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301152744/9787301152744
条形码:97873011527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儿童音乐治疗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之后,受到了音乐、教育和儿童医疗康复机构等领域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并积极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验实践。《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根据作者对儿童音乐治疗多年的学习、研究和实验实践经验,向从事、关心儿童音乐治疗的各界人士介绍音乐治疗的基本理论、方法、实施程序,以及如何使国际先进儿童音乐治疗方法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希望《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能对中国儿童音乐治疗的发展实现其应有的参考价值。
儿童音乐治疗是一门集心理学、音乐学、教育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对于多种类型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生理障碍问题具有特殊的康复功效。目前发达国家的儿童音乐治疗已经研究、应用了几十年,并已形成了多种学派。
作者简介 陈莞,任教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兼任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音乐学会会员。音乐教育专业学习背景,曾在声乐、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等方面有所作为。
1989年开始接触特殊教育和儿童音乐治疗。2000年起先后开始学习、实验实践、教授、推广儿童音乐治疗的工作至今,已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国特殊教育》、《教育探索》及其它国内音乐治疗相关权威学术刊物、活动中发表了《中国特殊教育领域中音乐治疗的发展现状》《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中实施的探索》、《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儿童音乐治疗的应用方法探析》等有关儿童音乐治疗研究论文多篇。完成儿童音乐治疗相关科研课题三项(部级两项《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早期干预中的作用》;院级一项《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方法的研究》)等科研成果,并在国内首创了高等特殊教育专业儿童音乐治疗课程。
编辑推荐 《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是由陈莞所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引言
1 绪论
第一节 音乐治疗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音乐治疗的定义
第三节 音乐治疗的基本作用
第四节 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儿童音乐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节 儿童音乐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2 音乐治疗方法的种类
第一节 音乐治疗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音乐治疗的基本方法
3 音乐治疗的应用范围
第一节 音乐治疗在普通人群中的应用范围
第二节 音乐治疗在特殊群体中的应用范围
4 儿童音乐治疗方法的种类
第一节 国外儿童音乐治疗方法与“本土化”音乐治疗方法的关系
第二节 儿童音乐治疗中歌曲的应用方法
第三节 儿童音乐治疗中乐器的应用方法
第四节 儿童音乐治疗中乐曲的应用方法
第五节 儿童音乐治疗中音乐律动的应用方法
第六节 儿童音乐治疗中即兴创作的种类与注意问题
5 儿童音乐治疗内容程序
第一节 儿童音乐治疗基本流程
第二节 儿童音乐治疗的第一阶段——搜集背景资料
第三节 儿童音乐治疗的第二阶段——制定评价体系
第四节 儿童音乐治疗的第三阶段——制定儿童音乐治疗方案
第五节 儿童音乐治疗的第四阶段——儿童音乐治疗的实施内容
6 儿童音乐治疗师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 中国儿童音乐治疗师队伍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儿童音乐治疗师的基本技术
7 家长的作用
第一节 儿童音乐治疗与特殊需要儿童家长的关系
第二节 家庭康复中的儿童音乐治疗
第三节 音乐超常儿童的培养
8 儿童音乐治疗环境的设计
第一节 儿童音乐治疗环境设计的意义
第二节 儿童音乐治疗室的环境设计内容
9 儿童音乐治疗实例报告
实例报告一对三名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方法的个案研究
实例报告二对四名智力障碍儿童音乐治疗作用的个案研究
实例报告三音乐治疗在自闭症等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形态中的作用
实例报告四音乐治疗在资源教室辅助手段中的应用研究
实例报告五音乐治疗对先天愚型儿童作用的个案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接到陈莞的电话,邀我为她的关于儿童音乐治疗方面的书写序,我很是惊喜。当时只是稍稍犹豫了片刻,我便很高兴地答应了。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陈莞,真行啊!”
