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莫言北海道走笔

发布时间: 2010-02-10 15:21:50 作者:

 莫言北海道走笔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码:18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532129535
条形码:97875321295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莫言最初是以电影《红高粱》的原著作者身份而在日本为人所知,此后,他的主要作品被翻译成日语广泛流传,逐渐成为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作家。2004年年底至2005年年初,应北海道有关方面邀请,历时12天,纵横三千公里,莫言一行人的足迹几乎遍及北海道。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吸引莫言前往的原因是,他想亲眼看看他的老乡刘连仁——上世纪40年代初被日军强掳去当劳工,后逃亡——在那儿过了足足13年野人生活的地方。在旅途中,莫言与旅伴们畅谈文学、艺术、人生、动物、战争、过年,与当地普通的学生、影迷、乡民交流,谈吐风趣,见解独到,这些都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媒体推荐 书评
《莫言北海道走笔》是一本大型行旅图文书。从2004年底至2005年初,历时12天,纵横3000公里,除了西北部外,足迹几乎遍及北海道。莫言在旅途中与同行的媒体朋友畅谈文学、艺术、人生、动物、战争、过年,与当地普通的学生、影迷、乡民交流,谈吐风趣,见解独到。
编辑推荐 莫言最初是以电影《红高粱》的原著作者身份而在日本为人所知,此后,他的主要作品被翻译成日语广泛流传,逐渐成为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作家。2004年年底至2005年年初,应北海道有关方面邀请,历时12天,纵横三千公里,莫言一行人的足迹几乎遍及北海道。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吸引莫言前往的原因是,他想亲眼看看他的老乡刘连仁——上世纪40年代初被日军强掳去当劳工,后逃亡——在那儿过了足足13年野人生活的地方。在旅途中,莫言与旅伴们畅谈文学、艺术、人生、动物、战争、过年,与当地普通的学生、影迷、乡民交流,谈吐风趣,见解独到,这些都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目录
卷首语 毛丹青
北海道的人 莫言
与莫言同行——10天3000公里纵横北海道
冰雪北海道
温柔的札幌雪
在北海道的冷中与《暖》交汇
……
文摘 书摘
莫言谈孤独
记者:你在北海道的冰雪天涯中行走,思绪经常会跳转到你的高密东北乡。我们不妨在这一特殊时空让你回忆一下你的文学道路。现在看,是什么促使你走上文学的不归路的?
莫言:可能是孤独吧。小时候我的作文还不错,应该说还是受老师喜欢的,但我从小就喜欢用另外的声音说话,不愿意跟在老师后面人云亦云。那时就想着要占领舆论阵地,办了一个蒺藜造反小报,也就是黑板报,专写那种浑身是刺的打油诗,后来便被学校开除。后来复课闹革命,我也因为有前科而不能上学,只能去放牛。一个人牵着牛从校门经过时,心里备感凄凉。在田野里对着天空的乌、河沟里的青蛙放歌,革命歌曲唱到第三句就改成自己的词了。那时是打着赤脚光着脊梁,一副前路茫茫的样子。但也因此,我有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一段时光。可以说从开除出校到长到十六七岁,我跟牛羊呆的时间远多于和人相处的时间。为把牛羊放得更肥一些,还会到更远的荒地去。母亲用手绢包裹着玉米饼或地瓜给我作午餐,但我常常在路上就把它吃光了。饿了就到地里找野果子吃,还吃过刘连仁吃过的野韭菜。渴了就喝河沟里的水,经常会把小蝌蚪喝下去。
这一段对我后来的写作起了决定性作用。一个人最早写作时,往往离不开自己的童年经验。我也是这样。像早期从儿童视角写的《透明的红萝卜》,小孩打铁的事,我自己就有,曾经在一个桥梁工地上给一位师傅当小工。评论家往往认为大自然、动物是我作品的重要构成,这其实就是那段经历造成的。因为天天就是和大自然打交道,一起笔就感到它们向我的作品里面跑。写出来听到的好评很多,以致于我的创作一度有些不加节制,写了七八章了人物故事还没出来。后来意识到这样有意为之远没有自然流露效果好,现在反而主动节制了。
记者:最初拿起笔创作是出于什么心态?
莫言:那时候我是个战士,在保定当兵,做图书管理员,一心想提干。但是当时总政发文件,不允许从战士直接提,我的事就黄了。到了1980年,我们单位问我想不想当政治教员,暗含的意思是给一个提干机会。我那时哪懂什么政治经济学、哲学啊,但事关前途命运,一咬牙就应承了。花了三个月恶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然后就说着一口山东话上讲台了。那时年轻,记忆力好,一口气往下讲,也能叽里呱啦不断词儿,颇受欢迎。但是有政策在先,我还是提不了干,苦闷中一是躲在图书馆看书,二是写小说。为写小说,也为备课,我每天都到树林里对着白杨树练演讲。放羊的百
……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