巧
第5章 不同状况下改变孩子的表达方法
1.孩子不愿上学怎么办“我头疼……今天不想上学”
2.夫妻吵架后怎么对待孩子“这是大人们的事情,跟你们没关系”
3.兄弟姐妹打架怎么办“你们就不能罢休吗?”
4.孩子打人怎么办“妈妈最讨厌打人了”
5.孩子过分在意外表怎么办“我想去掉雀斑”
6.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你为什么不学习?”
7.被孩子指出错误该怎么办“我什么时候那样过?”
8.怎么回答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就那么重要吗?”
9.孩子说朋友的坏话该怎么办“你到底是谁的妈妈?”
10.孩子受伤了怎么办“男子汉哭鼻子丢不丢人?”
11.孩子不愿意洗刷怎么办?“今天不想洗”
12.孩子说“我做不好”怎么办“我可能会是倒数第一名”
13.孩子成绩提高了,该怎么表扬“努力是努力了……”
14.孩子说谎该怎么办“为什么说谎?”
15.孩子行动迟缓怎么办?“怎么天天都这么慢?”
16.孩子想跟朋友一起外出怎么办“为什么不行?”
不同状况下引导式对话的基本技巧
后记激励你的三个车轮
……
序言 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引导
对于很多人而言,父母是亲而不近的,血缘和情感让他们亲密,缺乏沟通又使他们隔阂。我的童年也是如此。我和妈妈仿佛是天底下最疏远、最不自然的母女,几乎天天吵架,彼此给对方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痕。妈妈对我这个长女献出了无限的爱,可我对妈妈的不满却与日俱增。这种不满的小小火花常常引起可怕的灾难,给母女关系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
自从我开始学习“引导”以来,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母女关系了。辅导员曾问我:“你想跟妈妈维持怎样的关系?”、“你最想为妈妈做什么?”、“妈妈怎么做你最高兴?”、“妈妈想为你做什么?”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终于认识到妈妈当时想告诉我的是什么,并且想到妈妈当时应该怎么做才最好。
现在,很多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像我和妈妈以前的那种关系,吵吵闹闹、针锋相对,有时候父母甚至哀叹:“这个孩子没救了!”话虽这么说,但父母其实是打心眼里爱着自己的孩子。
文摘 插图:


第1章听的方法
引导式教育中最基本的是“听”。“听”也需要技巧。养育孩子的父母们往往都经历过自己说得再对、孩子还是听不进去的情况,这时候做父母的简直都要绝望了。但只要你退一步想,就能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所以,你首先应该尊重孩子,倾听孩子说的话。那样你可能会非常惊奇地发现,原来你的孩子很有见地,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1.怎样引出孩子的真实想法
“妈妈,我不想做了”
“妈妈,我不想做了”,“我不愿意”,“我讨厌做这个”……我们的孩子经常会说这些话,这时候大部分妈妈会说:“哎呀,又怎么了?”或者显露出“我早知道你的小心眼了”的表情。妈妈的这样一句话可能会让孩子非常失望。在妈妈看来,孩子根本就没有毅力,但孩子说出这种话一般都是有理由的。如果这时候你倾听一下,就能明白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悠美上小学三年级,妈妈最担心孩子没有毅力。一天,妈妈看见悠美非常认真地做学校留的手工作业,觉得难得,就想夸奖孩子一句。结果悠美一看妈妈过来,马上大发脾气。
不利益孩子成长的随意性对话
悠美:哎呀,烦死了!妈妈,我做不好手工雕刻作业,我不想做了。
妈妈:你才做多长时间就喊烦?再多做一会儿看看吧。①
悠美:太费时间了,我可受不了。
妈妈:你总是没有耐性,什么都是半途而废!连这个都做不好。②
悠美:但我不是已经练了五年钢琴了吗?
妈妈:那你就用弹钢琴的耐心把这个作业坚持做完,不就行了嘛。
悠美:不,我不想做。
妈妈:那随便你,等着明天上学挨老师批评吧。③
悠美:算了吧!妈妈根本什么都不懂……
其实孩子说“不想做”并不是真的不想做,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没那么顺心,向你诉说而已。这时候大部分妈妈们认为是孩子不想做了,就逼着孩子继续做(①②)。上述对话中,妈妈看到孩子不听话就用“等着明天上学挨老师批评吧”来气孩子(③),这么做的结果是孩子原先的热情也消失了。这个时候,妈妈不应该否定孩子的话,或说出自己的意见,只要听一听孩子说的话就足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出如下的对话更为有效。
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引导式对话
悠美:哎呀,烦死了,妈妈,我做不好手工雕刻作业,我不想做了。
妈妈:(亲切地)哎呀,我家悠美不耐烦了?
悠美:嗯,太费时间了。
妈妈:太费时间了,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