论起陈莞与我的交情,算算也有四十多年了吧!实在地说,是音乐这座桥梁把我们之间的情感纽带一直联系到今天。
陈莞是我的小学同学,比我小两届,我们当时身处的学校是哈尔滨市一所著名的重点小学。20世纪60年代,该校的音乐教育水平在当地非常突出:一方面,学校的大合唱队、小歌队等年年都经选拔参加“哈尔滨之夏”等哈尔滨的重大音乐活动;另一方面,学校还培养出了一些音乐上的拔尖人才,输送到国家多所著名音乐院校中。在学校的小歌队里,我是手风琴伴奏,她是歌队成员,我们漫长的友谊就从此时开始了。接下来,在上世纪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俩分别参加了各项业余音乐活动,由于两家居所相邻的便利,经常在一块练习、探讨、沟通有关音乐方面的事情。我曾有幸为当时已在业余独唱演员行列里小有名气的陈莞伴奏,多次默契的音乐合作产生出的心灵感应,使双方在音乐感悟上有了不断深入的认同,相互间的理解使友情内涵越发厚重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们考取了同一所大学的音乐系,成了七七级的同学,她在声乐班,我在器乐班。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工作,陈莞全家迁回北京。然而居住距离的增加并没有隔断我们之间的友谊。步入社会的她,抱着为普及音乐做贡献的平民思想,选择在一所师范学校从事音乐教师工作。20世纪90年代,她曾带领该校师生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最终摘掉了校合唱队“走调大王”的帽子,得到了北京学生合唱艺术节第一名等多项群众音乐活动大奖。2000年,随着学校转制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她便把对音乐教育的研究转向了对智障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音乐治疗方面。
其实,她走到这一步绝非偶然。现在看来,人生的某一个关键转折点的最后成功都是得益于平时长期的知识积淀。
文摘 插图:

1.演唱“问候歌”
音乐治疗师开始时与儿童建立关系的方法可以握着儿童的手唱着轻柔的《你好歌》,此时自闭症儿童很少拒绝。尤其在歌曲中加进被治疗儿童的名字,儿童对治疗师的“戒心”更可能逐步消退。治疗师在《你好歌》中可以培养儿童目光对视治疗师的机会。自闭症儿童与治疗师目光对视行为的增加是愿意与外界建立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音乐治疗结束时,一般情况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都会比治疗开始时有所改善,因此自闭症儿童可以接受唱《再见歌》的方式结束治疗。在音乐治疗初期,许多抵触情绪比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在结束治疗唱《再见歌》时,才开始产生交流愿望。治疗结束时治疗师可以再次提示儿童目光对视,儿童在唱《再见歌》时与治疗师目光对视的可能性比治疗开始唱《你好歌》时增加了。
2.演奏小敲打乐器
经过《你好歌》后,治疗师可以引导自闭症儿童选择自己喜爱的小敲打乐器为音乐或歌曲伴奏,此时辅助音乐治疗师也同儿童一起演奏小敲打乐器,使儿童在模仿音乐治疗师的过程中能正确地把握演奏小敲打乐器的要领。这种训练一般都是儿童随治疗师演奏或播放的音乐打节奏。
3.演奏儿童爵士鼓
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喜欢强烈的爵士鼓演奏,尤其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喜欢在音乐治疗中用比较长的时间打爵士鼓。打爵士鼓对转移、削减其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师为这类儿童配置的音乐常需要跟随儿童打的节奏即兴创作音乐,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儿童随治疗师的音乐节奏打鼓。虽然儿童不可能掌握太多爵士鼓演奏技巧,但多个鼓的敲打和加上脚踩鼓的爵士鼓特色,明显在训练儿童协调能力等方面优于普通大鼓的单一打法。
4.演奏木琴、甩琴等
自闭症儿童对小敲打乐器、甩琴、木琴等一般兴趣都不会太长,虽然有时可能继续按音乐治疗师要求去操作乐器,但从其游离的目光就可以发现儿童已处于被动状态,这时治疗师需要换下一种训练项目,尽快结束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状态。
5.音乐律动训练
针对抵触情绪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靠演奏或播放音乐来打动儿童,治疗师根据儿童的现场表现找到适合他的音乐,允许儿童在感受音乐时自由活动,其间治疗师及时抓住儿童表现出的律动节奏,为儿童即兴创作或播放适合他的音乐。
后记 当我即将完成这本书之际,一张张亲切的面孔浮现在我的眼前,是他们给了我持续成长的力量,使我有了不断挑战自己的勇气。
感谢我的家庭给我创造了从小接受音乐熏陶的环境。尽管不幸错过了最佳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还是要感谢数位恩师的指点帮助,是他们使我经历了多种音乐舞台的实践(女高音独唱、合唱、钢琴伴奏、合唱指挥等)。改革开放后,我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等音乐师范院校学生,多年的音乐教育理论学习和音乐表演实践赋予我日后音乐治疗研究的丰富积淀。
2000年,我身不由己地转入特殊教育院校,出于对“音乐治疗”这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好奇,开始向新的研究领域进发。多个学科的著名中外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领导等纷纷向我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他们从精神上支持我,从技术上传授我,从物质上支援我……我们携手打磨了一把又一把打开研究音乐治疗新天地的钥匙。我的研究收获不仅仅为我国儿童音乐治疗的发展助了一把力,同时也使自身修养得到了提高,在感恩、包容、整合、忍让、坚持等方面,我不断感受到了“超越自己”的“高峰体验”,同时,“自我实现”的欲望驱使我越发可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整个世界,以及人生道路上的多重色彩。
我要感谢音乐治疗带给我新的生命动力,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儿童、家长、老师、专家、领导及我的家人、同事、学生和朋友们。最后我还将衷心地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给予我的热情支持,使更多的人士有机会看到这本书,分享我在研究儿童音乐治疗这一新兴边缘学科中所获得的快乐。愿这一切可以成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朴素哲理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